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课程发展趋势

2019-08-07 10:02袁涵
都市生活 2019年6期
关键词:历史教育中学历史

摘 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课程改革,使得中学课程不断完善,更加符合现代教育理念,体现鲜明的时代精神。具体到中学历史课程,给教学带来了新变化,呈现出多元化趋势,表现在学生学习方式、教师角色、教学环境等方面的转变。本文结合世界中学历史课程发展的趋势,从历史课程的理念、内容、设置等方面分析历史课程未来的发展走向。

关键词:历史教育 中学历史 课程发展趋势

当今社会已进入知识信息时代,我们每个人都要适应“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终生学习是21世纪人类的生存之道。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更加迅速,科技成果会大量涌现,给人类社会带来更多、更大的变化,人民生活质量将会有巨大的改善。与此同时,人们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和期望也会有很大改变。随着科学知识的大量涌现和更新,学校课程必然会进行调整,科学类课程在新世纪的学校中会占据重要位置和较多课时,以便学生更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变化。

一、历史课程将更加重视教育功能

21世纪的历史课程将会更加重视课程的教育功能,尤其在课程目标上应加强对培养对象的人格、品质、思想境界的教育,使新世纪的高中学生具有较高素质和思想修养,以便能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如美国历史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是“历史思考”和“历史了解”两部分,鼓励将它们融会贯通,以此来促进学生对历史叙述清晰条理,提高历史比较、分析的能力,进而学会论证历史问题。另外,还指出学好历史知识能够培养学生思维意识,从而提高政治智慧和参政意识,成为具有责任感的优秀公民。这体现了历史教育的思想性,促进个体在社会中的发展。

二、历史课程的人文性

社会现代化在教育中表现为尊重学生个性、潜力和创造力,历史课程人文性要求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对我国基础教育而言,这些衡量标志显得更为重要,因为世界各国近年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就是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而我国的基础教育却长期忽视了对学生个性的关注。现今,我国中小学新课程己在刻意避免专业化、成人化倾向,更多地关注和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这是重视课程人文色彩的具体表现。

历史课程中占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的分别是学生和老师,归根到底课程的中心在于人,教学是人与人互动的活动,体现了我国历史教学的人文目标。因此未来中学历史课必须关注学生,要求课程内容具有更多的人文关怀。具体说来是让学生全面参与、主动探究,依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程序,使学生掌握有效信息。师生双向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转变方式为参与性、探究式、教学。

三、历史课程内容的生活化

目前,世界各國都重视为中学生从人类文明的角度组织,选择课程内容,以求从文化的视角增进学生对其他民族,国家的尊重,理解和包容,使课程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如美国的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就有明显的文明史框架倾向,并指出“与以往任何时候相比,现在的学生更需要对世界和创造了不同于美国的众多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理解。学生通过学习一部中外联系的全球史知识结构,了解世界文化多样性,发现世界文化中人类共同情感和规律性问题。”由此看出美国认为世界史同美国史同样重要。英国历史课程标准也十分重视世界史教育,强调学校历史课程的一个目的是为了有助于学生认识和理解现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与其他文化。英美等西方国家的历史课程不仅构建文明史内容,更注重在未来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以便适应和参与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发达国家这种历史课程培养意识值得借鉴。

因此,中学历史课程会大量增加社会史、文化史等与现实发展联系的内容,拉近学生与历史、历史与生活的联系、历史与实践的联系,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对人类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交往方式以及思维方式产生的巨大影响。

四、课程形式的多样化

课程形式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今后,中学课程体系中可以有全国统一设置的历史课程,也可以有各校根据当地实际需要设置的历史课程。如17年高中课标规定课程内容分为必修课(中外历史纲要)+选修课(政治、经济和文化)+选修n课(史学入门、史料研读)。为不同的学生设计学习计划,符合学生发展水平,完善每一位学生的知识结构。

21世纪的历史课程实施,随历史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专业素质的提高和师生平等理念的深化,日常历史教学中学生的各种学习活动及学习效率就会成为历史教师关注的焦点。总之,今后学校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与需要、不同教学条件与教师水平、不同学习环境等具体情况来自主设置形式多样的方便学生学习的历史课程,以保证学生在满足兴趣的同时受到良好的历史教育。

五、历史课程设置的综合化

历史课程的综合化,可以使历史课堂提供给学生更多角度的信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认知结构的完善。随着经济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各学科之间的交叉、联系、整合的趋势亦愈来愈突出。这就要求各学科知识体系的互相补充,突破自身知识范围,与其他学科相连接,由此决定了中学课程内容从原来单一制转变为整体化,加强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融合,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提高他们在信息化竞争趋势中的发展与创新能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中学历史课程设置由原来的分科课程到新课程改革后出现综合化倾向。历史学科知识与地理、生物等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历史,如初中阶段浙江省开设综合性的社会课《历史与社会》。这也使得中学历史教师面临教学更新的挑战,即教师不仅要掌握历史专业学科知识,更要横向拓展知识面,更好的解决历史教学问题,以适应自身专业发展、实现教学追求与价值。

参考文献

[1] 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钟启泉,张华.世界课程改革趋势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刘志军.课程价值取向的时代走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10).

作者简介:袁涵,山东菏泽,聊城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历史)。

猜你喜欢
历史教育中学历史
五四新潮下的历史教育
关于中学历史教育教学任务的几点思考
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与探索
中学历史教学刍议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浅论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中的作用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浅谈在中学历史课程教学中慕课的应用
中韩历史教育目标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