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教课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2019-08-07 10:02李文涛
都市生活 2019年6期
关键词:古诗文教学多媒体技术学习兴趣

李文涛

摘 要:随着这两年央视的《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的开播,全民对古诗词的热情高涨,诗词本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璀璨。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录大量的古诗,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 不学诗,无以言。 ” 诗言志,诗传情,古诗凝炼,魅力无 穷。常吟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 敏感力, 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诗学素养。 应当说古诗就像一杯陈年醇香的佳酿, 滋 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 又如一枚磁石, 凝聚吸引着民族的魂魄。 作为一名小学语 文教师, 如何在新理念指导下培养学生的诗学素养, 下面, 本人就利用电教手段 进行的古诗文教学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古诗文教学 多媒体技术 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中精选的古诗是前人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文明的历史积淀,有着丰富的营养价值。它语言含蓄,意境深奥,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古诗寥寥数语,便描绘出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出优美的意境,表达出深挚的感情或深奥的哲理。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对于古诗文难以理解感悟,仅靠传统教学中几张图片和教师的讲解难以让学生领会诗文的意境。作为老师,我们怎样帮助学生很好地去吸收这些良好的养分呢,在教学实践中,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文言文教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便捷途径。

一、视频范读,激发兴趣

要学好古诗文,先过语言关,就是把“读”字摆在首位,要熟读成诵。在教学中范读是必不可少的, 古诗文的节奏、韵律都很和谐,具有音乐美;而音乐又是最美的听觉语言,二者相通共融。在古诗文教学中适时播放音樂,让学生在悠扬的乐曲中朗诵诗歌,能够渲染气氛,烘托诗境,奏响诗词的主旋律,使古诗课真正成为图、文、声并茂的整体,让每一位学生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视频范读则能迅速将学生的注意力、情感、兴趣调动起来,融入作品中;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听读过程中能迅速找出生字、注音,在难句停顿处标上“/”,在语言环境中解决句读问题,这是多媒体教学不可取代的优势。

在分析古诗的教学中也可把复杂多变的情感与悦耳动听的音律沟通起来,尽可能地将古诗中的“情”化为可作用听觉的韵律,更有利于学生披文入境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如教学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厂陵》,这是首送别诗,诗人与故人的离情别绪,完全寓于天水一色的景色之中。在教学中我选用了与所教古诗的诗意相协调的古筝乐曲《送别》,那舒缓。轻悠的旋律拔动了学生的心弦,唤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使他们如闻其声,如见其物,如临其境。那深情的乐曲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一千多年前的长江之滨,黄鹤楼下,他们仿佛看到一代诗仙李白与老友握手话别后,一直伫立江边,虽然船帆的影子已消失在天水之间。再如教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可让学生欣赏歌曲《九月九的酒》,利用饱含思念之情的乐曲将学生不知不觉带入“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艺术氛围。又如教学《泊船瓜洲》时,可放一段江南丝竹《春江花月夜》,让学生微微闭眼,凝神细听,遇想江南的明山秀水,这样学生很轻松地就进入了诗歌所描绘的境界中。实践证明,运用音乐法来感受诗中意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2、画面展示意境法

诗是抒发诗人情感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过形象,构成一种意境,然后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因此古诗是十分注重形象描绘的。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教师能将抽象、凝炼的语言与具体的形象实物联系起来,将古诗中的“形象”化为可作用于视觉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投影图片,那么教学往往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应巧妙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通过绚丽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悦耳的音乐为学生创设优美的诗境。这样有助于学生较为迅速、深刻地整体感知诗文,体会作者蕴含在诗中的思想感情。

如我在教《暮江吟》时,首先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显示出 黄昏时道道残阳平铺江面的画面,夕阳,青山,江面波光粼粼,残阳如血,并让学生逐一找出画面的特色美,体会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意境。随后再出示深秋夜晚弯月如弓,颗颗露珠已悄然挂满叶面的画面,让学生用自己的视觉感受描绘出画面的美感,体会露似真珠月似弓的静谧之美。为此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已呼之欲出,教学状态也逐取佳境,沉浸在不可言说的美景及意境中。

又如在教学古诗《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悟“绿”字的精妙,通过视屏展示江南春日之美,那一幅幅花红柳绿,草长莺飞的江南春色画面将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细细地品味了诗中的语言美,学生很快领悟到了“绿”字的神韵。“绿”字既涵概了“满”、“入”、“过”的意思,又突出了东风催春,势不可挡的盎然生机。实践证明,在古诗教学中电教媒体发挥了它独特的优势,学生接受信息的过程由眼一耳一脑一口多种感官协同进行思维加工,加深了对古诗的理解,学生陶醉在如诗如画的意境中。

在随后的教学中,教师可相机引导:春夏秋冬,四季风情。出示第一幅画面: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第二幅画面: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第三幅画面: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第四幅画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史中,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和浩瀚幽邃、恬静多采的巨幅画卷。请同学们随着这些丰富的画卷,畅游在古诗的长河中,分男生女生进行一次古诗比赛,看看自己的古诗的积累情况。也可学学《诗词大会》 中的飞花传令,以便激活学生对古诗的充分热爱。

这种如梦如幻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潜在的想象力的驰骋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三、诗画合一,品读情感

古诗教学要启发学生多读多思,善品善研。电教课上,教师只要点击鼠标,在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声中学生反复感受诗句的理解、朗读和背诵训练,还穿插进行作者简介、诗句评析和作者其他作品的欣赏等。既使学生提高了朗读水平,增强了审美情趣,也使学生对作家、作品、诗歌的风格也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以前教古诗文,全靠教师一张嘴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碰到示范课、评比课等,教师更是大黑板加小黑板,上面写满了生字注音、一字多义、古今异义以及时代背景等等。教学手段单一枯燥,使课堂气氛较为死气。而利用多媒体,可以把大量的知识归纳整理,制成课件页面,在学生看来,既可减少零碎、枯燥感,又直观醒目;有些需要课外拓展的资料,在屏幕上打出来,既可节省时间,又可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总之,利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趣,转静态为动态,为学生思维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使学生的潜能得以更好地开发,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在古诗教学中要合理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手段,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扎实有效,还能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发挥了寓教于乐的学习优势,从而使学生学习变得更主动,更自觉,变被学为乐学直到要学。

参考文献:

[1] 樊福凤. 浅析电教手段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J]. 科技风, 2017(16):38-38.

[2] 王志军. 诵读品味,感悟升华,还诗词教学之韵味——电教媒体与小学高年级古诗文教学的整合初探[J]. 中小学电教:下, 2016(4):39-39.

猜你喜欢
古诗文教学多媒体技术学习兴趣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与多媒体的有效结合
多媒体技术在高职计算机教学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古诗文教学对培养人文素养的思考
如何培养学生在学习古诗文中入情入境
浅论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古诗文教学的利弊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从“意会”走向“言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