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璐传音

2019-08-26 17:55肖娟
中关村 2019年8期
关键词:昆剧昆曲戏曲

肖娟

“好璐传音”是一个公众号名称,初一听有些费解。可待您走近周好璐这位出生于百年昆曲世家,“传字辈”第三代唯一嫡系传人之后,你便明白其所蕴含的深意。周好璐是北方昆曲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北昆创研室主任。拥有“北京优秀青年人才”、“北京专家联谊会文化组联络员”、北京电视台“戏曲文化传播大使”、北京市宣讲系统“十佳”宣讲员、中华女子学院荣誉教授等许多头衔。在众多的名誉与光环里,她自个儿最用气力并不懈努力用生命去担当的是学者型演员这一角色定位,南花北栽,愿昆曲走上一条风生水起、有声有色的好路。

昆曲是民族艺术之瑰宝

爷爷:周传瑛 昆曲“传字辈”艺术家

奶奶: 张 娴 昆曲艺术家,业内尊称“昆曲妈妈”

父亲: 周世淙 江苏省昆剧院原副院长、国家一级导演

母亲: 朱 雅 江苏省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

这是在《好路传音》里读到的一张家庭履历,周好璐为百年昆曲世家第三代唯一嫡系传人。如按浙昆“传、世、盛、秀、万、代”排列辈分,好璐当属“盛字辈”。好璐说自己非常幸运,这份幸运来自于上天赋予的基因,以及得天独厚的学习条件和环境。昆曲对于好璐来说不是什么“自己喜欢还是家庭因素”之类的兴趣选择,而是生理血缘与艺术血缘的和合传承。

她从小生活在江苏省昆剧院的宿舍里,看到的听到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每天说的就是昆曲,昆曲对她来说就像呼吸一样,融入到她的生活里。在她6岁时候第一次拿起母亲给她的《游园》谱子,就能够毫不费力唱出来,并未感觉有多难,仿佛天生就会唱,听昆曲就像呼吸一样自然。小时候不懂得出身在这样的家庭意味着什么,长大后才渐渐明白,这就是耳濡目染的家庭熏陶。

昆曲最开始叫“昆山腔”,起源于14世纪苏州昆山一带的民间地方戏种,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又被称为“昆剧”。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武术等,以词曲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誉为“百戏之祖”,在中国文学、戏剧、音乐和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六百年来传演不息。昆曲风格清丽柔婉,细腻抒情、表演载歌载舞,程式严谨,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称得上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艺术中之瑰宝,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列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翻开史料,浙江昆剧团成立于1956年4月1日,是由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周传瑛、王传松、朱国樑等,在原民间戏班“国风昆苏剧团”的基础上组建而成,是当时全国唯一的昆剧艺术表演剧团。昆曲六百年,浙昆一甲子,一出《十五贯》轰动北京城,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一个剧种又激活了一代人,从此各地昆剧院团纷纷成立,昆剧艺术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浙江也因此成为新中国昆剧的发祥地。1957年6月22日,在东四文化部礼堂,由部长沈雁冰(矛盾)先生宣布:北方昆剧院正式成立,周恩来总理亲自签署韩世昌为院长的任命书。一个剧团的团长由国家总理来任命这是很少见的,足以显示国家对北方昆剧院的特殊重视。

昆曲是一部百科全书,昆曲里有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有历史典故、四季风貌、还有三教九流各式人物的鲜明刻画。舞台上人物的语言、动作、性格好恶、是非曲直尽在举手回眸之间,寓教于乐,高台教化。若以时间为轴线,历数经典曲目,继《十五贯》之后,浙昆又相继改编、创作和演出了《西园记》《风筝误》《长生殿》《浮沉记》《狮吼记》《渔家乐》《少年游》等传统剧目,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拾画叫画》《题曲》《写状》《打子》《弹词》等一批昆剧传统折子戏,经过不断磨砺雕镂,成为当今昆剧舞台上的艺术精品。

集演、著、研于一身的青年才俊

好璐说话语调温和,气场豁达,足见其内心充盈。跟好璐聊天很舒服,言语之间她对昆曲的敬畏,对父母的感恩、对学生的厚道、尤其对她孩子的赞叹悠然于心。她女儿在6岁时问她家中什么最珍贵?好璐说她一时没答上来,以为女儿在问家中什么最值钱?没想到女儿自问自答说,昆曲是最珍贵的。眼下她11岁的女儿凭借其综合素质刚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附中,这是她人生中收获的最好礼物。她对女儿并未过多期许,言传身教,身教的力量永远大过言传,这就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身在这样一个家庭,无论外在环境如何改变,昆曲就是她的摇篮曲,女儿有望成为她们昆曲世家第四代传人。

好璐还说她刚刚完成了3万多字的评传,是关乎于她们百年昆曲世家的一部年鉴——祖父周传瑛画传。评论需要有温度的文字,而不是单纯地洋洋洒洒抒心中之情或转载他人故事。文字里除了讲述祖父一生对昆曲的坚守之外,还需要对当下舞台艺术实践、理论的种种观点加以评述与引导。好璐在27岁时就著书立说,出版了音韵专著《园音正考注说》,成为京昆专业演员以及广大爱好者查阅戏曲尖团字的必备工具书。好璐的研究生导师、国学大师钱世明先生这样评价她:“吾门生周好璐,穎慧好学,幼承家教通昆曲,少入戏校娴皮黄,青年而以实学获中国戏曲学院硕士学位,真台上精乎艺而台下笃乎文者也……罕见之韵学古籍《园音正考》因我好璐之注说得以传播;惑于声韵之伶工因我好璐之注说得以把握尖团——我好璐洵戏曲音韵之功臣也,其书必传!”戏曲理论泰斗郭汉成先生对《园音正考注说》一书,也评价甚高,称赞好璐为“戏曲界集演、著、研于一身的青年才俊”。

女扮男装的周好璐,英气十足

猜你喜欢
昆剧昆曲戏曲
罗周昆剧创作论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罗周昆剧创作艺术初探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当代昆剧导演及艺术流变述论
大江东去浪千叠——百戏之祖“昆曲”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补园和昆曲
文人之进退与百年昆曲之传承
论张弘的新编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