给年轻教师的忠告:在困扰中淬炼智慧

2019-08-03 11:26张文质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临场智慧职业

张文质:生命化教育发起人,家庭教育专家,著有《教育是慢的艺术》《父母改变孩子改变》《教育的勇气》《奶蜜盐》等作品30多部。

你要对这个教师专业本身有敬畏,你要不断去琢磨你所遇到的任何问题,它不是只有一种答案,你需要不断把这些问题形成系统性的思考。

作为教师,对于职业生命劳作的整个过程,是需要很多能力的。但即使你拥有很强的能力,当面对学生的问题——学生的成长问题、学生跟父母之间的问题、学生的学业问题……你会感叹:这几乎就是我们教师的职业宿命了。

这当然不是一种悲观的人生意义的判断,而是一种提醒:教师如何在这种不断的困扰里,认清一些核心的问题,去做一些真正符合“教育”价值所在的事情。

我曾经谈过教师职业宿命所包括的特殊的含义。首先就是,无论这个孩子来自什么样的家庭,他的智力状况如何,教师都要和他的智力起点做斗争,尽管有时候这是极其困难的事情。

有一次我到一个小学听课,发现班上有个孩子的数学特别差。后来老师告诉我“这个孩子是我所教过的所有学生里面数学最差的,每次都考三十几分”。

我问:“那你怎么提高这个孩子的数学成绩呢?”

他说:“最重要的不是提高他的数学成绩,而是不让这个孩子丧失对学好数学的信心。”

我问:“那你怎么做?”

他说:“在课堂上,最简单的问题我总是叫他来回答,提升他的自信心。”

我又问:“这样有没有效果呀?”

他说:“效果如果从分数来说其实不太明显,但是从情感方面来说,现在这个孩子还是挺喜欢数学的。”

我听了很感动,这就是教师应该有的对生命对学习的理解力呀。我跑去对他的校长说:“这个孩子的数学成绩那么差,如果你对他的老师评价时候算平均分的话,那么就对他太不公正了。”

但是,在一些困境里争斗的教师,经常处于孤军奋战的状态,这是这个职业很大的一个麻烦。

我曾经和美国非常著名的教师雷夫,在苏州做过一次对话。雷夫当时说了一句话,让我记忆尤深,他说他认为世界上大部分的老师所遇到的麻烦都是一样的——有一些来自职业环境,有一些麻烦来自孤独。

他说他在他的学校实际上是没有朋友的——美国的教师不会进行教研上的合作,所以他有时候会觉得很孤独,而这种孤独感、无助感,其实是教师职业的一部分,需要接纳它,然后想办法从更有智慧的人那里去汲取智慧,这就是我们成长的很核心的一种方式。

所以,从教师这个职业来说,我会特别看重教师本身的经验,这个经验其实就是你的经历,当你没有丰富的经验的时候,你面对复杂的学生或者说是各种奇奇怪怪的学生,你会觉得没办法找到更好的方式去帮助他。有时候,处理一些问题,就真的会失之简单粗暴。

有时候,我们会把教育的这些复杂的问题看得很简单,也更容易产生使我们的教学有立竿见影效果的想法。

其实“立竿见影”,它就不应该属于教育范畴,教育往往是很难立竿见影的——经验就显得很重要。对于年轻教师来说,当你积累了更多更丰富的教育案例的时候——案例本身就是一种丰富的智慧,你掌握得越多,你的教育经验丰富,会增强你的教育临场把控能力,会有助于你更喜爱这个职业。

教育临场把控能力,其实是指教育是有临场性的,学生在教学现场出现问题,你要立即解决它——不会有太多时间去思考,就要迅速做出回应,这是特别考验一个人的智慧的。

我记得有一次我参加一次教育公开课,教师比较年轻,对学生的情况不是很了解。这个老师大概希望遇到活泼、积极回应的学生,让整个场面更为好看。讲课中正好有一个这样的孩子,老师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孩子就举手,然后回答得非常好,老师就鼓励了他。接着又提第二个问题,这个孩子又举手;第三个问题,孩子又举手……几乎所有的问题,这个孩子都举手,甚至于后来他干脆不断喊:“老师!我来我来!老师!我来我来!”

所有的听课者不再关心这个老师教的是什么,而是关心这个老师怎么处理他跟这个孩子之间的教学问题。说实在的,作为一个年轻教师,他在课堂上的窘境是非常显而易见的。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凡是你事先准备好的都称不上教育智慧,真正的教育智慧是临场性的场景中出现的。掌握这种临场性把控智慧,要提升你的能力,这本身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不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也就是说,你要对这个教师专业本身有敬畏,你要不断去琢磨你所遇到的任何问题,它不是只有一种答案,你需要不断把这些问题形成系统性的思考,这是一种要求很高、需要慢慢形成的能力。

从教师职业来说,你必须站在教师的角度去思考,思考得更缜密、更系统,更有经验的依据、理论的支撑——这是教师的一种素养。而这个素养是要在你的教学生涯中持续地进行训练的。

具体来讲,遇到什么问题,先怎么处理?现在别人向我提出一个问题,我常常这样回答:“对这个问题我有三个看法。”无论问我什么问题,我都说我有三个看法。其实我首先想到的是第一个。一个怎么说,在缓慢的讲述第一个观点的时候,也思考出第二第三个观点。

我举这个例子就是想说,其实我们遇到什么样的问题,都可以想到“这个问题我有三个思考”——其实这是一种开放式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它是一种层层推进的方式,使得这个问题变得更深刻;它是一种用归类的方式,是用一种专业的方式使得能够对这个问题做条分缕析,使它显得更为完整,更有说服力。

其实这种专业的方式所有的人都能做到——当我们意识到我们马上就能做到,以后见到人、遇到问题,就用这样的一种方式去思考。在这样不断的思考过程中,你会感受到自己会变得灵动起来。

猜你喜欢
临场智慧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短道速滑裁判员的临场执裁能力及其培养路径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篮球“三人制”裁判法执裁原则与临场应变的探讨
有智慧的羊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智慧派
社交临场对学习的促进作用研究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