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教材资源点亮学生思维

2019-09-02 13:52郭骥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教材资源学生思维小学数学

郭骥

[摘 要]教师只有对教材有深入理解,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改善教学方式,努力对教材资源进行感知、探索、深化、整合和开发,构建新理念指导下的新课堂,才能在教学上实现理性的突破,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

[关键词]教材资源;学生思维; 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23-0053-02

苏教版教材的知识点,学起来虽很简单,但要实现更深层次的理解并不容易。俗话说课程资源的根本是教材,教材是教与学的源泉。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必须在新的教育理念下驾驭新的课堂模式,拓展性地去运用教材,改变教学方式,更深入地去理解和把握教材,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思维。

新教材新课程的推出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和素质教育的宗旨,这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把握新课程体系中蕴涵的新思路,在继承传统教学方法的前提下,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资源和优化课堂教学,努力培养时代新人。

一、感知教材资源,启迪学生思维

苏教版教材选取了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素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内容。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尽量挖掘教材提供的生动活泼的素材,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体悟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启迪数学思维。如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的“找规律”一课,教材用“公园里摆放的彩灯、彩旗、彩花”这一充满生活气息的学习情境和富有童趣的活动素材,让学生在摆放的过程中直观感受其中的规律,并比较不同的方法,得出“用除法解决规律题最简洁”的结论。教材还安排了许多的生活实例,这些生活实例的引入让学生感知教材资源来源于生活,同时了解数学的发展,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从而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启迪数学思维。

二、探索教材资源,发散学生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为此应认真探索教材资源,对每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找到隐藏的关键信息,尽可能地变封闭为开放。比如,在教学“公倍数和公因数”单元练习五的第10题时,笔者将原题目“将一张长20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纸裁成同样大小,面积尽可能大的正方形,纸没有剩余,至少可以裁多少个?(先在图中画一画,再说出答案)”改成“将一张长20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纸裁成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没有剩余,至少可以裁多少个?(先在图中画一画,再说出答案)”对于原题,学生很快就知道所求正方形的边长是长方形长和宽的最大公因数。而题目改变后答案就不止一个了。通过画图法不难发现,改过的题目少了关键字 “尽可能大”。仔细一琢磨,其实也就是求长和宽的公因数,答案变得更为开放。当边长为最小公因数1厘米时,这时候裁成正方形的个数最多,一共有20×12=420(个)。当边长为2厘米时,正方形的个数是(20÷2)×(12÷2)=60(个);当边长是最大公因数4厘米时,正方形的个数最少,只有(20÷4)×(12÷4)=15(个)。只是几个字之差,封闭题就变为了开放题。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提高了学习兴趣,培养了发散思维能力。

三、深化教材资源,强化学生思维

教师要灵活使用教材, 不可生搬硬套,即要科学地使用教材,尽量发挥教材资源的潜能,同时,立足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和知识基础,适当深化教材,有方向性地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强化。

例如,四年级(上册)第21页第8题:“量出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四个图形中各个角的度数,从中你发現了什么?”学生分组测量后,纷纷汇报。第一组:“我们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五边形的内角和是540°,六边形的内角和是720°。”第二组:“我们发现正三角形的每个角都是60°,正方形的每个角都是90°,正五边形的每个角都是108°,正六边形的每个角都是120°。”第三组:“我们发现正多边形每多一条边,内角和就多180°。”学生的汇报非常好,实现了本题的教学目标。笔者就题发挥,继续问道:“谁能说出七边形和八边形的内角和?”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学生说出七边形和八边形的内角和后,笔者追问:“你们能说出二十边形的内角和吗?”这个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一开始无从入手,小组讨论后,有学生提出从三角形开始,一次加180°,一直加至二十边形。有学生说这样太麻烦,如果是一百边形,如此加会很烦琐。这时候,笔者引导学生思考:把四边形分成三角形,能分成几个?五边形、六边形呢?学生发现图形的边数与三角形的个数有一定的关系。学生分组交流探讨,终于发现:(边数-2)×180°=多边形的内角和。这一过程正好与探索规律的过程相契合: 解决一个问题——解决一类问题——发现这类问题的一般规律。由表及里,由直观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不断强化学生的思维, 实现了教材编者的意图。

四、 整合教材资源,优化学生思维

虽然教材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和教学的主线,但我们不能裹足不前,而应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对教材进行精心筛选、创造性加工、合理补充,有效整合教材资源,真正使教材贴近学生生活,使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进而让课堂充满智慧和活力,同时优化学生思维。

例如 “认识毫升”一课,教材通过用滴管滴注1毫升水进空量筒这样一个演示过程让学生感受1毫升的多少,这样的过程,学生感受不深。因此,教学毫升时,笔者让学生课前用橡皮泥做一个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方块,再让学生做一个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纸盒(盒外贴一层透明胶带,以防实验时渗水)。学生通过制作,能深切感受到1立方厘米体积的大小,再做滴水实验,直观清晰地认识1毫升的多少,进而构建1立方厘米与1毫升的对应关系。通过整合教材资源,优化了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精心筛选、创造性加工、合理补充,有效整合教材资源,使学生在面对生活中有现实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时,能够利用数学思维有效解决问题。

五、开发教材资源,发展创新思维

教材中编排的实践与综合应用,要因时制宜,因势利导,将具有生活气息的资源融入教材资源的开发中,融合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例如,“对称、平移和旋转”中的“图案的欣赏和设计”一课,笔者对教材进行了重新钻研和开发,先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北京的天坛、上海的东方明珠以及本地半岛区域新建的几幢建筑物,以展现出对称的美。在接下来的教学中,笔者着重让学生解放思维、充分想象,鼓励学生用创造性的思维去设计不同要求的各种图案。学生思维涌动,灵感飞扬,创作出一幅幅虽然稚嫩却充满童趣的作品。比如,有的学生想象着在自己卧室的窗户上贴满树叶标本,在自己书柜上摆满许多对称的花瓶;还有的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小小设计师,为新房的装潢出谋划策。学生在课堂上始终情绪饱满,下课了仍意犹未尽,纷纷表示长大后争当一名设计师,要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总而言之,只要教师留心生活,教学上开拓进取,潜心钻研、认真挖掘教材资源,就能激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打造出生动活泼、充满生机的新课堂。

(责编 罗 艳)

猜你喜欢
教材资源学生思维小学数学
教学设计:从学生的思维起点出发
数学教学怎样运行“教”的过程
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引教材活水,滋养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