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中国口腔癌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Meta分析

2019-08-21 02:18冯文君李秀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口腔癌量表文献

冯文君,李秀

(皖南医学院心理教研室,安徽 芜湖 241000)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索策略 检索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口腔癌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且用生存质量作为结局指标。文献是公开发表的,不限使用何种生存质量量表,不论是否用盲法。检索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万方全文数据库,检索关键词:口腔癌、口腔颌面部肿瘤、舌癌、口腔鳞癌、生存质量、心理、护理、干预,检索时间从建库开始至2018年8月12日。

1.2 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研究对象符合临床口腔癌诊治指南与规范修订的诊断标准[2];(2)随机对照试验;(3)干预组为心理护理干预或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同时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方法;(4)观察指标用生存质量量表;(5)文献语言为中文。

排除标准:(1)未报告结局指标或报告不全且联系第一作者未回;(2)未使用专业化、具体化的森田疗法;(3)对于同一团队的多个相似研究,质量低或信息不全的研究;(4)综述型文献、只有摘要的文献、未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会议论文。

1.3 文献筛选及质量评价 文献由2名核对者进行核对,对检索文献进行筛选,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再对符合标准的试验结果进行检查,出现分歧,双方进行协商,得出统一结论。提取的资料包括:作者、发表时间、治疗例数、干预时间、干预措施、观察指标。采用Jadad评估量表评价文献质量[3],评分为 1~5分,1~2分为低质量,3~5分为高质量。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文献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P值和I2值来判断异质性,当P≥0.1,I2≤50%,说明多个研究间不具有异质性,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合并分析;当P<0.1,I2>50%,说明各研究间不具有同质性,则对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分析[4],无法进行Meta分析的文献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

2 结果

2.1 纳入文献的基础数据及质量评分 最初检索到文献58篇,经阅读文章标题和摘要,排除与研究主题不相符的文献40篇,进一步阅读全文后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除非随机对照的研究以及重复发表的文献10篇,最终纳入8篇文献[5-12],包括603例患者,干预组304例,对照组299例。研究中涉及的生存量表包括美国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问卷(UW-QOL)、癌症患者生存质量评价量表(EORTC-QLQC)、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纳入研究的基本资料及质量评价结果见表1。

表1 纳入研究的基本资料及质量评分结果

2.2 Meta分析结果

2.2.1 生存质量分析 本文纳入的研究中采用的生存质量量表不全相同。其中4篇采用了UWQOL,只有 2 篇[9,11]报道了均数和标准差,所以进行 Meta分析;另外 2 篇[5,7]未报道均数和标准差或总分的均数和标准差,则进行描述性分析。3篇文献采用了 EORTC-QLQC,有 2篇[6,10]报道了均数和标准差,可进行 Meta分析;另外1篇[8]未报道总分的均数和标准差,进行描述性分析。最后 1篇[12]采用 WHOQOL,未报道总分的均数和标准差,所以进行描述性分析。

2.2.1.1 UW-QOL 的分析 将 2 篇[9,11]报道详细结果的文献进行分析,同质性检验结果为P<0.01,I2=98%,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组比对照组更能提高口腔癌患者的生存质量(WMD=18.27,95%CI:5.78~30.77,P=0.004)。见图1。唐超等[5]研究发现,干预组与对照组在术后24个月的整体生存质量综合评分分别为69.8分、6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黄琳[7]研究发现,干预组的物质状态、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等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篇研究结果均显示:干预组比对照组更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图1 UW-QOL的Meta分析

表2 UW-QOL量表生存质量的比较[7]

2.2.1.2 EORTC-QLQC 的分析 将 2 篇[6,10]报道详细结果的文献进行分析,同质性检验结果为P=0.03,I2=78%,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组比对照组更能提高口腔癌患者的生存质量(WMD=5.98,95%CI:1.82~10.15,P=0.005)。见图2。柯宁等[8]的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比对照组更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见表3。

图2 EORTC-QLQC的Meta分析

表3 EORTC-QLQC量表生存质量的比较(±s)[8]

表3 EORTC-QLQC量表生存质量的比较(±s)[8]

t P项目功能指标 角色情感认知社交疲乏疼痛失眠吞咽恶心呼吸食欲便秘腹泻干预组(n=45)66.84±4.11 69.11±3.68 74.28±4.48 58.41±4.95 67.54±3.70 66.33±4.26 69.23±5.56 71.63±4.84 70.78±2.27 73.13±4.35 58.82±5.26 60.45±6.12 78.2±10.24对照组(n=44)58.29±5.53 61.76±3.27 68.39±4.53 50.83±3.15 62.19±4.97 57.93±6.56 63.91±6.64 65.75±5.61 67.32±3.57 68.35±4.89 54.78±4.38 56.67±6.45 77.9±11.16 8.28 9.95 6.16 8.59 5.77 7.17 4.10 5.29 5.47 4.87 3.93 2.83 0.19<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症状指标

