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诞而真实

2019-09-01 12:11张辉
大观 2019年6期
关键词:荒诞批判象征

张辉

摘 要:希罗尼穆斯·博斯是位曾一度被人们忽视的画家,希罗尼穆斯·博斯生活的年代早于彼得·勃鲁盖尔近半个世纪,可以说彼得·勃鲁盖尔的艺术风格和语言深受其影响。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时间的推移,他的重要历史地位也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希罗尼穆斯·博斯作品题材广泛,具有很强烈的超现实色彩和批判色彩,笼罩着用荒诞和象征主义手法表现的神秘、暗淡甚至恐惧的气氛,有很强的宗教性,代表作品有《愚人船》《七死罪》等等。他被认为是20世纪流行的现代派艺术——超现实主义绘画的重要启发者。在尼德兰讽刺文学影响下,希罗尼穆斯·博斯的作品创作不断将目光投向社会底层的普通百姓群体,在希罗尼穆斯·博斯的众多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的绘画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尼德兰人们强烈要求宗教和社会改革的反抗情绪,具有很强的批判性和指向性。

关键词:希罗尼穆斯·博斯;中世纪;批判;象征;荒诞

一、孕育希罗尼穆斯·博斯的绘画艺术的环境与土壤

在欧洲历史进程中,中世纪时期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研究价值,这一时期被欧洲中心论的学者认定为是整个人类发展史一个漫长、迷茫、黑暗、寒冷、饥饿,且充满宗教和战争恐怖的一千年。但是,近些年来一部分史学家在长期的研究与考证中发现,中世纪时期的欧洲大陆有着巨大的创造力和生命力,中世纪时期欧洲大陆的社会方方面面都在不间断地向前缓慢发展,并非如很多人所认为的是历史的迂回或倒退。

正是因为中世纪的尼德兰漫长稳定的社会积累,尼德兰的政治文明程度、文化艺术高度、工业技术生产力、经济发展活力及产业结构悄然变化和发展,并在欧洲大陆逐步占有优势,带动欧洲社会发展,为欧洲强国在全世界的殖民扩展奠定了前期基础。正是在中世纪欧洲文明的影响和尼德兰当时社会发展状况的共同作用下,尼德兰艺术出现并迸发新灿烂的辉煌。

15世纪尼德兰在经历了中世纪长期的基督教统治后,出现了宗教腐败和政治黑暗,一批讽刺文学应运而生,充满愤恨和怒火的尼德兰文学家们对教会神职人员的愚昧、贪婪和骄奢淫逸,以及封建王朝统治者毫无作为的坐享其成和政治上的昏庸无能进行了尖锐的揭露、嘲讽和强烈的抨击,如今来看,这是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

希罗尼穆斯·博斯是一位活跃于15世纪末期到16世纪初期的伟大的尼德兰画派代表画家,他出生于现在荷兰北部的布拉班特省上的一个小镇子。希罗尼穆斯·博斯诞生在一个艺术世家,从小便受到了家族传统的深深影响。在尼德兰讽刺文学影响下,希罗尼穆斯·博斯的作品创作不断将目光投向社会底层的普通百姓群体,从希罗尼穆斯·博斯的众多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的绘画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尼德兰人们强烈要求宗教和社会改革的反抗情绪,具有很强的批判性和指向性。

二、希罗尼穆斯·博斯的绘画艺术的宗教性

绘画在内的中世纪艺术几乎就是基督教艺术或者说宗教艺术的代名词,在基督教占据重要社会地位的中世纪,希罗尼穆斯·博斯等一批尼德兰画家们都非常重视宗教题材的创作和表现。与其他时期的宗教绘画艺术不同的是,尼德兰画派的艺术家们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带着对宗教的虔诚和敬意进行绘画创作,给世人留下了大量的宗教题材的经典绘画作品。与很多同时期尼德兰画派的艺术家一样,希罗尼穆斯·博斯创作了大量祭坛画与独幅木板画,这些绘画作品中几乎都透露着严肃、静穆,人物形象的刻画也往往非常生硬,并有一些木讷,带有浓厚的中世纪时期绘画艺术遗风。成人后的希罗尼穆斯·博斯在朋友的带领之下加入了名声大噪的“圣母兄弟会”,作为绘画艺术的追随者和虔诚的基督教信徒,希罗尼穆斯·博斯全心全意地为“圣母兄弟会”的礼拜堂绘制了祭坛画。

