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市毛衫产业创新园综合楼项目BIM技术应用

2019-08-07 10:02戴凯龙
都市生活 2019年6期

戴凯龙

摘 要:随着BIM技术在国内的应用与发展,越来越多的项目通过BIM技术来提升管理效果与管理效率。然而针对BIM技术与EPC管理模式的结合,国内现有可借鉴的工程案列仍然不多。本文从具体的工程项目入手,在设计与施工管理阶段应用BIM相关技术,在EPC项目管理中做了尝试性应用,提升了项目管理的协同与沟通效率,对缩短工期、降低成本提供了有效支持。

关键词: 设计协同 管线综合 施工模拟 三维交底

1.工程概况

1.1.项目简介

海阳毛衫产业创新园综合楼位于烟台市海阳市亚沙新城,海鑫西路以南,龙丰路以东,北京路西侧。综合楼由17层高层建筑与3层裙房组成,塔楼作为创新办公使用,裙房设置了会展中心、多功能厅等公共服务设施。塔楼建筑高度78.40米,裙楼建筑高度19.10米,地上建筑面積40128.94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7035.99平方米。

此次设计的综合大楼融合展览、办公等功能为一体,创新来自于融合,实现生产孵化、商贸物流、设计创意、展示营销之间的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建筑立面采用直白的几何理性逻辑,通过简洁的构造方式,通过实体墙面的错位与玻璃窗之间的跳跃变化,引发“编织”的联想,形成巧妙的形象暗喻,成为“毛衫”园区的形象代言者,南侧塔楼立面暗含字母H,海阳拼音的首字母。项目整体如图1-2所示。

1.2.工程特点及难点

本项目采用EPC总承包管理模式,和传统项目相比,EPC项目加入了设计协同和管理,对总承包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重视工程整体价值的创造。利用BIM技术进行精细化管理,提升公司在项目管理中的优势。

2.BIM组织与应用环境

2.1.应用目标

本项目BIM应用目标主要是应用BIM技术帮助提升EPC项目管理水平。设计阶段采用BIM技术提升设计质量,尽量减少施工阶段的图纸问题,力求实现“零变更”;施工阶段采用BIM技术辅助施工管理,实现精益建造。

2.2.实施方案

项目实施开始之前,编写针对本项目的BIM实施策划书,制定完整的实施方案,组建BIM技术团队。根据项目的整体工期要求及各专业的设计特点、BIM应用深度和广度等,进行分工,制定阶段性节点。实施过程中,定期进行模型检查、进度跟踪及应用总结会议,通过BIM实现全专业的深化设计,并以设计成果带动综合协调和施工模拟的开展,实现项目的全关联单位协同工作。

2.3.团队组织

为保障本项目的顺利实施,组建项目级BIM团队和公司集团级BIM团队,并指定一名专职的项目BIM总负责人,系统负责协同各团队间的工作部署,并与业主、监理、分包的BIM团队进行对接。下属设立设计团队、施工团队、运维团队等职能机构。

2.4.软硬件环境

本项目配置足够数量的满足软件操作和模型应用要求的硬件设备,具体配置不低于以下要求:

本项目BIM使用 Autodesk Revit2016、Navisworks Manage2016、鸿业、探索者、Tekla 18.1、Rhino、PKPM、Fuzor等软件创建。采用 Autodesk 建筑套件旗舰版和Tekla 18.1为基础平台软件,以鸿业、探索者等插件为建筑信息化模型(BIM)辅助软件。同时采用协同管理平台,进行项目管理及文档集中管理,对整个文档变化进行自动记录、跟踪、汇总。

3. BIM应用

3.1.BIM建模

项目BIM模型基于Revit平台分专业、分系统建模,各专业在本地建模并通过中心文件进行协同工作。本项目以建筑、结构模型为主导,协同机电、幕墙各专业,将二维图纸转化为三维模型,其中建筑、结构模型包含所有构件,机电模型包含所有干管、支管、末端设备等。施工图阶段模型深度为LOD300,深化加工阶段深度为LOD400。

3.2.钢结构深化设计

在深化设计工作中全面应用BIM技术,对钢结构、幕墙、机电等专业工程利用各自专业软件按,直接实现深化设计。其中利用tekla对钢结构进行深化设计,对实体模型进行节点深化,通过模型进行工程量分析、出深化加工图。将钢结构模型与其他专业模型进行碰撞检查,得出详细的碰撞报告,组织各专业开会讨论并解决碰撞问题,为钢结构二次深化设计起到指导作用,保证了钢结构深化图纸的准确性。同时能够提高钢结构加工的准确性、加工精度。

3.3.净高分析

在设计阶段,通过BIM模型对空间狭小、管线密集或净高要求高的区域进行净高分析,提前发现不满足净高要求功能和美观需求的部位,不仅能够通过优化管线路径的手段来优化净高,还能够通过调整结构来实现该目的,避免后期设计变更,从而缩短工期、节约成本。

3.4.碰撞检查

在各专业协同设计完成之后,再将各专业模型进行整合,分楼层进行BIM模型综合协调及碰撞检查,将大部分设计矛盾在施工前解决,最大程度减少拆改返工,为实体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便利。

3.5.管线综合

本项目管线复杂、系统繁多、空间紧张,二维图纸难以有效沟通,通过BIM模型则有效解决,通过管线空间模拟排布,对管线做到空间合理利用,排布整齐,排布路由美观,安装施工方便。通过BIM模型进行冲突检测,对施工风险点进行提示。

3.6.施工模拟

结构施工中,将BIM模型与工程总控计划相结合,利用BIM系统规划现场的施工进度。利用Navisworks将Project进度计划与模型构件关联,实现施工进度的4D虚拟建造,分析影响施工工期的主要因素,实现可视化管理,合理安排每个构件的安装顺序及构件运输计划,减少现场的二次堆放,较少现场对临时场地的需求,优化施工进度,节约工期成本。

3.7.三维交底

本项目利用BIM模型可视化的特点,采用三维交底,将复杂节点、管线排布、复杂工艺等通过模型直观的展示出来,使工程人员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减少返工,节约工期。

4.应用效果

通过将BIM技术与建造技术、项目管理和信息化的结合,高效准确的解决技术难点问题,提高了项目管理的信息共享程度,丰富了管理手段,提高了管理准确性和科学性;通过深化模型提高了构件的生产及安装效率,降低了建造成本,节约了时间;利用BIM技术的可模拟与可分析的特性,对重点方案进行了预先模拟,降低了施工风险及成本。

5.总结

5.1.创新点

通过BIM模型,使原本在传统设计中独立的专业信息,在BIM上得到了集成,各专业设计过程中通过BIM共享信息,相互协调,真正实现了信息共享及协同工作的作用,极大的提高了协调沟通的效率;同时将BIM融入EPC设计管理中,利用BIM技术能够更好的考虑设计、施工、采购、生产等各方面的因素,对提出的便于施工、缩短工期、降低成本的建议,发挥了EPC模式的优势,提升工程整体价值。

5.2.经验教训

EPC项目较为显著的优势在于总包方早期就介入项目设计,利用BIM技术更好的进行设计的参与和管理。本项目通过BIM技术的应用,在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施工阶段模型使用的便利性,工作集的划分、区域的划分等都进行了统一规范;而当任一专业的模型精细度低与其他专业时,在综合协调及最终实施过程中均会影响其他专业;BIM实施过程中,涉及的单位、人员数量较多,对BIM技术的认知程度与掌握水平参差不齐,需要后续加强培养一批有BIM实践经验同时又具专业能力的工程师,通过专业知识与BIM理念的结合,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升项目的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