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笼

2019-08-13 06:53小河丁丁
广东第二课堂·初中 2019年12期
关键词:猪崽搪瓷糍粑

小河丁丁

冬天来了,男孩子个个都爱抡烘笼。提着烘笼耳子,将胳膊抡圆,烘笼呼呼旋转,木炭很快就会烧旺,产生明火。当然可以斯斯文文用嘴吹,但那是女孩子的做法。

上学我们也爱带烘笼去,一下课就给烘笼里添些木炭,拿到教室后面去抡。动作稍慢一点,教室后面那块空地被人家占了,就只好走到教室外面,在呼啸的寒风里抡。男生把自家的烘笼抡得红红的、旺旺的,还不过瘾,就把女生的烘笼要过来,帮她们抡。

抡烘笼的时候,边上的人怕被烘笼碰着,闪得远远的,这会让你产生一种表演欲,把烘笼抡得更快,叫人看不清烘笼,只看到一个发红光的圈子,不时迸出火星。只要你抡得够快,烘笼转到头顶上方,倒悬着,木炭和火灰竟然不会掉下来。偶尔也会出事故,两个抡烘笼的没留意靠得太近,烘笼在空中发生碰撞,木炭和火灰撒了一地。

抡烘笼成了一种游戏,男生的木炭再多也不够用,于是就互相偷,也偷女生的。偷木炭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不能偷人家放在抽屉里的,那就真成小偷了;只能偷人家烘笼里正在燃烧的木炭——我们西峒叫作“火蛳”,因为木炭燃烧一阵,形状就有些像螺蛳。偷到了火蛳,你不必羞愧,反而可以向被偷的人炫耀,“你的火蛳被我偷来了!”偷火蛳有窍门,不仅要手快,还要事先往指头打口水,稍不留神,指头就会烫出泡来。课堂上最好偷火蛳,趁老师写黑板的机会,蹲下去偷前桌脚下烘笼里的火蛳,很容易得手。不消说,老师发现了是要批评的,甚至会把你赶出教室,叫你喝一阵子西北风。

过小年前后,家家户户打了糍粑,我们就把糍粑带到学校,课间用烘笼烤熟了吃。我们舍不得一次烤掉整个糍粑哦,每次只烤一小块,比橡皮擦大不了多少。糍粑里面含着水分,放在火上烤,水变成蒸汽,糍粑就会鼓起来,圆滚滚的像小猪,我们就叫“猪崽崽”。烤得好的“猪崽崽”带着微微的焦黄,浓郁的糯香,直叫人流口水。除了烤糍粑,我们还烤花生,烤板栗,烤红薯片,烤荸荠……

我们的烘笼,有买来的,也有自制的。买来的烘笼,一般是用铁皮做笼身,用竹篾做耳子;高檔货还有用细铁丝织成的外壳,十分精美。自制烘笼很简单,随便找一只大小合适的铁皮罐,用钉子钉出两个洞眼,穿上一根铁丝做耳子,就成功了。找不到铁皮罐,我们就将报废的搪瓷杯子、搪瓷碗利用起来。搪瓷烘笼烤热了会爆瓷,但是总比没有好。

天气特别冷的时候,人人提着烘笼上学,路上看着是一道风景。到了学校,教室里,走廊上,操场上,到处都是甩烘笼的、烤食物的,就像过“烘笼节”一样。

本栏插图/熊家婆插画工作室

责任编辑/陈土宏

猜你喜欢
猪崽搪瓷糍粑
9号猪崽儿
卖猪崽
做糍粑
如何提高猪崽存活率
二十八,打糍粑
打糍粑
渐渐——搪瓷碗灯具设计
搪瓷缸
腊月糍粑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