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大爆炸》角色设置透视当代美国文化内涵

2019-08-26 02:44陈昶洁
新闻前哨 2019年2期
关键词:生活大爆炸美国

陈昶洁

[摘要]《生活大爆炸》是一档2007年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首播的美国当代情景喜剧。该剧围绕几位科学家和他们的恋人、家人的家长里短展开。截至2017年,该剧已9次获得艾美奖(同时获得40次提名),获金球奖音乐喜剧类最佳剧集,被誉为美国史上最长寿的情景喜剧。据悉,该剧将在2019年结束长达12年的制作和播映。作为当代美国主流电视剧的代表之作,《生活大爆炸》中所包含的情感、伦理和价值观,折射出当代美国社会流行的文化理念。本文从文化研究的角度,解析《生活大爆炸》背后所蕴含的西方社会文化内核及人文价值观。

[关键词]角色设置理论 《生活大爆炸》 美国 文化理念

纵观美国电视剧发展史,美国电视剧可分为:剧情剧、情景喜剧和肥皂剧"。其中,情景喜剧靠着其精良的制作艺术和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吸引了各国创作界的模仿和借鉴。《生活大爆炸》作为一档长期在CBS电台黄金时段播出的高品质情景喜剧,不仅创造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同时围绕几位科学家主角展开的剧情,将节目重点把控在阐释科学家勇于探索和追求的精神上,巧妙回避了美国电视剧中司空见惯的文化糟粕,如暴力问题、性问题和种族问题等12。以下将从消费文化、民族文化和女性主义文化的角度解构《生活大爆炸》背后所蕴含的当代美国文化内涵。

不断演变的西方消费文化

消费文化不同于消费主义。消费主义是一种为了消费而消费的极端价值观,背离了消费是满足人类需要、促进人类发展的消费文化的初衷。在经历了从第二次世界大战至1970年代资本主义的黄金期后,美国经济正式进入了新经济时代。虽然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际美国经济呈现下滑趋势,但美国中产阶层的生活在全球依旧处于较高水准。同时在美国,消费有助于中产阶层社会身份的形成,帮助社会在一个阶级式的等级制度中定位个人B。《生活大爆炸》中四位男主角作为科研界顶尖的物理学家,收人不菲。编剧必须通过其高于常人的消费行为增加人物的真实感。然而为了避免消费行为趋向于消费主义,在电视剧中又必须通过高雅的文化消费呈现其中的文化价值,最为突出的包括“粉丝消费"和“角色扮演"两种行为。

在西方,明星是一种将社会意义和意识形态加以人格化的产品,是一个社会性符号、一种营销方法、一种个人和集体的消费对象H。在经济强盛的现代美国社会,伴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将“追星”当作一种满足精神需求的消费行为。在《生活大爆炸》中,常常见到四位男主角花重金参加自己喜欢的电影明星见面会的情节,在他们各自的房间内都随处可见各种影视剧的模型玩具和海报,街角的漫画店甚至成为了该剧的常驻场景之一,粉丝消费的行为在该剧中可说是司空见惯。同时随着人们对文化需求的不断提高,“明星”这一概念也在不断扩大。例如著名科学家斯蒂芬·霍金、漫威电影公司总导演斯坦.李、苹果公司的联合创始人斯蒂夫·沃兹尼亚克等,均在该剧中以常驻嘉宾的身份出演现实生活中的自己,饰演几位主演在剧中追捧的“明星”。这种粉丝消费行为的转化,映射著现实生活中学者明星、导演明星、商业明星的诞生,娱乐明星不再独霸影视圈的全新消费文化。

角色扮演,也叫扮装游戏,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现代社交活动。美国社会学家米德指出:“个人是通过扮演他人角色即角色扮演,来获得运用和解释有意义的姿态的能力,从而来了解社会上的各种行为习惯和规范,最终实现自我的社会化"。“通过角色扮演这样的行为,人们从中获得了自我身份的认同感与社会文化的归属感。例如《生活大爆炸》中,潜心科研的主角们很少有机会参与大型社交活动。通过角色扮演.则可以展现自己对动漫的喜爱与了解,给予他们向外人展示的平台,完成现代社会中个体的社交需求。对于节目自身而言,角色扮演在画面上给观众带来了更多的视觉冲击和笑点,也是对当代审美价值的一种呈现。现代社会中,随着扮装行为逐渐衍生为亚文化群体推广和发展自身文化的重要渠道,被打扮者也因此成为了亚文化消费的主力军。在倡导多元文化的现代社会背景下,美国主流文化呈现细分化趋势。高消费行为逐渐成为一种时尚潮流,也成为美国现代消费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

根据社会学家布尔迪厄的象征性消费理论:品味的选择和商品的消费成为代表某些个人或群体特权的社会标志。《《生活大爆炸》通过拍摄一些接受过高等教育、拿着高薪、身处上流社会群体的文化消费行为,试图区别于缺乏品味的粗俗的暴发户,以期反映美国中产阶层所追求的高品质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消费观念。

悄然传播的女性主义文化

由于受“男权社会”的影响,美国传统影视剧中的男性通常表现为强健具挑战性和英雄主义的形象,而女性则被描绘为弱小、被动和依赖性的角色。在经历了西方女权运动后,后现代主义女权主义逐渐觉醒,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女性角色在美国影视剧中的比重。女性主义文化也从最初弗洛伊德和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发展到当下兼容并蓄的多样性研究方法",时下热播的《生活大爆炸》中就不乏女性文化的表达。

