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国内小麦市场形势展望

2019-08-13 09:55焦善伟
种业导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托市小麦

焦善伟

(中华粮网,河南 郑州 450046)

进入2019年以来,国内小麦市场在需求总体偏弱、供给较为充足的影响下,再加上政策调控预期利空压力较大,麦价重心不断下移。这期间,因为2018年产小麦的品质差异比较明显,小麦市场运行中呈现出明显的质差小麦“量大价低”和质优小麦“量少价高”的格局。时至5月中旬,国内麦价走弱势头减缓,部分地区因为小麦供应趋紧,叠加加工企业补库需求,价格出现涨跌行情。根据中华粮网监测,截至2019年5月中旬,全国普通小麦平均收购价格约2 387 元/t,较年初下跌42 元/t,同比下跌37 元/t。

随着夏收的临近,国内小麦市场进入了行情敏感期,市场也表现出较为鲜明的特征,一方面是小麦市场供需总体依然宽松,托市小麦拍卖继续,面粉终端需求进入淡季,市场“供强需弱”特征明显;另一方面,市场上质量好的小麦供应进一步趋紧,尽管面粉加工企业开工率维持偏低水平,但考虑到距离新小麦可以加工使用还有1~2 个月的时间,部分大中型加工企业的补库需求支撑麦价企稳;再者,主产区小麦生长逐渐进入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天气变化对市场的影响将会更加明显。在此形势下,预计短期内国内小麦价格将保持以稳为主的走势,而新小麦收获上市后,其产量、质量情况将会对市场购销和价格产生较大影响,托市政策的作用或将进一步弱化。

1 2019年度小麦播种面积继续下降,市场普遍关注产情变化

受国家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小麦托市收购底价继续下调等影响,2019年度国内冬小麦播种面积继续下降,预计为0.21 亿hm2。其中,一方面,对于地下水超采地区、赤霉病高发地区等小麦面积继续调减;另一方面,因近年来小麦价格总体走低,而种植成本逐年提高,小麦种植收益下降,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再加上部分地区土地流转中有改种经济作物的情况,使得局部小麦播种面积下降趋势较为明显。

从小麦生产过程来看,2018年秋播以来,尽管主产区部分地区墒情适宜、利于冬小麦播种、出苗,但由于降水偏少,北方冬麦区缺墒范围、程度均超过2017年同期,使得播种受阻、苗情偏弱。据气象部门监测,截至2019年5月上旬,西北、华北大部冬小麦处于拔节至孕穗期,新疆西部、陕西中部、山西南部、河北南部等地处于抽穗至开花期;黄淮、江淮、江汉大部处于抽穗至开花期;西南地区大部处于乳熟成熟期。监测结果表明,全国冬小麦一、二类苗占比分别为21%、74%。主要原因是,尽管近期华北、黄淮及江淮、江汉大部分地区出现了降水过程,有利于冬小麦拔节孕穗和抽穗开花,但同时也因为日照偏少、冷空气活动频繁,不利于局部地区冬小麦的结实。

2019年5月中下旬,湖北、豫南等地区的小麦将陆续进入收割期,天气变化及病虫害情况将是直接决定当年夏粮收成的关键因素。据气象部门预报,2019年5月,长江中下游、江淮等麦区降水偏多10%~20%,将加重小麦赤霉病流行危害;华北、西北东部等麦区气温偏高0.5~1 ℃,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麦区气温偏高1~2 ℃,对穗期蚜虫繁殖为害有利;2019年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华北中南部、黄淮、西北地区东部等地预计累计雨量有5~20 mm,局部地区达到30~50 mm,气温偏低1~2 ℃,有利于小麦赤霉病、条锈病流行为害。因此,仍不能对2019年小麦生产掉以轻心。但综合当前小麦生长状况初步预计,若收获前后不出现连阴雨等不利天气,预计2019年小麦产量同比将恢复性增产,品质情况也会好于2018年。

2 国内小麦需求预计保持总体偏弱格局,饲料消费下降是主因

国内小麦需求以制粉为主,即食品消费占据绝大部分,其他包括饲料消费、工业消费、种子消耗等。近年来,虽然我国总人口不断增长,但随着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面制品的消费量总体保持稳定态势,预计2019年小麦口粮消费约9 050万t,比2018年增加50 万t。与此同时,小麦的饲料消费量保持偏低水平,预计直接用于饲料消费的小麦约1 850万t,同比增加100万t,主要是因为2018年产的小麦质量下降,如果2019年产的小麦品质没有因受到不利天气影响而下降,预计小麦直接用于饲料加工的数量将会下降。另外,在面粉加工的副产品中,麸皮、次粉的主要用途也是饲料,但受2018年以来发生的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国内生猪存栏量大幅下降,使得麸皮的需求也明显减弱,进而导致第一季度麸皮价格大幅下跌,加工企业经营压力明显加大,春节后提前进入了整合期。根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数据,2019年第1季度全国生猪存栏为37 525万头,是1992年以来最低水平;全国能繁母猪存栏同比减幅从2018年10月份的5.9%扩大至2019年3月份的21%,产能下降局面预计将持续到2019年第2季度。在近期生猪价格大幅上涨的刺激下,预计6月份以后,三元杂母猪补栏将会增加,有利于2020年下半年产能恢复。但受母猪存栏下降、环保政策、疫情风险等因素影响,产能恢复速度将较为缓慢,这也将对饲料生产发展继续形成抑制,进而也将会影响后期面粉加工企业的开工率。

