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氨酰胺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和盲肠沙门氏菌定植的影响

2019-08-13 08:51郭姣洁
中国饲料 2019年14期
关键词:谷氨酰胺盲肠沙门氏菌

刘 玲,种 克,郭姣洁

(石家庄科技信息职业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00)

伤寒沙门氏菌是引起人类食源性肠胃炎的主要原因,通常与食用受沙门氏菌污染鸡肉引起的肠胃炎有关。沙门氏菌会导致不到3日龄的雏鸡肠道感染,但后续也会使生长鸡表现亚临床感染(Zhang等,2003)。虽然日龄较大的家禽不表现临床疾病,但细菌定植经常导致其从粪便排出,促进菌群水平传播和随后的屠体交叉污染,通常在家禽饲料中使用广谱抗生素来控制肠道病原体的定植,但近年来,人们发现越来越多的沙门氏菌耐药菌株(廖成水等,2011)。此外,消费者和政府要求减少或从食用动物饲料中去除药物的呼声越来越大,这些因素促进了对各种非抗生素抗菌素饲料添加剂的探索,其中包括免疫营养素的应用。谷氨酰胺等免疫营养物质能上调或下调对病原体或疾病的免疫反应,可能降低病原体水平(Koretz,2003)。谷氨酰胺是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合成氨基酸、核苷酸、核酸和其他几种重要生物分子的前体。此外,谷氨酰胺是肠上皮细胞、活化淋巴细胞等快速增殖细胞的主要能量底物,谷氨酰胺作为一种免疫营养物质,对促进与免疫系统相关肠道菌群的完整和成熟,促进黏液素合成以维持肠道黏膜结构,增强上皮屏障抵御细菌侵袭具有重要作用(杨梅和杨伟国,2002)。Domeneghini等(2006)研究证明,谷氨酰胺具有免疫调节潜能,饲粮中添加谷氨酰胺和核苷酸显著增加仔猪回肠黏膜巨噬细胞和上皮内淋巴细胞的数量。有人认为,谷氨酰胺是炎症条件下必要的氨基酸,如感染和损伤(Newsholme,2001)。虽然谷氨酰胺在缓解疾病条件方面的效果存在相互矛盾的结果,但大多数研究报告表明,谷氨酰胺在疾病条件下是有益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日粮中添加1%的谷氨酰胺对伤寒沙门氏菌在肉鸡盲肠肠道定植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与日粮 试验1选择1日龄AA肉仔鸡23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6只鸡,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日粮,处理1组饲喂基础日粮(在3日龄感染3.6×106cfu沙门氏菌),处理2组饲喂基础日粮+10 g/kg谷氨酰胺(在3日龄感染3.6×106cfu沙门氏菌)。试验2选择1 d AA肉仔鸡31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6只鸡,对照组和处理1组同试验1,处理3组同试验1的处理2组,但肉鸡感染7.5×106cfu沙门氏菌,试验2处理2组饲喂基础日粮+10 g/kg谷氨酰胺(不感染沙门氏菌)。两个试验均开展14 d。试验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

表1  试验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1.2 生长性能 试验结束后对两个试验肉鸡进行称重,统计饲料用量,每天记录肉鸡的健康状况,记录死淘鸡只数量。分别计算两个试验肉鸡的日增重、日采食量和料比。

1.3 盲肠沙门氏菌水平 为了确定肉鸡感染沙门氏菌后,沙门氏菌在盲肠定植的水平,试验1和2每个重复随机选择4只4日龄和10日龄肉鸡用二氧化碳窒息处死,用无菌EP管收集盲肠肠段,加入25 mL缓冲蛋白胨水,在300 rpm下离心60 s,之后连续稀释直到浓度为105。收集稀释液,参考Fasina等(2008)的研究方法进行后续操作。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试验中各重复测定的体重、日增重和料比数据以及两个试验肉鸡盲肠沙门氏菌水平采用SAS软件One-way ANOVA的GLM程序进行统计分析。各组之间的差异性用GLM程序的Duncan’s法进行多重比较,试验数据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P<0.05表示组间差异显著。

2 结果与分析

2.1 谷氨酰胺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日粮添加谷氨酰胺对感染沙门氏菌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分别见表2和表3。试验1的结果表明(表2),对照组与处理组对1~7 d、8~14 d以及试验全期(1~14 d)肉鸡体重、日增重和料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处理1组有显著提高1~7 d肉鸡体重(P=0.09)和日增重的趋势(P=0.08),显著降低1~14 d肉鸡料比的趋势(P=0.09)。

表2 谷氨酰胺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1)

试验2的结果表明(表3),对照组与处理1组和处理3组对1~7 d、8~14 d以及试验全期(1~14 d)肉鸡体重、日增重和料比的影响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处理2组较其他组显著提高了1~7 d肉鸡体重和日增重(P<0.05)。各组对1~7 d、8~14 d和1~14 d肉鸡料比无显著影响(P>0.05)。处理2组较处理1组显著提高了8~14 d肉鸡日增重(P<0.05),较处理1组和处理3组显著提高了1~14 d肉鸡体重(P<0.05),同时处理2组较其他组显著提高了1~14 d肉鸡日增重(P<0.05)。

