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缉毒之困

2019-08-29 02:58李伟
检察风云 2019年16期
关键词:贩毒集团可卡因货轮

李伟

南美海上販毒量增加

7月9日,美国检方宣布,美国海关在费城港口查处一艘货轮,截获总重近20吨、总价值约13亿美元的可卡因。这是美国历史上查获毒品量最大的港口缉毒案件。美国检察官威廉·迈克斯文表示:“这么多的可卡因,足以夺去数十万人的生命。”

根据航运记录,这艘货轮在到达费城之前停靠过巴哈马自由港、巴拿马城、秘鲁卡奥、智利圣安东尼奥等港口。船上的可卡因来自哥伦比亚,原本要被运往欧洲,目的地可能是法国、荷兰或北欧的某个国家。

据美国《赫芬顿邮报》报道,全球毒品的流向处于不断变化之中,除了贩运路线,贩运手法和隐藏方式也在变化,不过,仍然有其规律可循。自2017年以来,南美地区的毒品更多地流向欧亚大陆,这使得国际社会的海上缉毒行动面临巨大的压力。

在2016年之前,欧亚大陆的毒品主要来自于金三角地区和阿富汗,还有一少部分来自于南美。自2017年以来,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国际社会的督促和协助下,阿富汗政府加大了打击毒品犯罪的力度,罂粟种植面积和鸦片产量分别下降了20%和29%。针对金三角地区,缅甸中央肃毒委员会和老挝禁毒委员会合作,租用遥感卫星实施侦查,打击毒品种植和贩卖。缅甸北部和老挝北部的罂粟种植面积和鸦片产量都有所减少,毒品供应量下降。于是,南美地区的毒品开始更多地流向欧亚大陆。

北美是欧亚大陆之外的另一个毒品重灾区。南美地区的毒品应该就近从陆路运往北美,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呢?这主是因为墨西哥毒品犯罪形势的变化。墨西哥贩毒集团一度只作为中转商,从南美地区进口毒品,再通过陆上运输贩入美国。后来,墨西哥贩毒集团招募精通化工技术的人员,大量生产合成型毒品,例如冰毒,基本上垄断了美国和加拿大的合成型毒品市场,但可卡因和海洛因等传统毒品仍然从南美地区进口转销。再后来,墨西哥贩毒集团的胃口越来越大,开始发展种、制、销三位一体的毒品产业。他们利用从哥伦比亚人那里学来的古柯和罂粟种植技术,开垦山地大规模种植,再通过工厂提炼加工,向北美地区全面供应传统毒品和合成型毒品。

自2017年以来,南美地区销往北美的毒品大幅减少,南美贩毒集团开始把目光投向遥远的欧亚大陆。由于航空运输的方式贩运量少,且风险较大,所以南美贩毒集团倾向于利用货轮在海上实施大宗贩运。

今年3月,一艘装载天然橡胶的货轮从危地马拉出发,抵达费城,计划中的目的地是荷兰。美国海关人员在船上查获重约800千克的可卡因,价值3800万美元。当时美国海关表示,这是费城历史上查获的最大的可卡因走私案。没想到,3个多月后纪录就被刷新,而且是令人吃惊的20吨可卡因。

欧洲毒品消耗量持续增长

欧洲反毒机构和欧洲刑警组织以城市废水分析系统为基础,长期跟踪监测欧洲居民吸食毒品的情况,发现从2011年到2016年,欧洲的可卡因消耗量增长了约30%,从2016年到2018年的两年间,又增长了约10%。这显示出,虽然金三角和阿富汗的毒品产量有所下降,但欧洲的可卡因消耗量却不降反升,这是因为南美地区远洋运输来的毒品填补了缺口。

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同意欧洲反毒机构的观点。根据该办公室的调查,南美贩毒集团并没有因为墨西哥同行的竞争而减少产量,相反,南美地区古柯(可卡因从古柯树叶中分离)的种植量不断增加。