另类的审美趣味和与众不同的繪画风格让希罗尼穆斯·博斯在当时的尼德兰甚至欧洲声名远播,享有着极高的群众威望和社会地位。希罗尼穆斯·博斯死后也被当时国家和人民追授了很高的荣誉和功勋。希罗尼穆斯·博斯绘画作品的创作成果十分丰硕,作品流传下来的很多,收藏于欧洲各大艺术博物馆,其代表性的绘画作品有《愚人船》《七死罪》《地狱之光》《圣安东尼的诱惑》等等,给研究尼德兰画派艺术带来了便利条件。

画家希罗尼穆斯·博斯被认为是20世纪流行的现代派艺术——超现实主义绘画的重要启发者。以达利为代表的超现实主义画派的画面中就有着一份怪诞的幻想。希罗尼穆斯·博斯本身就是基督教徒,他的艺术理念和思想受到宗教神秘主义的深刻影响,所以很多社会题材的绘画作品依然有着浓厚的宗教味道和荒诞的情节展现,其意义让观众难以明确解读,史学家对画面所传达的意思也有不同解释。再加上希罗尼穆斯·博斯对自己绘画作品的创作日期疏于精心标注,给我们研究其绘画风格的形成和时期的划分带来了难度。

三、尼德兰画派与希罗尼穆斯·博斯

15世纪尼德兰画派成就非常突出,在世界艺术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存在,可以说是中世纪时期艺术和文艺复兴艺术的重要历史纽带,它脱胎于中世纪的哥特式艺术等,所以此时以希罗尼穆斯·博斯为代表的尼德兰艺术家的绘画作品都有着比较浓厚的宗教气息。这一时期的艺术发展的繁荣高于很多的欧洲主要国家,与整个欧洲相比具有很高的引领性和前瞻性,它开启了尼德兰文艺复兴之路,并为整个欧洲辉煌璀璨、充满人文关怀的文艺复兴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尽管尼德兰画派艺术家们作品中表现了许多传统的基督教题材,但由于尼德兰地区社会政治矛盾的突出、经济活动的繁荣、文学思潮的涌动,艺术家对描写人们社会世俗生活、生存状态和生存环境的兴趣非常强烈,扬·凡·艾克、希罗尼穆斯·博斯、罗伯特·康宾、彼得·勃鲁盖尔等尼德兰画派主将绘画作品中常常会体现出现实主义的倾向,文学性、社会性很强。

在艺术史上希罗尼穆斯·博斯是一位集大成者,在长期的绘画创作中,希罗尼穆斯·博斯最终找到自己的艺术语言与视角,自成一家,成为尼德兰画派的重要成员,尼德兰画派另一位重要画家彼得·勃鲁盖尔的艺术创作深受其影响。另外,希罗尼穆斯·博斯在绘画艺术创作上非常勤奋,一生留给世人作品无数,绘画种类繁多,成就斐然。

希罗尼穆斯·博斯作品中,常常展现出夸张、荒诞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动物形象塑造,具有强烈的超现实主义色彩和批判色彩,笼罩着用荒诞和象征主义手法表现的神秘、暗淡甚至恐惧。他善于利用具有象征意义语言符号,来暗讽和抨击一些社会现象,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与精神反抗。希罗尼穆斯·博斯部分绘画作品有时会被误认为是勃鲁盖尔的作品,然而希罗尼穆斯·博斯生活的年代却早于勃鲁盖尔近半个世纪,可以说勃鲁盖尔以及近现代艺术家等许多艺术家的艺术风格和语言深受其影响。随着时代的进步及时间的推移,他的重要历史地位也越来越被人们认可,成为研究学者和艺术家争相追捧的对象。

