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

2019-08-18 09:47
科学家 2019年3期
关键词:感动中国程开甲钟扬

《感动中国》组委会颁奖词

空投 平洞 竖井

朔风 野地 黄沙

戈壁寒暑成大器

于无声处起惊雷

一片赤诚 一生奉献

一切都和祖国紧紧相联

黄沙百战穿金甲

甲光向日金鳞开

1946年8月,程开甲赴英留学。新中国成立后,程开甲放弃了国外优厚条件回到中国,1960年,加入到我国核武器研究的队伍,从此消失20余年。从1963年第一次踏进罗布泊到1985年,程开甲一直生活在核试验基地,为开创中国核武器研究和核试验事业,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才智。程开甲设计了中国第一个具有创造性和准确性的核试验方案,设计和主持包括首次原子弹、氢弹,导弹核武器、平洞、竖井和增强型原子弹在内的几十次试验。

《感動中国》组委会颁奖词

超越海拔六千米

抵达植物生长的最高极限

跋涉十六年

把论文写满高原

倒下的时候

双肩包里藏着你的初心、

誓言和未了的心愿

你热爱的藏波罗花不求雕梁画栋

只绽放在高山砾石之间

钟扬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质库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钟扬援藏16年,足迹遍布西藏最偏远、最艰苦的地区,长期的高原工作让他积劳成疾,多次住进医院,但他都没有停下工作。多年来,钟扬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7年9月25日,钟扬在内蒙古工作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2018年4月,中宣部授予钟扬“时代楷模”称号。

江基尧团队

在《柳叶刀神经病学》发表长篇论文

2月13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首席专家、上海市颅脑创伤研究所所长江基尧教授作为唯一通信作者在世界神经科学排名第一《柳叶刀神经病学》杂志(影响因子 27.138分) 在线发表题为《中国颅脑创伤》的长篇论文。

据悉,该研究论文是中国专家首次在世界顶级医学杂志报道中国颅脑创伤取得的成就,引起国际同行对中国颅脑创伤的高度关注和认可。《柳叶刀神经病学》杂志科学顾问、国际神经创伤协会前任主席、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神经外科Andrew Maas教授第一时间向江基尧教授发来邮件表示,“这在中国颅脑创伤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论文通过大量数据分析,全面剖析了中国颅脑创伤发生的特点和现状。大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酒驾入刑以来,汽车导致的颅脑创伤有所减少。但是,电动车导致的颅脑创伤发生数明显增加。随着中国大多数医院CT扫描的普及、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建立、颅内压监测技术、手术技术及脑保护技术的进展、循证医学临床研究的开展、中国专家共识和指南的编写等等,我国颅脑创伤救治水平显著提高,总体水平居国际前列。

研究人员在向全世界展现中国在颅脑创伤诊治取得成就的同时,也指出我国颅脑创伤救治存在的困难和今后努力方向。

饶毅团队

新成果:绘制神经活动“化学地图”

“哇!”凌晨4点半,原本睡得香甜的小婴儿突然醒来开始哭闹。从出生到快两岁,每天固定的夜哭和别人家“天使宝宝”的故事,让她的父母百思不得其解:究竟是什么影响甚至决定了人的睡眠?

神经科学家也希望获得这个问题的答案。近日,细胞出版社旗下的学术期刊《神经元》发表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饶毅课题组的一项研究成果。该成果提出“化学连接组”(CCT)这一新概念,并在果蝇中构建了“化学连接组“遗传资源库。研究人员在对果蝇的实验中发现,至少41个CCT基因调节睡眠。

“我们试图构建神经环路中的‘化学地图,即参与神经活动与信息传递的化学物质在大脑中分布如何。”论文第一作者、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后邓博文说:“这是一项如同大海捞针一样的艰巨任务,我们刚刚迈出了第一步。”

猜你喜欢
感动中国程开甲钟扬
时代之子的澎湃人生
时代之子的澎湃人生
在我心里,你永不会远去
师兄弟争论
学普通话没有完成
殷殷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