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区粉丝参与式文化交流研究

2019-08-20 05:28蔚香
新媒体研究 2019年12期
关键词:粉丝

蔚香

摘  要  粉丝文化以自身独特的风格而受到注目,理解其文化与群体规则,必须采用正确的解读方式。文章采用亨利·詹金斯粉丝与参与式文化交流观点,用运虚拟民族志的方法对虚拟社区粉丝交流进行考察,正确理解粉丝参与式文化交流。

关键词  粉丝;二次元;参与式文化;圈地自萌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12-0020-02

1  相关背景

粉丝文化作为亚文化,往往涉及边缘文化、弱势群体以及对主流文化的抵抗,一直是文化研究的重点。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为粉丝提供了更多的社交场合,粉丝在社交媒體热情的拥抱他们喜爱的文本、演员、影视剧等,使用不同解读密度进行二次创作。他们凭借对文本的熟悉,运用娴熟的创作技艺,融入粉丝期望,创作出新作品,在此创作环境中粉丝一词也挣脱了原有的刻板印象。近几年,以ACG(动画(animation)、漫画(comic)、游戏(game)为主的二次元亚文化粉丝群体,成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在国内有多家主流媒体对二次元亚文化粉丝群体给予充分的肯定,如《中国青年报》曾刊发《二次元的世界,你可以懂》专题,总编辑表示要“发掘青少年中间流行的二次元文化所倡导的友善价值观、唯美主义审美观、崇尚奋斗的精神”,它“是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一种新话语资源”;《光明日报》报道称二次元文化正“从小众走向大众”。

ACG类作品以其广猎的题材与相对成人化的故事呈现在国内青少年群体中并得到热切的追逐与传播。由此,围绕着ACG作品产生了具有一套独特话语和文化实践方式的爱好者群体,他们因与ACG作品本身共同构成了一种异常的亚文化而受到主流的注目。本文要研究的“noradionolife吧”(以下简称“NANL吧”)是作为ACG社群中所延伸粉丝群体。“NANL吧”主要是以日本动漫两位声优(主要是指配音演员)松冈祯丞与茅野爱衣CP粉为主。这两位声优主要为《樱花庄的宠物女孩》《游戏人生》《齐木楠雄的灾难》等动漫合作配音。

2  对象选择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网络民族志的研究方法,从2018年9月1日到2019年4月1日,持续7个月的在线观察,具体运用了参与式观察法与访谈法。整理粉丝发帖及回帖,并参与粉丝交流。由于吧内粉丝还使用其他社交平台,比如QQ、哔哩哔哩等。因此,笔者也会观察他们在其他社交媒体讨论,并进行文字整理。

粉丝群体社交媒体使用众多,但本文所研究是以“贴吧”这一社交媒体为对象,原因在于“贴吧”作为一种全球最大的中文社区,其设计理念有利于粉丝群体身份认同。其中贴吧的“吧龄”“签到”等都是一种虚拟的身份象征,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反应了粉丝群体活跃度与真实度。

另外,选择“NANL吧”是基于以下原因:1)贴吧更多的是兴趣的聚集与交流,并且是以线上公开发帖交流为主;2)“NANL吧”粉丝数量1.9万,但是活跃度高,所以可观察的帖子多,又减少了僵尸粉的干扰;3)有着严谨的规章制度,保证了群体粉丝有序交流;4)有着活跃的“意见领袖”与“把关人”,“意见领袖”能够及时的发布关于松冈祯丞与茅野爱衣的活动信息,让群里的粉丝积极的讨论与应援;“把关人”则将违反吧规的信息进行删除或者实施惩罚将较为严重的违反者禁言;5)贴吧有严谨的等级制度,通过粉丝的日常登录与签到,获得等级证明,能够判断粉丝的真实性;6)吧友原创活跃度高。

在这样一个小型的贴吧中,粉丝交流积极,信息流通速度快,规章制度严格,如果有人违反,则会进行删帖、禁言等方式处理。所以这种小型贴吧有着完整性、制度性以及活跃性等特征。

