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能力提升的路径研究

2019-08-07 10:02侯伯念
都市生活 2019年6期
关键词:均衡交互

侯伯念

摘 要:阅读能力评价对阅读教学至关重要,我校借助温州市爱阅读教育实践平台,基于“悦读银行”的设立以及“银行产品”(即《分级书库·悦读导航》、《悦读存储本》和《悦读存折》)的使用,学校初步形成了“导读评一体化”阅读实施平台及实践体系,让孩子在不断的阅读与评价中丰盈自己,提高自己。

关键词:阅读存折 均衡 交互 悦读习惯

一、当前小学阅读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显示,当前小学生在互联网、电视和手机等大众传媒的冲击下,更多的学生阅读兴趣不浓,课外阅读种类单一,数量匮乏,自主阅读的习惯较差。同时,当前小学阅读能力评价依然是注重以终结性评价为主,重视“阅读智力因素”的评价,忽视阅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因此,改革小学生阅读形式,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迫切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阅读体系。针对上述问题,我校基于“悦读存折”建构了行之有效的“悦读”教育评价实施平台,推动阅读教学改革,促进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悦读”习惯的养成。

二、“悦读存折”的理论依据

1.知识的社会建构理论。社会建构把社会置于个体之上,是在社会水平,而不是在心理水平谈社会交往对个体学习的影响,认为知识不属于个人,而属于社会,认为个人所拥有的主观知识,经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协商、相互批判等一系列交往过程,最终获得知识的合法性,转化为使他人有可能接受的客观知识。社会建构有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对话。“悦读”习惯培养就是实现这一理论,让学生和文本对话,和大师交流。

2.海量阅读理论。阅读是一种心理过程。这个过程首先是满足阅读对文字信息及其他符号信息的识别、筛选、区分和判定的需要;其次是满足审美的需要。海量阅读恰好满足了阅读者的这种心理过程。随着信息革命和阅读带来的天翻覆地的变化,我们必须依据阅读目的、阅读方式、学生现实及未来的阅读需求,重新调整学生的海量阅读,抓住阅读能力和“悦读”习惯这一制高点,多层次、全方位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达到“自会阅读”(叶圣陶语)的能力。把阅读变成学生创造的空间。

3.新课程改革理论。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三、“悦读存折”实施的基本路径

1.编写分级书单,读能读懂的书。分级阅读,是1863年捷克教育家提出的阅读概念。就是按照少年儿童不同年龄段的智力和心理发育程度为儿童提供科学的阅读计划,为不同孩子提供不同的读物,提供科学性和有针对性的阅读图书。我们发动全校的老师一起整理适合各年段孩子阅读的推荐书单,并且请专家指点,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分年段印制了六级书库的《分级书库·悦读导航》。每个书库推荐不少于200本,书库中书籍的阅读价值以及相应的阅读难度经过专家和老师的充分论证,质量和选择范围有充分的保障。通过整理分级阅读书单,建立分级阅读书库,让孩子读适合自己的书,实现学生的无障碍阅读。

2.编著校本读本,读最经典的书。学校发动语文组,参照《悦读导航》手册整理编纂《文峰新咏》系列校本诵读课程。读本根据学生的年级接受能力,收录地方童谣、儿歌、现代诗文、美文美句等,重点根据课程标准,分级收录古诗、词、曲、小古文等经典名作,分别取名《起舞》《磨针》《穿石》《镂金》《出蓝》《跃鱼》六册,供一至六年级学生每日诵读所用。读本引领学生在阅读中,培育“闻鸡起舞、铁杵磨针”之恒心,“水滴石穿、金石可镂”之决心,“青出于蓝、鱼跃龙门”之造化。每天清晨,学校安排了20分钟的诵读时间,每周安排一节诵读指导课,培养学生良好的读诵习惯和兴趣。

3.建设阳光书角,读最喜欢的书。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兴趣才有阅读的动力。没有兴趣,即便勉强读了,也只能浅尝辄止。一个人对书籍的嗜好,是带有很强的个性色彩的。只要自己喜欢,感觉好,读书可以废寝忘食,忘乎所以。这种嗜好跟对食物的嗜好一样,必然有选择性的,属于个人的。因此,无论是班级、学校、家庭,都要对孩子的兴趣做充分的了解,在《分级书库·悦读导航》的基础上,购买本班孩子喜欢的书籍,组建班级读书角,学校书吧,家庭阅览角,让孩子和自己喜欢的书在一起,和自己乐读的书在一起。遵循儿童心理特征,让孩子读自己读得懂又喜欢读的书籍。

4.设立阅读滤镜,实施正向筛选。自主阅读注重从孩子的兴趣出发,但绝不是放任自流。学校给每位学生发放《悦读存储本》,提倡绿色阅读,让家长做学生阅读的伴侣,将每天的阅读足迹及时记录。学校规定阅读存储負面书单,含有暴力、恐怖、言情等不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不能录入;过于生涩,或是对于年龄段来说,过于简单的书籍,不建议录入。同时,要求亲子共同商定,按照学校《分级书库·悦读导航》,制定每学期阅读中外名著、当代文学作品、科普读物、文史类作品等的数量,确定孩子凭个人兴趣,自主选择阅读的书单,让阅读自设滤镜。

5.推行《悦读存折》,实现以评促读。学校推行《悦读存折》评价制度,当学生读完一本书时,需向老师沟通阅读心得或者描述书籍大意,教师确认后既在《悦读存折》里记录签章,将书目存入“银行”。基于《悦读存折》的参考条件,学校每月举行班级、级段、学校层面的“阅读小明星”“阅读小学士”“阅读小硕士”和每个学期的“书香小博士”等爱阅读活动评比,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提升阅读成就感。

“悦读”课程体系实施以来,有效提升了学生阅读兴趣,浓郁学校书香氛围,获得温州市爱阅读榜样示范学校的称号。

参考文献

[1] 苏霞 康希福.如何打造书香校园[M].新疆: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4(07).

[2] 斯蒂芬·克拉生[美国],阅读的力量[M].新疆: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2(01).

[3] 易启岚 京洪.创建书香班级有妙法[J].中国教育报,2013(11).

[4] 辛治国 营造书香班级-在阅读中成长[J].班主任之友,2009(7):15-16

[5] 刘思任 王稼雪.每个孩子都能爱上阅读[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

[6] 唐立杰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阅读习惯[M],吉林:吉林教育出,2012.

猜你喜欢
均衡交互
浅析国外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对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启示
浅析静物在安格尔绘画中的作用
实验激发思维 问题交流智慧
新古典主义建筑的形式法则
浅析均衡与非均衡的证券市场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膳食营养合理性分析
基于图形用户界面的多点触控交互技术综述
大学英语教师“交互”信念、知识与教师专业发展
虚拟现实技术概论
关于信息化教育模式的大学教育变革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