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多“世界500强”的喜与忧

2019-08-29 02:58张程
检察风云 2019年16期
关键词:榜单盈利世界

张程

近日,财富杂志公布了《2019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这份以总营业收入进行排名的榜单每年都会受到国人的关注。今年关注的亮点在于上榜的中国企业总数首次超过美国,达到129家,中国也因此成为全球世界500强企业最多的国家。这一点颇为令国人自豪。但是喜中也有忧,从这些上榜公司的盈利能力和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例的角度来看,中国公司的整体实力仍与发达国家有相当大的差距。

国企是主角

国人对于财富榜、世界500强榜单的关注由来已久,可能因为比较重视,所以格外认真对待,因此中国在这些榜单上的占比和排名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快速上涨。以财富杂志每年发布的世界500强公司排行榜来说,中国公司的占比从1998年的仅6家,到如今已经有129家,20年间占比从不到美国的三十分一,到一举超过了第一“大户”美国,这个逆袭的过程确实令人赞叹。但是这种超越在某种程度也有制度因素的原因在里面。

纵观以往历年世界500强榜单中的中国企业,你会发现国资、国企在这中间占据了绝对的主流地位,是中国上榜公司群体的四梁八柱。甚至你会发现,民企起起落落、来来去去,但是国企总是稳如泰山,甚至在拾级而上。

据本刊记者初步统计,2019年发布的这份榜单中,央企就占了48位,地方国企和财政部出资企业共有三十多家。在上榜的129家公司中,有80多家属于国企,占比超过三分之二。

过去十几年中国企业入选世界500强榜单数量不断增长,与国企的大量合并有很大关系。2003年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设立,当时其下共有196家直接受国资委管辖的国企,又被稱为央企。随后,首任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2003年时提出“到2010年把央企总数缩减至100家以内”的目标。李荣融对于推进央企重组态度明确,其“(央企)要做到各自行业的前三名,做不到的,你就自己找婆家,你找不到的话,我给你找”的名言时至今日依然为人所熟知。

在李荣融的主导之下,央企合并的速度较快,因此也产生了许多巨无霸型的大央企。在2003年—2010年李荣融任国资委主任的7年间,央企数量从196家减少到了123家,央企进入世界500强榜单的数量则从6家增加至40家,总利润也从2400亿元增长至1万亿元以上。

李荣融退休之后,继任者继续推行“做大”央企的政策。截至2019年7月,随着中国保利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中丝集团有限公司实施重组,国资委监管的央企数量已经减少到96家,而进入世界500强榜单的央企数量则上升至48家。随着央企的合并,未来这一数字还将继续上升。

相比较而言,西方发达国家进入世界500强榜单的基本上都是民企,2019年的世界500强榜单中,美国有121家企业进入榜单,其中仅有美国邮政一家为国企,其他全部是民营企业。

上榜企业盈利能力有待提高

虽然世界500强榜单是以营业收入作为排名依据,但是盈利能力也是衡量公司竞争力的重要的参考指标。且盈利能力有时比营业收入更能说明问题。中国上榜的129家公司2018年利润总额为4388亿美元,其中117家为盈利,12家处于亏损状态。

在盈利的公司中,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十分突出,“五大行”加上国家开发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等10家银行的利润总额便高达2067亿美元,占到全部上榜公司总利润的47%。这还没有算上中信集团内的中信银行、光大集团内的光大银行,以及邮政集团内的邮政银行。如果将这三家银行的的利润加上,占比将超过50%。

中国银行业的赚钱能力十分强大,在全球最赚钱的十大公司中,工农建中等四大行全部入选,也是中国仅有的四家进入前十的公司。相比较而言,虽然美国的商业银行吸金能力同样很强大,但其利润总额仅占全部美国上榜企业总利润的18.3%。

对照中美两国上榜企业的数据,我们还可以发现,如果不计算上榜的11家银行的利润,中国其他108家上榜企业的平均利润只有19.2亿美元。美国上榜8家银行,其利润总额是1334亿美元。如果不计算银行的利润,其他113家企业平均利润仍然达到52.8亿美元。这个数字是中国企业的近3倍。

从销售利润率来看,上榜的129家中国企业的平均销售收益率仅为5.3%,不仅低于美国平均7.7%的水平,而且低于全球平均6.6%的水平。129家中国企业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9.9%,同样低于美国企业15%的平均水平,及全球12.1%的平均水平。从这个数据来看,似乎上榜的中国企业普遍赚钱能力不强。