3  粉丝参与式文化交流

参与式文化交流是詹金斯提出,他认为,“媒介消费的模式因一系列新媒介技术而遭到了深刻的改变……参与式文化指的就是在这种环境中浮现的消费主义的新样式”,这种文化的背后,实际是“媒介消费者想成为媒介生产者,而媒介生产者则想保持它们对媒介内容的传统主宰”。德塞杜在描述书本粉丝阅读行为时讲解到“前进和后撤、和文本之间玩的战术和游戏”,詹金斯描述这种行为是一种读者将文本打成碎片并带上明显的个人风格重新组装的文化拼贴,从有限的文本材料中抢救出针头线脚以表现自我的社会经验。

粉丝在交流时,会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融入其中。随着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发展,媒介内容日趋丰富,粉丝参与文本解读的方式也更加的多元化,从最初的文字图片解读到现在视频混剪解读。他们根据不同网络原有的视频素材进行二次创作,创作出符合粉丝期望的作品,能够被粉丝广泛的传播并且在网络空间中被大量的引用与转发。

3.1  二次创作,文本游猎者的狂欢

德塞杜认为读者是“‘游猎者,永远处在运动中,并非固定地‘在这里或者在哪里,并不受永久性私有制的限制,而是不断向另一种文本移动,利用新的原料,制造新的意义”。在德塞杜基础上,詹妮斯·拉德威将粉丝是“‘自由飘动的主题,会‘从过去文化产品中数不胜数的碎片拣选重组为新的叙事、故事、对象和行为”。

社交媒体的发展为粉丝的游猎行为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素材,个性化推荐为他们游走社交媒体提供了便利。在“NANL吧”贴吧中,有一栏“吧友原创”,在这一栏中,吧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自由的创作。内容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等,在进行创作中,粉丝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在【松爱CP心理分析】一系列的原创中,不仅篇幅长,其行文逻辑顺序、观察角度都非常独特。该文章利用心理学的原理,通过观察大量的视频资源,从表情、姿态等非语言解读松爱CP日常互动,同时得到了粉丝强烈的回响。

图洛克在《神秘博士》中将粉丝称为“无权力的精英”,他们对于原材料的掌握使得他们占有先天的优势,甚至可以称他们为“专家”。他们广泛的浏览松爱动漫作品以及综艺节目,从中攫取可运用的资源进行二次创作,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融入其中,创作或解读出自己的文化作品交流。

在粉丝创作过程中,他们沉浸在自己的虚拟世界中,利用偶像的动漫或者现场互动,进行二次的解读,勾勒出一幅自我想象的完美的图景。在这情境中,粉丝似乎模糊了事实与虚构之间的界限,他们在谈论这些虚构情景时,好像自己想象的图景是真实存在一般。他们谈论其中人物CP时,就像是在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一般。

3.2  昵语符号,融入交流正确方式

詹金斯在《文本盗猎者》中指出,“个体想要融入粉丝圈的社会化过程包括首先学习粉丝阅读的‘正确方式,学习如何运用并理解这个群体的特定解读常规套路”。在粉丝圈中昵语符号,是粉丝交流的重要用语,昵称符号能够很好的将群体成员和其他圈外人很好的进行区分。当一个新粉丝进入,想要交流首先要正确解读昵称,将晦涩难懂的昵称转化为正常交流用语。另一方面,通过昵称符号能够形成凝聚力与感情认同。在“NANL吧”中,成员之间的交流,昵语符号的正确解读是建构意义的重要途径。(以下为网友对话)

“我已经缺药到要崩溃了”

“来人,给各位公子喂药”

“不小心错过了 等一个大佬发新药”

