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悬疑电影类型特征之限定空间

2019-08-21 01:17杨千帆
大经贸 2019年6期
关键词:悬疑片主题

【摘 要】 在众多的悬疑片中,将主人公封闭在一定空间内的限定空间式悬疑电影不胜枚举,近些年一些悬念片对于限定空间的应用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索,本文将浅析悬念电影的限定空间特征。

【关键词】 悬疑片 限定空间 主题 赛博空间

1.悬念电影概述

悬念电影是商业电影中极为重要的一类。主要是指利用电影中角色命运的坎坷遭遇,无法看清结局的故事情节引起观众对于故事走向,对角色的未来产生关心和忧虑的电影。构架悬念是其中最大的特色,整个影片就是一个设疑——解疑的过程。《环球时报》中说到:“随着电影和科技的同步发展,除了视觉、听觉上的初级服务外,电影开始启动‘智商+思考这样‘第三类服务。”但其实,“烧脑片”中,无论是《禁闭岛》中,男主人公精神层面存在问题的设定,还是《盗梦空间》中在视听语言上的极致包装,亦或是《黑客帝国》中对于高科技的内容安排,归根结底还是悬疑片。也就是说如何设置一个精巧的叙事迷局,如何缜密的设定悬念才是悬疑片的关键。

2.限定空间的定义及优势

在很大一部分悬念电影中,都存在“限定空间”这一类型特征。“限定空间”是指在影片中,有一个出现次数极多的主要场景,几乎全部叙事都在这个场景中呈现,并且这个场景中人物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这同戏剧中遵循着“一个时间”,“一个地点”,“一个情节”的“三一律”原则的独幕剧十分相似:封闭式的空间结构往往伴随着有限的人物数量,情节集中,节奏紧张的特点。这些特点最终使得影片对于剧作的要求变高,主要是如何在有限的场景和角色之内严谨而精密的架构整个故事,达到最终制造悬念的效果。

人类自打出现在这个世界的时候就是以群居动物自居的,倘若我们不与外人交流就会产生孤独、厌世的消极情绪。限定空间却硬生生的将依靠群体共同劳作为生的人类限定在一个狭小、有限的空间内,这无形中就是阻断了影片中主人公同外界的一切联系,他们不得不独自面对在密闭空间中潜在的任何危机。这种设定从另一方面来说更容易让观众对戏中人产生共情的效果。也就是观众潜意识里把自己投射到影片主人公身上,体会身临其境的情感,可能是痛苦、可能是恐惧。

其次在这样密闭的环境中,影片自身就带有一层悬疑色彩,密闭空间中的人物是谁?他们为什聚集在这里?他们的目的是什么?他们面临着什么样子的危险?

下面将例举两个影片来说限定空间的不同应用效果。

3.限定空间+影片主题——《逃出绝命镇》

在2018年荣获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的悬疑片《逃出绝命镇》,在影片中这个小镇起初就好像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女朋友一家人的微笑和拥抱代替了男主角来之前所设想的他们对待黑人的偏见,萝丝的父亲和镇上的居民们一再夸赞黑人基因是何其优越。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克里斯经历了一系列奇怪的事情后,他开始怀疑,并且最终发现女主一家人的真面目。到这里,这个小镇其实就变成了被“歧视黑人”所包裹的小镇。

这个小镇是极具象征意义的,它似乎就是意大利西奥图·卡诺多和法国路易·德吕克等人说的电影中跨越语言障碍的视觉语言。回想影片一开始就是男主人公是如何被劝说着来到小镇上,剧情开展也是男主人公在去时的遭遇,以及初到小镇女友一家人“奇怪”的热情,整部影片围绕着男主人公如何在镇民的配合下一步步堕入危机展开,这就是影片的关键。电影的英文题目是《get out》,所指有两层含义,一层是男主人公要“逃离”镇子的表层含义,二层就是将霸占黑人身体的白人们赶出来的意思。

事实上,小镇从一开始就是地理上的封闭,男主人公在这里的重重遭遇:手机没有信号、外出时被阻挠等加剧了这种被锁闭的心理。前半部影片,男主人公一直处于被动地位,被迫接受女友母亲的催眠,被迫去回忆母亲离世的阴影,被镇上的其他居民调侃,直到他得知真相后,男主角的局势完全被自己逆转,从一个被困者转变成为自己的施救者,最终成功走出小镇。

所以在这里的这个限定空间实际上是与种族主义相结合的,是种族歧视的具象化。导演乔丹·皮尔实际上是在用影片向我们讲述了“后殖民时期的种族歧视”,这种种族歧视不再是直接表述对于黑人的歧视,而是间接的通过占据其强健的身体完成的。

4.限定空间+互联网时代——《网络谜踪》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电子产品的普及,一种将电脑桌面作为叙事载体的电影出现——“桌面电影”。在这类电影中,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电脑桌面上,因此光标、桌面背景以及桌面窗口切换成为替代传统画面中的视听语言,变成介绍主人公和表达人物内心世界的工具。2018年的大热电影《网络谜踪》,它是近些年来桌面电影中票房和口碑都不错的较为成功的桌面电影,影片大致内容非常简单——一位父亲通过不断在网络上搜寻线索,最终成功解救了性命攸关的女儿。

在4g网络普及的时代,占据现代人更多时间的往往是虚拟网络上的远程交流,因此虽然本片的故事是在电影中并不少见的父救女核心情节,但是和諸如《飓风营救》等传统的救援情节影片不同的是,本片的救援动作从现实中的“救援”转变成为“搜索”,这一颇具时代特征的动作。影片中父亲活动的场所开始由具体的空间转变为抽象的网络空间,决定能否成功解救女儿的核心动作也是颇具时代特征的行为“搜索”。辗转在女儿的电脑系统、女儿的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动态、女儿的直播间等地来查找可能与嫌疑人有关的线索。

当然《网络谜踪》作为桌面电影,它本身在电影视听语言上颇具特色,然而在叙事载体的转变下,还带来了所谓“赛博空间”的思考。“赛博空间”指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下的虚拟现实。本片通过“偷窥者”和“被偷窥者”的角度来引发我们对于虚拟空间的思考。

【注 释】

[1] 孟君.动力与悬置:电影的两种技术变革与美学取向[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7(10):79-84.

[2] 钱璐.观众本体与美国悬疑电影的类型化叙事[J].电影文学,2018(06):31-33.

作者简介:杨千帆,1998年4月,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本科生在读,现就读于河北大学艺术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猜你喜欢
悬疑片主题
一堂独立电影人的必修课:2018豆瓣最佳悬疑片《网络谜踪》全揭秘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和他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