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改革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2019-08-20 09:37本刊评论员
上海房地 2019年6期
关键词:保障体系租房城镇

文/本刊评论员

在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历程中,我国的住房保障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元的历史性跨越,为缓解城镇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以及促进城镇化快速平稳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至今,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一个颇具特点的住房保障政策框架。一方面,在治理机制上,主要表现为中央政府定原则、省级政府负总责、市和县级政府抓落实;另一方面,住房保障类型和方式较为多样,救助型和扶持类兼有,租购并举,实物保障和货币补贴并存。

但是,面临新形势和新挑战,我国住房保障还存在诸多与之不相适应的地方以及不足之处,亟需改革和完善。首先,体系建设较为薄弱。既缺乏全国性的住房保障法律法规,也在住房保障政策顶层设计上进展不大,使得住房保障工作重点以及主要方式在某些时期出现摇摆,个别城市一些特定时期的保障房类型有碎片化的表现。其次,重要机制尚待建立健全。在人口大规模流动的经济社会形势背景下,以城镇户籍人口为主要对象的保障体系不仅缺乏公平性,而且会影响到运行效率。但是,在相关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人口流入地也较难处理好公共服务需求不断扩大与保障资源刚性约束之间的矛盾。再次,住房困难群众的获得感有待增强。各级政府为住房保障工作做出了巨大投入,改善了千百万户家庭的居住条件,但如果在政策制定、执行落实、房屋品质、运营管理等某个或某些环节出现问题,就很容易影响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对于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和发展,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改革和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保障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近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召开全国公租房工作座谈会,围绕公租房建设和管理交流经验、分析形势、研究问题,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并与三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发展公租房的意见》。另外,《国务院2019年立法工作计划》提出拟制定《城镇住房保障条例》。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对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迫切要求。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国务院的有关要求,改革和完善住房保障体系,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突出以人为本的保障理念。住房保障的目的是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增强以人为本的理念和思路,真正以群众的获得感作为考核和评价住房保障工作的重要标准。

其次,要重点完善“人、地、钱”挂钩机制。按照公平合理、损益补偿等原则,将人口流动数量与建设用地指标增减和财政转移支付增减挂钩,使人口流入地政府有动力、有能力向流动人口中的困难群体提供住房保障,破解新市民住房保障的难题。

再次,要持之以恒推进体系建设。住房保障是一个历久弥新的问题,不是短暂的阶段性工作,需要“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而不能靠零敲碎打。在工作推进中,重点从法律法规、政策标准、保障类型和方式、可持续的运行机制、动态调整机制等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配套。

猜你喜欢
保障体系租房城镇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文化边城镇远
我国生态安全保障体系的研究
勇立改革开放潮头 创新粮食保障体系
ETC关键设备准入标准及运行保障体系构建
租房也是家 “租一代”90后的租房观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人口与就业
租房客
аРЕНДа жИЛЬя В пЕКИН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