2.2.1.3 WHOQOL的分析 翟妍等[12]的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比对照组更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见表4。

表 4 WHOQOL量表生存质量的比较(±s)[12]

表 4 WHOQOL量表生存质量的比较(±s)[12]

组别 n对照组 50干预组 50 t P躯体健康6.14±2.27 9.33±2.51 5.894<0.05人际7.61±1.79 9.56±1.98 4.562<0.05生理功能24.13±2.29 31.22±2.34 13.521<0.05精神16.52±3.52 21.33±3.34 6.195<0.05

2.2.2 SAS、SDS的分析 有 2篇[7,12]文献报道了SAS、SDS的均数和标准差的详细数据,可进行Meta分析。同质性检验结果为:P=0.0006,I2=92%(SAS评分);P=0.00001,I2=96%(SDS评分),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组比对照组更能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WMD=-17.90,95%CI:-27.77~-8.02,P=0.000 4)和焦虑情 绪(WMD=-14.76,95%CI:-27.41~-2.11,P=0.02)。见图3。

图3 SAS、SDS评分的Meta分析结果

2.2.3 其他指标的分析 唐亚等[6]报道了Barthel自理能力的评分结果,彭翠娥[11]报道了癌症患者精神适应量表(Mini-MAC)、奥马哈健康行为领域问题的评分结果。结果显示:干预组比对照组更能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健康行为水平和降低患者的精神病性状态。见图4。

图4 其他指标的分析

2.2.4 不良反应率的分析 有2篇[7,9]文献报道了不良反应,进行Meta分析,同质性检验结果为:P=0.35,I2=0%,同质性较好,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组比对照组更能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OR=-0.22,95%CI:-0.38~-0.06,P=0.01)。见图5。

图5 不良反应率的Meta分析

3 讨论

3.1 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 根据本文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焦虑抑郁情绪低于对照组(P<0.05)。这主要因为通过心理护理各方面的干预,患者自信心、情绪控制力、心理机能、忍耐力、社会功能等方面得到了提高[13]。而且心理护理干预可以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引用社会支持提供患者需要的理解、关心和一些疾病信息。针对不同个体给予个体化的心理治疗,纠正患者错误的认知,如得了癌症就会死亡等。认知得到改变,行为方式也会得到相应的改变,从而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和情绪反应。护士对患者进行个体化、个性化的护理干预,了解患者实时的心理状态,可以运用一些开放式、诱导式的询问技巧,去深入地挖掘负性情绪源头,共同探讨解决办法。向患者宣传介绍疾病的具体知识,让其了解症状病情。这样患者的生存质量就得以提高,焦虑抑郁情绪也会得到改善[10]。自理能力和健康行为水平高于对照组,精神病性状态低于对照组(P<0.05)。通过系统化的、专业的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心理生理情况得到了很大改善,整个机体的失衡状态也会逐渐好转,避免了患者病情的进一步恶化,各方面机能都会有一定的提高和转变[14]。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因为心理护理根据患者具体生理心理的状态,采取相对应的治疗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在不良反应出现之前或患者有一些预兆的时候,就会采取早期的干预措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15-17]。

在进行Meta分析时,UW-QOL评分和EORTC-QLQC评分的分析中异质性较高。通读全文后发现,彭翠娥[11]的研究中患者人数多于郑瑜[9],平均年龄小于后者,前者心理干预更加全面,这些可能是导致异质性的来源。李力[10]的研究中人数和干预时间少于翟妍等[12]的研究,且患者平均年龄大于后者,李力的研究人群来自于湖南,翟妍的研究人群来自深圳,湖南省的口腔癌发病率全国第一,这些可能是导致异质性的来源。3.2 本文的局限性和未来的展望 本文共纳入8篇文献,篇数较少,样本量较少,虽然都是应用随机的方法进行分组,仅4篇讲述了详细的随机分组方法。只有1篇报道了随访的时间,2篇报道了不良反应的结果,全部文献没有描述研究对象的撤出与退出情况。而且本文纳入文献的质量不高,低于3分。期望未来临床工作中能设计出良好的研究设计,且对于生存质量量表的评分能标准化,详细的报道评分结果,能进行更多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3.3 未来的启示 口腔癌患者作为一类特殊的群体,出于对疾病情况的担忧,面对死亡产生的恐惧,加上疾病所带来的并发症,会使患者出现焦虑、抑郁、害怕等心理方面的问题[18-19],而且术后的伤害和治疗上带来的一些副作用,更会加重患者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也会反过来导致患者身体质量的进一步降低。心理护理对口腔癌患者的效果在临床上已经得到肯定。如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并降低不良反应率,使患者在身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方面得到较大的提高。因此,今后我们在治疗口腔癌患者时要重视心理护理的作用,积极推动心理护理干预在口腔癌患者中的应用。

猜你喜欢
口腔癌量表文献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口腔癌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吸二手烟会增加口腔癌风险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快速康复外科在手术治疗口腔癌患者护理中的效果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