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突发性耳聋*

2019-08-23 01:08权虎城虞傲文李明月金文哲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9年8期
关键词:星状听阈神经节

权虎城 申 威 虞傲文 李明月 金文哲△

(1延边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延吉133000;2梅河口市中心医院麻醉科,梅河口135000)

突发性耳聋好发于老年人群,近年来突发性耳聋发病率逐年上升且越来越年轻化,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因此有必要寻求一种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解决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星状神经节阻滞 (stellate ganglion block, SGB)是治疗突发性耳聋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1],操作技术上有传统盲探穿刺定位法和超声引导治疗技术,有研究表明[2],超声引导下SGB较盲探穿刺定位法具有穿刺成功率高、疗效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疼痛临床。本文探讨了超声引导下SGB治疗突发性耳聋的安全性、有效性、听阈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临床工作中广泛应用超声进行神经阻滞等操作提供参考。

方 法

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0月至2018年1月延边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和耳鼻喉科收治的突发性耳聋病人48例(单耳发病),男22例,女26例,年龄20~74岁,病程2~14天,按照数字表格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超声组,每组24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分布、性别、病程、治疗前平均听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本研究已获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与病人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和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制定的突发性耳聋诊断标准;②病程≤14天;③单侧发病;④顺利完成SGB治疗,每日1次、一疗程10次的病人。

排除标准:①声导抗、前庭功能试验、头颅MRI等提示器质性病变;②合并出血性疾病或心功能不全;③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等不能配合治疗的病人。

2.方法

超声引导下SGB参照文献[3,4]的操作方法,病人入室后取仰卧位,头居中,肩下垫薄枕,常规消毒,头后仰,口微张。采用Micro Maxx彩色多普勒超声仪(Sono Site公司,美国)进行超声引导,探头频率8~13 MHz。定位C6横突基部,在C6水平获取颈部的横轴位视图。识别颈总动脉、颈内静脉、甲状腺、气管、食道、颈长肌、C6神经根及C6横突等解剖结构。采用平面内进针法,穿过颈前筋膜、当针尖到达颈长肌前方时停止进针。SGB成功的标准为注射药物侧出现霍纳综合征,霍纳综合征判定标准:阻滞侧出现上睑下垂,瞳孔缩小,颜面血管扩张(面红、皮温升高和鼻塞等)。回抽确定没有血液,缓慢注射1%利多卡因7 ml。通过观察颈长肌内局部麻醉药扩散的情况及椎前筋膜的膨胀情况,进一步确认SGB操作成功。超声引导SGB操作均由同一位资深医生完成。

对照组采用气管旁入路法,用食指、中指同时触摸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大约在环状软骨平面时,将胸锁乳突肌、颈动脉鞘推向外侧指尖下压触及C6横突前结节,手指固定不动,穿刺针与皮肤垂直刺入,触及骨质后回抽无血、无气、无脑脊液后,稍退针,再次回抽无血、无气、无脑脊液后,注入1%利多卡因7 ml。

3.观察指标

疗效评定:参照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和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制定的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标准:①痊愈:受损频率听阈恢复到正常水平或达健耳水平,或达此次患病前水平;②显效:受损频率平均听阈提高30 dB以上;③有效:受损频率平均听阈提高15~30 dB之间;④无效:受损频率平均听阈改善在15 dB以下。

总有效率=(痊愈数+显效数+有效数)/总例数×100%。

阻滞成功率:阻滞侧出现霍纳综合征说明星状神经节阻滞成功,可表现为阻滞侧瞳孔不同程度缩小、上眼睑不同程度下垂、眼结膜充血、鼻塞、无汗或者不同程度的皮肤温度升高。

并发症情况: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肿、气胸、局部麻醉药中毒、喉返神经阻滞(声音嘶哑)、臂丛神经阻滞等。

4.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

结 果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平均听阈变化情况,治疗前两组平均听阈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10天、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平均听阈均低于治疗前,且超声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超声组总有效率(95.83%)高于对照组(62.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超声组阻滞成功率(98.75%)高于对照组(77.92%),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超声组和对照组喉返神经阻滞发生率各为0.83%和6.25%;臂丛神经阻滞发生率各为0.83%和4.17%;局部麻醉药中毒发生率各为0.42%和2.08%;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各为2.08%和12.50%,两组比较除局部麻醉药中毒发生率以外的各项指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讨 论

突发性耳聋临床治疗上采用改善内耳微循环、激素、高压氧等综合治疗方法,关键是改善内耳微循环,扩张血管,从而提高供应内耳的血液和营养,达到改善听力的治疗效果[5]。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机制是针对其血液循环障碍这一特点进行的。来自星状和颈中神经节的交感神经节节后纤维少量的连接于耳蜗血管而且仅仅可能分布在较大的血管上,然而来自颈上神经节的节后纤维分布于基底动脉直至整个耳蜗动脉[6]。这样看来阻滞星状神经节的效果可能不及阻滞颈上神经节,但是交感神经纤维是通过左右星状神经节的延伸投射到颈上神经节的,因此如果彻底阻滞了星状神经节,有髓节前神经纤维和星状神经节突触可以被同时阻滞[7]。星状神经节在颈部较深的位置,周围有许多重要脏器和血管、神经,传统的盲探方法操作存在很多风险,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医师操作也不能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8]。随着超声技术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近几年来超声引导下各种神经阻滞治疗,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的治疗方案为:进行SGB治疗,每日1次、一疗程10次。研究结果显示,超声引导下SGB组平均听阈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病人总有效率分别为95.83%、62.5%,阻滞成功率分别为98.75%、77.92%,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2.08%、12.5%。

表1 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n=24,D)

表1 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n=24,D)

组别 性别(n) 年龄(岁) 病程(天) 平均听阈(dB)男 女对照组 12 12 58.3±15.1 6.1±2.9 69.2±10.6超声组 10 14 58.6±16.5 5.8±2.7 63.6±17.8

表2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平均听阈比较(dB, n=24,D)

表2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平均听阈比较(dB, n=24,D)

*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后10天 1个月 3个月 6个月对照组 69.2±10.6 47.2±17.4* 47.7±18.3* 48.1±19.2* 48.4±18.3*超声组 63.6±17.8 36.5±18.2*# 36.6±16.5*# 37.3±17.6*# 37.4±16.2*#组别/平均听阈 治疗前

表3 两组病人临床疗效比较(n=24, %)

表4 两组阻滞成功率比较(n=24, %)

表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24, %)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的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突发性耳聋可以清楚地显示操作部位的软组织结构,穿刺针的路径由浅入深[9],避开重要的血管神经(臂丛神经、椎动脉、颈动静脉等)及重要脏器(甲状腺、气管、食管、肺等),实现了定位准确、实时引导、穿刺精准等优点[10]。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治疗有效率及阻滞成功率,同时也减少了反复穿刺定位引起的并发症(出血、血肿、神经损伤、气胸等),提高了病人治疗的依从性。可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临床上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星状听阈神经节
奇神经节介入治疗的应用进展
基于对背根神经节中神经生长因子的调控探究华蟾素治疗骨癌痛的机制
肝巨噬细胞调控肝星状细胞活化影响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上海市青浦区噪声作业人员听力状况分析
The Six Swans (II)By Grimm Brothers
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应用高压氧与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的效果研究
更正启示
一种新的成纤维性肝星状细胞失活因子诱导小鼠肝纤维化消退
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