“并且神和大天使现在也是前辈级别的人物了。不可能注意不到情侣装的问题吧。退一万步讲后台的其他声优和工作人员没人调侃情侣装的问题吗。神和大天使这么不避讳的情。”①

在以上对话中,被提及的“药”“神”“天使”等词仅按照常规逻辑是很难理解的。这就要求参与粉丝对话交流,正确解读它们在粉丝圈内的意义。由此,“缺药”就是指在看完相关节目而无节目可看时所产生的一种空虚感,视频节目的数量是有限的,观看视频的时间是短暂的,因而与漫长又无趣的人生形成了鲜明对比,粉丝内部对这一词语的使用已到达得心应手的程度,将“求药”者看作是病入膏肓的患者,“药效”是指两人互动,继续延伸下去,提供翻译作品的人就变成了提供药的大佬,而在短时间内没有作品的情况下,同人作品兴起,粉丝开始了自行“制药”的旅程。而“神”和“天使”则是指两位偶像。

3.3  圈地自萌,信息单一流通快

“圈地自萌”是指在小圈子里自娱自乐,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他们所坚持的原则就是不要在“公众平台”大肆宣扬或者争论,而是粉丝在社交媒体中画地为圈在内部完成信息的交流与传达。

从小众走向大众,其蕴含的意识形态与价值理念必然会与大众主流文化有所出入,所以粉丝群体从社交媒体运斤成风转为圈地自萌。从宏观角度讲,“圈地自萌”是对于大众社交媒体权利的尊重;从微观角度讲,“圈地自萌”是对于自己所热爱的演员或者名人以及自身安全的保护,避免在社交媒体发生群体围攻、谩骂等造成自身或演员的人生攻击。

“圈地自萌”必然导致信息追求单一,在“NANL吧”中有着明确的规定:本吧旨在传播和谐友好的松爱文化,除了这两位之间的关系讨论,若讨论松冈或者爱衣与其他声优、相关人员关系,必须理性客观讨论其关系,不允许出现CP向的讨论,P图等。以上情况若出现,吧友可@吧务进行处理,吧务将酌情进行删楼并警告,严重将不进行警告而直接删除全帖并封禁1~3天。这种规定使得吧内粉丝信息比较单一,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也是信息最匮乏的时代,信息的增多使得人们搜索信息的难度加大,在吧内传播单一的信息反而增加了信息的流通速度。

另一方面,“NANL吧”粉丝因兴趣而集聚,有着相同的理念,他们会时刻关注偶像动态,同时在较强的群体认同感下,他们迫于群体规则与群体压力,信息的发送有着较强的责任感。当然也会有粉丝发送无关信息,但是管理员一般都会在短时间内删除。这种规则与群体自觉性能够让信息的传递变得单一,而单一的信息在群体内部流通的速度变快。

4  研究反思

本研究是采用的网络民族志的研究方法,选取了一个小众贴吧“NANL吧”作为在线观察的对象,但是这个贴吧关注人数比较少,可能会造成观察上的一些误区。另外,在线观察由于网络信息删帖举措,在观察的初期,由于缺乏資料的保存意识,所以在贴吧中,有些比较典型的帖子被删除没有及时的保留。

注释

①摘自“noradionolife吧”粉丝对话。

参考文献

[1]何威.从御宅到二次元:关于一种青少年亚文化的学术图景和知识考古[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8(10).

[2]李明,周梦青.虚拟社区中ACG爱好群体的区隔建构——基于stage1st论坛动漫区的虚拟民族志研究[J].新闻大学,2018(3).

[3]亨利·詹金斯.文本盗猎者——电视粉丝与参与式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4]陈天虹.青少年粉丝的参与式文化与业余文化生产——以百度贴吧《猫吧吧刊》为例[J].2018(5):141-145.

[5]朱凌飞,孙信茹.走进“虚拟田野”——互联网与民族志调查[J].社会,2004(9).

[6]王大阔.日本ACG亚文化流行语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粉丝
“粉丝”投票让百花奖陷入两难
基于“粉丝经济”的企业营销策略研究
《变形金刚》中粉丝电影营销传播学研究
淘宝星店成长中的粉丝力量
真我与偶像:新媒体语境下的明星与粉丝
娱乐与消费的共谋
纸媒亦可开发“粉丝”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