3 托市收购底价继续下调,市场化收购特征预计将更加明显

2019年产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水平的调整情况,国家延迟到了2018年的11月16日才公布,相比往年发布日期要延后1个多月,此时主产区冬小麦播种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因此,小麦最低收购价格下调了6 分/kg,对生产的影响并不大,对市场的影响也是在预期之中。其中,2019年产小麦国标3等最低收购价格水平为2.24 元/kg,等级差价保持0.04 元/kg。根据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的解释,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并不是市场的实际收购价,而是在市场价格过度下跌时起到托底作用。如图1所示,至2019年,已连续2 a下调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水平,一方面改变了价格只升不降的市场预期,托市收购量大幅减少,市场化购销发挥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增强了市场主体活力,激活了下游产业链。

夏粮收购即将开始,为做好收购工作,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日前下发了有关通知,要求在严格执行小麦国家标准和食品安全标准、有效发挥政策性收购托底作用的同时,要按照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要求,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发挥市场配置粮食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充分调动多元主体积极性,多措并举组织好市场化收购。基于此,2019年的新小麦收购市场在落实一号文件,将小麦作为必保品种的总要求下,更好地发挥市场化机制或将继续占据主要地位,再综合当前产区陈小麦市场价格走势和流通市场粮源供应情况,预计2019年主产区启动小麦托市收购预案的范围或将收窄,托市收购量或仍将保持低位。

4 政策性小麦库存仍处于高位,后期拍卖底价调整与否将影响市场价格运行区间

进入2019年以来,托市陈小麦拍卖市场每周维持300 万t投放量,拍卖底价执行2个标准,即2014—2016年产小麦国标3等底价2 350 元/t,2017年产小麦底价2 410 元/t,等级差价40 元/t。从成交情况看,采购主体竞买意愿缺乏,成交持续低迷,无论是正处于传统的需求旺季的春节前后,还是第2季度以来面粉终端需求逐渐进入淡季。据中华粮网初步统计,2019年第一季度政策性小麦竞价交易累计83 万t,平均成交率仅2.30%,相比2018年同期累计成交322 万t,平均成交率13.20%,明显下降。而进入2019年4月以来,虽然市场流通粮源供应趋紧,部分企业将采购兴趣一部分转向拍卖市场,但由于面粉终端需求进入淡季,加工企业开工率维持偏低水平,托市小麦拍卖成交依然低迷,4月份拍卖累计成交约30 万t,平均成交率2.00%,也明显低于2018年同期的累计成交89 万t,平均成交率10.87%。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制粉企业开工率在麸皮价格大幅下跌、面粉需求旺季不旺等影响下维持偏低水平,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市场普遍预期托市小麦拍卖底价将会再次下调,再加上市场上的流通粮源供应能力较强,使得竞拍主体参与托市小麦竞价交易的态度较为谨慎。根据收购量及拍卖成交量测算,截至目前,国家托市小麦剩余库存数量约7 205万t,其中,2014年产小麦971万t、2015年产小麦1 228万t、2016年产小麦2 411万t、2017年产小麦2 352万t、2018年产小麦235 万t,总体仍保持较高水平。随着新麦上市临近,预计拍卖市场竞价交易仍将保持低迷态势,而在新粮收购期国家也将暂停托市小麦拍卖。基于此,10月份新小麦收购高峰期过去之后,拍卖市场将会重启,托市小麦拍卖底价是否会根据此次粮食库存大清查的情况进行下调,将成为影响第4季度及2020年上半年小麦市场价格走势的重要因素。

5 国际小麦供需维持宽松格局、价格优势依然明显,但预计进口仍将受限

综合各类机构对全球小麦市场供需的格局来看,一是美国农业部预计2018/2019年度全球小麦产量约7.33亿t,消费量预计为7.39亿t,期末库存达到2.75亿t;二是联合国粮农组织预计2019年全球小麦产量约7.57亿t,比2018年增加4%,主要是欧盟、俄罗斯和乌克兰等地区小麦产量预期增加;三是国际谷物理事会报告预计2019/2020年度全球小麦产量达到7.62亿t,高于2018/2019年度的7.35亿t,因需求增幅有限,预计小麦期货库存将进一步增加至2.74亿t。在上述大的供需背景下,全球小麦价格总体保持震荡偏弱走势,与国内小麦价格的差价仍较大。据中华粮网测算,截至2019年5月7日,美国美湾7月交货的美国2号软红冬小麦船上交货价(FOB)为191.9美元/t,到中国口岸完税后总成本约为2 246元/t,明显低于同期东南沿海港口国产小麦到港价2 580~2 630元/t。

但由于我国对小麦进口继续实行配额制管理,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通知,2019年小麦进口关税配额量仍保持963.6万t,其中,国营贸易比例90%,预计2019年小麦进口总量依然保持往年的正常水平。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2019年1—3月我国小麦进口总量103 万t,同比增加60.9%。后期需密切关注中美贸易谈判下的进口数量和进口来源国的变化情况。

猜你喜欢
托市小麦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小麦测产迎丰收
小麦春季化控要掌握关键技术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哭娃小麦
红枣价格上涨行情预计难持续
数说
湖北又增7家油菜子托市收购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