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课前预习构建高效数学课堂刍论

2019-08-05 06:01陈彩霞
成才之路 2019年17期
关键词:认知规律课前预习高效课堂

陈彩霞

摘 要:课前预习是学生学习常规之一,也是“教”与“学”的桥梁,对学生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应立足学生视角,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规律,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进行预习,为构建高效数学课堂奠定基础。

关键词:课前预习;小学数学;认知规律;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9)17-0062-01

《礼记·中庸》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预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也是为学生一生增值的学习习惯。然而,部分教师漠视预习环节,只是简单地提醒学生要预习一下新知,而学生对预习什么、怎样预习全然不知。因此,教师应对预习引起足够的重视,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科学合理的预习,帮助学生熟悉所学内容,并将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走出“伪预习”的误区,不断提升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一、培养意识,激发预习兴趣

提起课前预习,很多学生都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认为这个环节可有可无,或者看看第二天老师所教的内容就可以了。这种对数学课前预习的理解,致使学生主动预习的意识不强,预习的兴趣不浓。教师应扭转这一局面,纠正学生对课前预习的错误认识。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感到课前预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例如,在教学“2、5倍数的特征”后,教师在小结环节要引导学生对课堂中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判定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就要看它的个位,如果这个数的个位上是0、2、4、6、8时,那么这个数就是2的倍数,反之就不是;判定一个数是不是5的倍数,也要看它的个位,如果这个数的个位上是0、5,它就是5的倍数,反之就不是。不难发现,无论判定2的倍数还是判定5的倍数,都要从个位入手。此时,教师可因势利导,向学生提出问题:“3的倍数,会有什么特征呢?是不是也从一个数的个位入手呢?”这样的问题,自然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学生带着这份热情,自然会积极地投入到课前预习中去。

上述案例中,教师在教学相关内容后,在小结环节巧设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课前预习注入内驱力,有利于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养成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加强指导,提升预习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前预习也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行为。当前,很多学生的预习形式单一,经常流于形式,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为了更好地发挥课前预习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教师要注重对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为学生指引学习的方向,探寻有效的思路,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少走弯路,真正学会预习、学会思考,提升学习数学的信心,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引导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课前预习时,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粗、细、问”的方式进行预习。“粗”,就是引导学生将所要学习的内容粗略地看一遍,明确所学内容的核心所在。在这个环节,学生只要知道“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就行,这是所学内容的关键所在,也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细”,就是让学生在预习中能够抓住概念的关键词,掌握知识的本质,深入、透彻地理解概念,如分数的基本性质中“同时”“0除外”等都是重点词语。“问”,指在预习时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多问几个“为什么”,可以在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如有的学生对“运用商不变规律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質”不理解,就在课本上做上了记号,以便在课堂中能做到有针对性地听老师讲解,直到弄会、弄懂为止。

课前预习,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教师在让学生明确预习内容后,应注重预习方法的指导,这样才能让学生的预习更有效果,真正让学生赢在课前,学在课前。

三、做好反馈,拓展预习效果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是连接课外学习与课内学习的桥梁。如果教师只布置课前预习,而不注重预习反馈,必定无法知道学生预习的情况,长此以往,学生对预习必定会产生懈怠,敷衍了事。因此,教师对布置的课前预习任务,要在教学过程中做好检查、反馈,这样既可以发现学生预习环节是否做得到位,还可以调整教学设计,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例如,在学生预习“圆柱的体积”后,在反馈环节,教师知道学生已经知晓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是将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然后借助长方体和圆柱的关系,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还知道学生在课前预习环节,产生了新的问题:将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体积没有变化,表面积有没有变化?圆柱的体积除了用底面积乘高计算外,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教师在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可以对原来的教学设计进行调整,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以更好地为学生释疑解惑。

上述案例中,教师在学生完成新知预习后,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反馈,可以获知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困惑,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构建精彩、高效的数学课堂

总之,预习是学习的第一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侧重对学生预习兴趣的激发和预习习惯的培养,不能让预习流于形式。教师应让预习成为学生重要的学习途径,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

参考文献:

[1]杨福荣.浅析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甘肃教育,2018(20).

[2]芮晨晨.高效课堂背景下如何有效提升小学数学预习的问题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1).

猜你喜欢
认知规律课前预习高效课堂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教学设计
通过认知规律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刍议
浅析高中数学课堂的提问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