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丘陵地区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手法

2019-08-27 17:09卢泽金李慧霞
装饰装修天地 2019年17期
关键词:工业园区海绵城市

卢泽金 李慧霞

摘    要:工业园区控规编制过程中一般较为注重自身产业发展研究、用地开发强度控制等,在区域产业统筹、园区空间设计、生态本底保护等方面往往不够重视,本文针对控规编制中存在的不足,结合工业园区自身特征进行了一些尝试。

关键词:工业园区,产业格局,海绵城市,丘陵地区

1  引言

工业园区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产物,科学地控制引导才能使其发挥出最大效益。控规作为直接面向市场的政府规划手段,它使工业园区规划有更强的针对性,对用地有了明确的定性和定量,但是现实中控规在对工业园区建设的控制和引导方面还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本文正是从区域产业形态、自身生态基底、园区生态格局和海绵城市建设等问题出发,结合实际项目对工业用地控规编制方法的调整提出一些看法。

2  规划背景

万载县处于鄱阳湖经济带、长株潭城市群、武汉都市圈交接辐射地区,主要接受长沙、南昌的双重辐射,经济地缘优势显著。万载县已有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国家有机食品认证创建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三块金牌”,万载县的建设目标之一是:建成全国最大的有机(绿色)食品加工基地,故全力打造三兴现代有机农业示范区。项目毗邻国家现代(有机)农业示范区核心园,旨在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关系前提下,确定科学合理的园区发展布局。

3  规划构思

3.1  场地因形就势,实现集约化发展

依山就势,优化路网。依据现状地形,形成利于控制建设规模的组团发展模式,打破常规方格网园区格局,创造自由灵动的路网。最大限度的减少生态破坏与工程量,同时满足园区的交通需要,与山体和水系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3.2  整体发展思维,区域一体化发展

整体规划,重点设计。以区域协调发展思想编制区域性的战略规划和总体规划,以“组团发展”的理念组织各个片区的控规,建立有“极核拉动”的一体化发展格局,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绿色有机食品加工园。

3.3  梳理生态肌理,重塑大生态本底

山水环抱、重塑肌理。梳理、整合原有生态空间,重塑肌理,建立保护优先、适度发展,适应区域产业统筹发展的空间布局结构。保护“山、林、河、湖”的生态自然要素,营造优美舒适自然的园区环境,为“有机、生态、无污染”提供大的生态背景,构建沿江成带、沿路成网、营绿成园的园区绿地系统架构。

4  空间布置

结合万载自身优势及领先起步平台,工业园区将成为承载万载经济腾飞的产业核心,集生产、加工、贸易、科研、商务办公、居住、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国际有机新坐标。产业园区的发展既要关注空间品质高低,亦要关注产业集聚优劣,所以将空间规划与产业规划“两规合一”是重要手段之一,万载县健康食品加工园控规实现产业发展需求和城市空间供给的高度匹配。

规划确定发展以健康食品加工主导的战略性新型农业产业,具有高成长性,需要空间集聚、良好环境、便捷交通和有机农业生产腹地,而在土地资源紧约束条件下,空间战略顺应新型农业产业的总体要求,采用“一心两轴五组团”的规划结构: “一心”是指综合配套服务中心,“两轴”是指万芳产业发展轴和复合功能活力轴,“五组团”为食品加工组团、仓储物流组团、复合配套组团、生态居住组团和生态涵养组团。逐步实现产业和城市的有机融合,改变功能单一的产业园模式,为产业园区注入多功能的新活力,并通过市政、交通、公共设施等专项支撑,确定弹性发展容量。

5  创新特色

5.1  区域视角下的产业功能新形态

站在区域发展格局下综合条件研判,从区域产业互补的角度定位产业园区,最终确定以健康食品加工为主导、以现代物流业、都市休闲农业为辅助的多元产业体系。结合新型工业化、地形地貌等综合因素,打破传统产业园土地使用形态,对园区各项产业功能进行适度、有序地组合分区,让土地得到優化合理配置。

5.2  丘陵条件下的用地布局新思维

集中优势资源,构建“一心两轴五组团”的空间布局结构,形成利于控制建设规模的组团发展模式。通过技术分析及现场调研,构架与丘陵地形相契合的道路模式,避开高程和高差较大处,减小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与方格状直路网相比,将填挖方量降至最低,降低建设成本。规划道路尽量减少与水系的冲突点,保护水系的完整性,在线型上与水系的线型相呼应,形成良好的滨水岸线景观。

5.3  生态视角下的产业园构建新模式

延续工业园区现有的生态肌理,以湿地公园、生态廊道、网络水脉等形成多元意向的生态网络。保留现状植被较好的区域及高差较大的山体组成生态涵养组团,形成园区的绿化景观核心,以高标准的绿地空间和质量,来满足文化创意、生态有机工业产业、商贸服务、居住生活的环境要求。绿地系统规划结合工业园区自然特点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按照合理的服务半径,均匀分布,创造工业园区独有的特色,并与整体景观体系相结合。

5.4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排水设计新方法

根据现状的地形和控制点高程,合理确定道路与场地竖向,工业园区的场地雨水因形就势分别就近排入规划水系。引入生态模块的概念,改变传统规划中雨水、污水的排放方式,运用地表生态技术措施模拟雨水自然排放净化过程,使雨水和污水尽量在重力作用下进行排放以及生态处理,达到“渗、滞、蓄、净、用、排”雨洪管理功能,使园区具有良好的海绵城市“弹性”。

6  结语

控规作为政府控制引导城市建设的主要手段,合理的指标编制体系是实现工业园区高效利用资源的重要保障,具有操作性的空间设计是园区实现建设蓝图的技术基础,基于此,万载有机农业产业园控规在规划的重点内容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有效地适应园区发展建设的需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简介:

卢泽金(1983—)湖南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规划工程师。

李慧霞(1985—)广州金良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湖南分公司,咨询工程师。

猜你喜欢
工业园区海绵城市
油罐内外
“海绵城市”理念下,构建低影响雨水开发系统的研究综述
背诵
风去哪儿了
中国为何要建“海绵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