现代影视剧中女性主义文化主要表现在男女社会地位的平等上。学者劳拉.穆尔维在《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中提出:在不少传统影视剧中,女性被定义为观看的客体,男性则是控制注视的主体。导致当时的影视节目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将女性塑造成社会地位低贱的弱势群体形象。而随着当代女性主义文化的崛起,女性角色的社会地位也在逐渐提高。《生活大爆炸》前六季剧情一直围绕四位男主角和女主角佩妮展开。佩妮在其中并没有以一个“附庸者”的形象出现,反而受到众星捧月般的待遇。后期加人的另外两位女主角艾米和伯纳黛特,作为与男性角色学历相同的神经生物学家和微生物学家,甚至拿到比男主角们更高的薪酬。这样高学历女性的形象,还出现在主角的上一辈:例如莱纳德的母贝弗利夫人,在剧中饰演一位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谢尔顿的母亲是一位独自养大三个孩子、独立自强的单身妈妈。简而言之,该剧中女性社会地位的改善,悄然助推女性主义文化的传播。

其次,现代影视剧中女性主义文化还表现在女性家庭地位的提升。英国功利主义哲学提出了妇女解放的呼吁:女性不应该被局限于养育孩子、做家务和性服务。现代女性在家庭中也应当有一定的话语权,甚至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生活大爆炸》作为一档不同于一般都市情感剧的喜剧,不依靠刺激的感官画面吸引受众,而更侧重于两性角色之间的关系博弈。其中叙事最长的佩妮和莱纳德的感情线,两人的三次分手都由佩妮提出。在剧中角色的婚后生活中,佩妮和伯纳黛特在家中也都担当着决策者,甚至拥有绝对的话语权。无独有偶,这样的家庭关系依然出现在主角们的上一辈中:例如伯纳黛特和拉杰什的父亲都是对妻子言听计从的温情丈夫,艾米和萊纳德的父亲都是害怕自己威严妻子的阴柔男性。看似这些女性角色的形象塑造是为了给剧情增加更多的笑料,其实背后也蕴含着女性主义文化的崛起。

在美国,女性主义的发展至今仍未完全实现女性的平权。通过影视这种低门槛的媒介艺术来传播女性主义文化,对受众起到一定的涵化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在观看影视剧的过程中,让授众在内心潜移默化地接受女性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的提高,不失为一种传播女性主义文化的有效策略。

受到歧视的外来文化

由于外来移民占主导地位,导致美国拥有十分多样化的种族及民族,因此也被称为民族的“熔炉”。叫然而长期以来,受到种族主义的影响,非欧洲人和少数民族在美国受到排挤。19世纪的美国电影甚至通过禁少数族裔的参演,表达了对少数族裔的三重侮辱:少数族裔没有自我再现的价值、没有自我再现的能力、没有反抗的权力。烬管随着民权运动的推进,美国一些进步人士一直在积极倡议消除种族之间的不平等,但是美国影视剧中依然暗含着许多对少数民族和亚裔人种的侮辱和歧视,《生活大爆炸》也不例外。

从积极角度看,多元的民族文化在《生活大爆炸》中得到了展现,其中主要表现为语言、音乐及舞蹈。对于情景喜剧而言,文本是决定节目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生活大爆炸》的特色之一在于演员台词所涉及的语言跨度很广。例如犹太人霍华德在剧中经常使用除英语以外的5种外语,包括汉语法语、俄语、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向己喜欢的女性示好;印度人拉杰什和父母打电话时经常使用自己的母语北印度语;艾米在剧中常使用德语汉语以及纳瓦荷语(一种印第安语)的方式调侃他人。音乐方面,艾米经常为恋人演奏爱尔兰竖琴;谢尔顿会演奏班戈手鼓、特雷门琴尤克里里等多种民族乐器;拉杰什和霍华德成立了自己的黑人摇滚乐队。同时,为了表现主角们天资聪颖的形象,经常通过有别于美国大众社交会选择的舞蹈,如西班牙弗拉明戈舞、印度宝莱坞舞蹈等,来展现主角的多才多艺。

但是,在《生活大爆炸》中,许多珍贵的民族文化却未能得到必要的尊重。例如上文提到的罕见的民族乐器、民族舞等,许多都以反面形象出现在故事中,被设置成剧情的笑点,沦为被观众取笑和嘲讽的对象。在剧中谢尔顿和艾米创建了一档介绍各国国旗文化的访谈节目“FunwithFlags",穿插在本剧的第四季至第八季中。然而这档自创的民族文化节目在剧中被讽刺为“扰民节目”,多次提到它的点击率为零,被编剧设定为谢尔顿人生的一大败笔。同时剧中多次挖苦亚裔华人身材矮小和学术造假等丑闻。美国政治家塞缪尔亨廷顿表示:文化认同作为纽带,不断推动着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2而在该剧中对于亚洲文化的有意曲解,无疑是对亚洲发展中国家民族文化的伤害。

《生活大爆炸》作为时下热播的电视剧之一,不仅在美国保持着多年的高收视记录,如今也被搜狐视频收购版权,在国内有着良好的播放数据:在跨文化传播背后,该剧对现代消费文化和女性主义文化的一些表现手法,值得国内影视界人士借鉴和学习。同时,我们更应该做好自身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传播,既不盲目排外,也不妄自菲薄,对于剧中或明或暗存在的种族歧视,甚至丑化和贬损他国文化等问题,我们应当予以适当反击和批判,为中国受众树立健康、良好的文化价值观。

参考文献:

[1][2]郭艳民:《当代中美主流电视剧比较》,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年版

[3][6][9]杰夫·刘易斯:《文化研究基础理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4][7][8][1]陈犀禾、徐红:《当代西方电影理论精选》,中国电影出版社2012年版

[5]金盛华:《社会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10][12]安东尼·吉登斯、菲利浦.萨顿:《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猜你喜欢
生活大爆炸美国
《生活大爆炸》中刻意曲解之关联理论探析
从违反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解读美式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