表3 谷氨酰胺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2)

2.2 谷氨酰胺对肉鸡盲肠沙门氏菌定制的影响 由表4可知,肉鸡感染沙门氏菌4 d后,试验1和试验2的处理1组盲肠沙门氏菌含量在2.37~5.12 lg cfu/mL;感染10 d后,盲肠沙门氏菌含量在1.64~2.94 lg cfu/mL。试验1和试验2结果显示,肉鸡感染沙门氏菌4或10 d后,日粮添加谷氨酰胺对盲肠沙门氏菌含量无显著影响(P > 0.05)。

3 讨论

饲喂玉米-豆粕型日粮(添加10 g/kg谷氨酰胺,不感染沙门氏菌)较感染沙门氏菌不添加谷氨酰胺组显著提高了8~14 d肉鸡日增重,同时对照组添加1%谷氨酰胺较其他组显著提高了1~14 d肉鸡日增重,这与Bartel和Batal(2007)的研究结果类似,同时这也与日粮添加1%谷氨酰胺组赖氨酸水平较高有关。整个试验期间各组鸡只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但试验2对照组日粮添加1%谷氨酰胺有降低肉鸡死亡率的趋势。肉鸡感染沙门氏菌4 d后,试验1和试验2的处理1组盲肠沙门氏菌含量在2.37~5.12 lg cfu/mL;感染10 d后,盲肠沙门氏菌含量在1.64~2.94 lg cfu/mL,但日粮添加1%谷氨酰胺对盲肠沙门氏菌定植水平均无显著影响。

表4 谷氨酰胺对肉鸡盲肠沙门氏菌含量的影响                               lg cfu/mL

谷氨酰胺在降低雏鸡盲肠伤寒沙门氏菌水平方面无显著影响,可能是由于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肠道炎症免疫反应大小与伤寒沙门氏菌的增殖速率不平衡所致,因为肠道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引起仔鸡炎症性免疫反应已被证实(Withanage等,2004;Fasina等,2008)。炎症性免疫反应的典型表现为信号事件,这些信号事件最终导致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如黏液蛋白产量增加、吞噬细胞(嗜异细胞和巨噬细胞)向感染部位聚集、微生物杀灭机制的激活、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产生、抗原呈递细胞的成熟以及为根除感染而产生的适应性免疫反应。如在断奶仔猪试验中,添加0.5%谷氨酰胺可以增加黏膜巨噬细胞和上皮内淋巴细胞的数量(Domeneghini等,2006)。但在本研究中,谷氨酰胺对伤寒沙门氏菌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并不明显,日粮添加谷氨酰胺不能降低肉鸡盲肠中伤寒沙门氏菌的水平,这可能是由于黏液素增强了沙门氏菌的增殖,其增殖速度超过了正在进行的炎症性抗菌过程。

分泌的黏液素可作为黏液溶解性肠病原体的结合位点,如Vimal等(2000)已经证实,伤寒沙门氏菌特异性地与大鼠肠道中250 kDa中性粘蛋白结合。在本研究中,肉鸡感染沙门氏菌添加谷氨酰胺可能在鸡肠道黏液中有足够的结合位点,其提高了沙门氏菌伤寒杆菌增殖率,超过了谷氨酰胺的免疫增强作用。此外,日粮谷氨酰胺本身以及在炎症过程中由转运异种细胞和巨噬细胞释放的物质可以作为细菌增殖所需的营养物质(Stecher等,2008),可能促进肉鸡盲肠中伤寒沙门氏菌的增殖。

4 结论

综上所述,本试验评估了日粮中添加谷氨酰胺作为一种免疫调节营养素是否能有效降低仔鸡盲肠沙门氏菌水平。研究结果显示,虽然日粮添加1%谷氨酰胺可以提高肉鸡生长性能,但并没有降低盲肠沙门氏菌水平,说明日粮中添加1%谷氨酰胺不足以达到降低盲肠沙门氏菌的最佳水平。后续研究需进一步确定增强肉鸡肠道免疫、降低胃肠道沙门氏菌的谷氨酰胺最适添加水平。

猜你喜欢
谷氨酰胺盲肠沙门氏菌
谷氨酰胺代谢与卵巢癌相关研究进展*
4种鸡源致病性沙门氏菌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广东、广西、福建省和上海市零售鸡肉源沙门氏菌的血清型和基因型
鱼粉中沙门氏菌杀灭方法的研究
食品中沙门氏菌检验虚拟仿真实验研究
谷氨酰胺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机制的研究进展
谷氨酰胺对肠道损伤药理作用研究
新疆驴盲肠、腹结肠、背结肠固相食糜细菌多样性研究
改性纱布防止兔盲肠、子宫术后盆腔粘连的效果观察
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