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还指出,2018年,全球反毒斗争取得一定成果,片剂毒品的截获率约为32%,可卡因的截获率约为45%,都创历史新高。但是,由于欧亚地区的毒品贩卖利润空间较大,南美贩毒集团不断调整路线,将可卡因经海路运出。一般是经北美的港口中转,再运往欧洲和亚洲。入港后采取“蚂蚁搬家”的方式运往各国,甚至远达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南美贩毒集团海上大宗毒品贩运量的增加,使全球反毒斗争的形势更加严峻。

需要更有效的打击方案

目前,国际社会打击海上毒品贩运,主要依靠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与世界海关组织联合制定的“集装箱控制计划”。该计划寻求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增强海关和执法机构的能力,发现并打击非法贩卖商品的活动,促进合法贸易。

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执行主任托菲克·莫什杜卢表示:“‘集装箱控制计划是比较有效的方案,在促进合法贸易的同时打击非法集装箱运输,帮助会员国的执法机构加强能力建设、增加专业知识,查封可疑集装箱装运的违禁品。”

“集装箱控制计划”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区覆盖多个国家,包括阿根廷、巴西、古巴、多米尼加、厄瓜多尔等。各国的海关、警察和港口管制单位联合查获毒品、有害化学品、枪支、侵犯知识产权的商品和受保护的野生动物等。

然而,阿根廷《独立报》发布的专题调查报告指出,对于打击海上毒品运输来说,“集装箱控制计划”的效果比较有限。2018年,厄瓜多尔只查获2个装有约1吨可卡因的集装箱;巴西桑托斯港缉获2.8吨可卡因;秘鲁卡亚俄港查获1个装有1.5吨可卡因的集装箱。除此之外,拉美地区其他国家的港口在整个2018年都没有通过“集装箱控制计划”查获毒品。

《独立报》指出,联合国应该尽快推动“集装箱控制计划”在更多的国家发挥作用,包括哥伦比亚、玻利维亚和墨西哥。另一方面,这个计划涵盖的目标范围很广,并非只针对毒品。要打击海上毒品贩运,各国执法机构需要更有效的方案。

军舰缉毒“有力无心”

据美国《赫芬顿邮报》报道,美国缉毒局和海关建议美国海军设置专门机构,参与打击海上毒品贩运。在繁忙的大洋航道上,海盗肆虐威胁各国船只的安全。为此,一些国家派出军舰在全球各个海域的重要航道巡航。这些军舰具备参与打击海上毒品运输的能力。

费城海关查获的贩毒货轮,在抵达美国之前行迹已经非常可疑——先后有14艘小船靠近货轮,运走数十包货物——货轮很可能是边航行边向沿途国家贩卖毒品。在南美海域巡航的美国海军舰艇发现了这一情况,但并没有采取行动。

事实上,在全球重要航道巡航的各国军舰,机动和侦察能力强,还拥有庞大且先进的情报系统,具备参与海上缉毒的条件。但是,军舰参与海上缉毒的积极性往往并不高,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如果拦截地点在某国领海之内,那么军舰可以联系该国的海岸警卫队或同类机构,让对方派人将运毒船和毒贩带走。但如果事发海域为公海,那么就没有可以移交毒贩和运毒船的对象。军舰一旦出航,往往是两三个月不靠岸。如果把毒贩关押在舰上,不仅要消耗补给品,还需要兵力进行看管。另外,涉案的货轮需要由军舰拖拽行进,是沉重的负担。

基于以上原因,加上相比于海盗,毒品运输对于船只的安全没有威胁,因此各国海军从来都不会把毒品运输船当作重要目标,偶尔查获运毒船,也不过是在巡航和执行打击海盗任务的过程中顺手为之,而且往往只缴获毒品,然后将毒贩和货轮放掉。

如果各国的海关、缉毒机构和军方能够建立合作打击毒品贩运的机制,那么形势将有很大的改观。

编辑:姚志刚 winter-yao@163.com

猜你喜欢
贩毒集团可卡因货轮
苏伊士搁浅货轮遭巨额索赔
暴风雨中的货轮?
科学家找到抑制可卡因上瘾新方法等
可卡因成瘾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