不知道是中国银行业的赚钱能力太强,还是中国其他上榜公司的赚钱能力偏弱。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前面我们已经谈到,在上榜的129家企业中,国企占据了绝对的主力位置。我国的国有企业除了肩负经营任务,很多时候还带有政治任务,例如创造就业岗位、保障国民基本生活需求、提供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稳定等。由于有着多重任务,因此在赚钱能力上应当很难与西方完全市场化经营的民营企业相比,这种中国特色的大型国企,或许也是拉低中国企业整体赚钱能力的重要因素。

如果仅看中国的民营企业,赚钱能力其实尚可,例如阿里巴巴公司2018年的销售利润率为23.32%,腾讯公司2018年的销售利润率为25.17%,像华为、格力电器、美的集团、小米集团这样的制造业企业的销售利润率也有7.7%~13.1%。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除了部分具有技术优势的优秀民企之外,很多民营企业的盈利能力依然有待增强。同样,许多大型国有企业的盈利能力也有待加强。

产业结构仍有短板

相比于美国上榜公司,中国上榜公司的行业分布多集中在能源矿产、金属产品、工程建筑、银行、商业贸易等领域,这些领域往往是资源密集型产业,并且基本上由国家大包大揽。相对而言,中国上榜公司中缺少一些与人们“柴米油盐”的日常生活相关的公司。尤其是基础的民生领域。中国有近14亿的人口,然而却没有一家娱乐公司,没有一家食品生产公司,没有一家家居、个人用品公司,没有一家服装公司,没有一家饮料公司进入世界500强。相反,美国却有迪士尼、宝洁、耐克、可口可乐等世界知名的大公司。不过在居住方面中国企业扳回一局,上榜的5家房地产企业全部来自中国。

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中国也缺少能够辐射全球的大型跨国公司。相比较而言美国则有一众面向全球大把赚钱的公司。例如在全球20大最赚钱公司中,美国除了有银行等金融公司,还有苹果、Alphabet公司(谷歌母公司)、英特尔、facebook等四家科技公司,而中国只有5家银行进入这一名单。

当然我们的目光不仅仅要看到世界500强榜单,毕竟这仅仅是以营业收入规模为主要依据的排行榜,规模大能说明一些问题,但是不能代表全部。比如被公认的一众西欧老牌发达国家,他们上榜的企业数就并不多。法国上榜企业31家,德国上榜29家,英国上榜16家半。但是谁都知道这些老牌发达国家在高新技术、先进制造方面有着领先全球的优势。与“大”相对应,这些国家有着众多小而强、小而精的优秀公司。

德国制造享誉世界,一向都是品质的代名词。人们提起德国脑海中便会浮现西门子、宝马、奔驰、博世等世界知名企业。但其实德国的强大并不是仅靠这些大公司,德国还有一众不为人知的“隐形冠军”公司,他们虽然名气没有西门子、奔驰、宝马响亮,但是他们在各自领域中都是行业的绝对领导者。例如德国豪尼公司,全球唯一一家能够提供全套卷烟生产系统的企业,占据高速卷烟机械市场90%以上的份额。德国福莱希公司,专业的伸缩狗链制造商,占据全球市场80%的份额。德国布里塔公司,专门生产滤水器,占据了全球同类产品市场份额的85%。

据提出“隐形冠军“概念的赫尔曼·西蒙教授统计,截至2018年底,全世界共有2734家“隐形冠军”公司,其中德国拥有1307家“隐形冠军”,是数量最多的国家。其次是美国366家,日本220家,而中国仅有68家。这个数据不一定准确,但已经能说明一些问题。

虽然现在中国已经是全球拥有最多世界500强大公司的国家,但是正如前文所述,我们可能还不能高兴地太早。因为中国的大公司以国企为主,这些国企的盈利能力并不强。除此之外,在高新技术、先进制造和与人们日常生活、娱乐、健康相关的领域,中国缺少一批优秀的公司。就民营经济而言,与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相比,中国也缺少一批有全球影响力的“隐形冠军”。中国需要进步的地方依然很多。

猜你喜欢
榜单盈利世界
农村电商怎么做才能盈利
车市仅三成经销商盈利
不盈利的扩张都是徒劳
13年首次盈利,京东做对了什么?
榜单
榜单
榜单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