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悄悄的中暑更危险

2019-08-20 05:28赵欣孙展
新天地 2019年8期
关键词:头晕事例急诊科

赵欣 孙展

专家简介:

张海峰,医学硕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复兴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长期从事内科临床工作,熟悉各种危重病抢救与综合治疗。

酷暑时节,老年朋友常互相嘱咐:“天儿太热,别出门了,小心中暑。”然而,老年人在室内也会中暑,但往往被忽视。为此,记者采访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复兴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张海峰,请他为老人安然度夏做指导。

现象:老人室内中暑频发

记者事先搜集了几个事例,帮助大家了解什么是室内中暑,同时请张海峰医生展開分析。

事例一:80岁的老周因发热伴有神志恍惚,被家人送往医院急诊科。经医生诊断,老人中暑了。整日躺在家里的老周怎么会中暑呢?原来,连日高温,老周所住房间通风效果不好,空调又坏了,室内温度便不低。老周入院前两日,就已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家人以为他“苦夏”,没有在意,直到老周不能言语、呼吸急促、高烧乏力,才慌了神。据医生检查显示,老周患有高钠高氯血症、肾功能异常、双下肺感染,重症中暑。

事例二:78岁的老刘在家里休息时,突然感到头晕无力,随即拨打急救电话。医生到场后发现他家中门窗紧闭,检查诊断为先兆中暑。开窗通风换气,并让老刘吸氧。没一会儿,老刘病情好转。医生一问才知,老刘为了节省电费舍不得开空调,又怕外面的热空气吹进屋里,因此紧闭门窗,谁想被热晕了。

事例三:66岁的老王在一家小餐馆里吃饭,因为餐馆没开空调,老王饭还没吃完,就觉得头晕心慌、呼吸困难,而且手脚也开始抽搐。餐馆老板忙拨打急救电话,经过一夜的输液治疗,老王转危为安。

针对以上事例,张海峰医生分析说:年老体弱、罹患多种慢性疾病、长期卧床的老年人以及产褥期女性,对高温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弱。当室内相对温度湿度高,空气不流通时,他们在自身体温上升的同时,汗液难以排出,体内的热量就会积聚。

症状:初期隐蔽易被忽视

张海峰医生提示,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其中重症中暑又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

特别是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防止体温上升的发汗机能逐渐退化,加之室内环境不利于汗液的蒸发,就更容易中暑了。这类人中暑后症状不典型,很易被忽视,还容易因为高烧脱水导致肺部感染,如果不及时就医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另外,常开空调也是造成中暑的原因之一。关闭门窗会导致室内空气流通不好,相对湿度增高。人体内的热量无法排出去,也比较容易中暑。因此建议在高温闷热天气条件下,要注意使用空调的除湿功能,切忌贪凉,室温尽量控制在26~28摄氏度。室内隔一段时间要开窗通风,老年人适当多喝一些淡盐水。

先兆中暑:患者多表现为头晕多汗、肌肉酸痛、腿软、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患者宜采用冷水浸过的毛巾包敷额头、腋下、脚踝等血管密集部位,帮助体表降温,待在阴凉处安静休息,适当补充加入盐的白开水。

轻症中暑:除上述症状外,体温往往在38摄氏度以上,伴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脉搏增快等症状。此类患者除采取上述冷敷等物理降温措施外,还可给予患者饮用清凉含盐饮料或口服补液盐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重症中暑:表现为大汗、高热、头痛、呕吐、身体发软虚脱,注意力和判断力低下、意识模糊、晕厥。建议在采取上述应急措施的同时,需要立即就医。

措施:通风换气及时送医

中暑是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关于预防老人室内中暑,张海峰医生总结出如下4点:

1.有条件时可用空调适当降低室内温度,注意使用除湿功能。如果没有空调,则要保持室内适当通风,以降低室内湿度和温度。

2.清淡饮食、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少食油腻食物。还可吃一些清凉避暑的食物,如绿豆汤、西瓜等。

3.保证充足的睡眠,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大脑及全身各系统得到充分休息。

4.不要长时间待在室内,可到阴凉、通风的地方适当活动。如有头晕、低热、恶心、倦怠感、不明原因昏迷等情况,要尽快就医。

猜你喜欢
头晕事例急诊科
防跌倒,当心直立性头晕或眩晕
头晕和眩晕有何区别
急诊科床旁超声的教育和培训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梳走头晕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7)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
护理绩效考核在急诊科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