希罗尼穆斯·博斯这些难以划分时期的绘画作品中体现了朴实稚拙、神秘与不安,但又含蓄温婉地表达给观者,不断展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艺术表现力。希罗尼穆斯·博斯创造艺术形象时运用的幽默和风趣的表达方式正是继承了尼德兰民间艺术中常用方式,同时还吸收了意大利、德国等国家艺术中的精华,还有一种东方神秘笼罩在上面。希罗尼穆斯·博斯在其绘画作品中细腻巧妙地、戏剧性地将写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表现方式完美的融合起来,创造了一个个荒诞而真实的艺术形象,用想象力来改变世界成了希罗尼穆斯·博斯独特的艺术语言。

古老的尼德兰有一句流传很久的谚语:“世界本是一个干草垛,人人在上为所欲为。”希罗尼穆斯·博斯就以此谚语为题材进行了绘画创作。其绘画作品《干草垛》精心描绘的是一个混乱不堪的场景,画面中人物众多,有主有次,通过画面中异样的透视,让人产生一种紧张感。画中一位放浪形骸的男子坐在修女腿上,弹奏着调情的曲子并享受其中,画面中有魔鬼演奏,有圣女祈祷,鬼怪们拖着象征世界的干草车,教皇和国王率领众喽啰紧跟其后,行进中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画面中夸张的形象、荒诞的情节,皆来自于这个真实的世界,天空中干瘪瘦弱的基督无奈地张开着双手。希罗尼穆斯·博斯用画笔讽刺和控诉着这个世界,自己和画面天空中的上帝一样无能为力,只能看着这一切的发生。这些宗教题材的绘画作品在那个时代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安慰,抚平时代的创伤。

四、结语

总之,希罗尼穆斯·博斯在世界美术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那充满荒诞与鬼魅的画面让后世像对金字塔那样的好奇和着迷,他绘画创作题材广泛而深刻,画风细腻独特,善用反讽、象征的艺术手法。希罗尼穆斯·博斯始终关注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存状态,而他的视角和语言却异于常人。希罗尼穆斯·博斯的绘画作品题材的选定并不是以画这些神鬼、怪胎、地狱为乐趣的,他以真诚的热心和奇妙的想象力用心良苦地告诉人们善恶有报、因果轮回的普世道理,劝诫人们扬善积德,他是一位有大情怀的艺术家,以达利为代表的超现实主义艺术的诞生深受其影响,这一点达利也并不否认。1995年上映的由大卫·芬奇执导、著名影星布拉德·皮特主演的美国电影《七宗罪》引起了很大的轰动,电影中许多电影场面的构图方式与用光技巧都完美地借鉴了希罗尼穆斯·博斯代表作品《地狱之光》《七死罪》的灵感,从而向伟大的尼德兰艺术家希罗尼穆斯·博斯致敬。

参考文献:

[1]莱茵,张璞.真实的博斯[J].世界美术,2016(3).

[2]赵成清.欧洲中世纪美术思想略论[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6(2).

[3]刘薇.浅议希罗尼穆斯·博斯与萨尔瓦多·达利的绘画艺术[J].艺术教育,2015(5).

[4]冯炜.对希罗尼穆斯·博斯《地上的乐园》的重新解读[J].艺术百家,2007(3).

[5]苏洋.视觉图像在中世纪文化传播中的语义[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

作者單位: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猜你喜欢
荒诞批判象征
一篇充满荒诞色彩的小说
电视广告中象征的运用
冲破单向度的枷锁
论《等待戈多》表达上的非逻辑化形式
用“批判”的思维解读语篇的光辉
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价值探讨
《黄色墙纸》的女性主义解读
在批判中寻求解放
聚焦城镇人生的荒诞与神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