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尖舞者 逐梦蔚蓝
——记我国舰载机飞行员

2019-09-03 09:41
生命与灾害 2019年9期
关键词:袁伟塔台张超

张 良

一架涂有中国海军军旗和“飞鲨”图案的歼-15 型舰载战斗机,在飞行员的熟练操纵下准确进入了舰航线,放下尾钩,对正跑道中线,随着主起落架降落在甲板的同时,尾钩抓住第三根阻拦索,阻拦索牢牢地拉住三十多吨的战机。随后,多架歼-15型舰载战斗机依次完成了触舰复飞、阻拦着舰的任务。目前我国海军多批歼-15型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已具备舰上起降能力并通过航母资质认证,标志着我国舰载战斗机舰上起降技术从探索研究跃升到实战应用,这辉煌的成绩是海军航空兵飞行员用信念和生命铸就而成的。

危险系数是航天员的5倍,普通飞行员的20倍

航空母舰主要依托其搭载的舰载机发动远程攻击,舰载机的作战能力就是衡量航空母舰作战能力的关键指标。因此舰载机飞行员,成了航空母舰战斗力的关键支撑。以美国海军为例,只有在舰上驾机起降超过800次,有3 000小时以上的飞行记录,并担任过飞行中队长或舰载机联队长等职务的飞行员,才有资格担任航空母舰的舰长。

舰载机飞行员被誉为“刀尖上的舞者”。这比喻形象地刻画了其职业的危险性。与陆地机场宽阔的跑道相比,航母的甲板面积非常小,飞行员在空中看航母就是一枚漂浮在大海中的树叶。供舰载机起降的甲板长度只有150米左右。相对于稳定的陆地机场,航母在海上高速运动,飞行甲板时刻处于横向和纵向的摇摆中,这极大提高了舰载机着舰的难度。这就要求飞行员的飞行技术极为过硬,并且要与舰上航空指挥员密切协同。一旦着舰失败,舰载机必须紧急复飞,所以飞行员必须具备极强的心理素质。

舰载机飞行员是高风险职业。有数据表明,其危险系数是航天员的5倍、普通飞行员的20倍。即便使用航空母舰经验最丰富的美国海军,也经常发生舰载机事故,二战后,舰载机事故占航空母舰重大事故的一半。

仅用两个月时间创造从服役到舰载机起降的奇迹

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号”交付海军。同年11月25日,海军飞行员戴明盟驾驶编号为552的歼-15型舰载机首次在辽宁舰上成功起降,正式开启了我国的航母时代。在国外看来,至少要花上一两年时间,才可能攻克的舰载机起降难关,我国海军航空兵仅两个月就做到了。

歼-15型舰载战斗机是我国自行研制的重型舰载战斗机,该机长22.28米、翼展15米、高5.92米。有12个武器外挂点,可挂载如霹雳-8/9近距空对空导弹、霹雳-12主动雷达制导中距空对空导弹、鹰击-91超音速远程反舰导弹、鹰击-8空对舰导弹、KD-88远程空地导弹等多种武器,配装两台大推力风扇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32.5吨,最大飞行速度2.4马赫,实用升限20 000米,航程3 500公里。

舰载战斗机的夜间起降难度系数最高。在夜间降落时,从高空望去,舰上辅助降落的光学系统模糊不清,这会导致舰载机预设下滑坡道的变化不够明显,降落角发生偏差,威胁着舰安全。2009年,美国海军少将布鲁斯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说,歼-15型舰载战斗机或许花100年也无法实现夜间起降。在2018年5月24日,中央电视台在军事报道节目中公布,中国航空母舰舰载机突破了夜间起降技术,“辽宁号”航空母舰舰载机实现了夜间起降,航母编队体系作战能力、全天候作战能力初步形成。这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舰载机飞行员夜间起降技术的国家。

4.4秒生死瞬间全力挽救战机

2016年4月27日中午,在海军某舰载机训练基地,舰载机飞行员张超驾驶歼-15型舰载战斗机准备执行陆基模拟着舰训练。这是当天最后一架次飞行,同一批次的4架战机已经有3架顺利着陆。仪器显示,张超的这次着陆也十分完美。

事故来得没有一点预兆,12时59分12秒,无线电里突然传来故障报警。飞机瞬间出现了电传故障,电传故障属于操纵系统故障,机头急速上仰,飞机瞬间离开地面。

“跳伞!跳伞!跳伞!”12时59分17秒,就在发出故障报警信号4秒多后,塔台指挥员连发三声命令。几乎在指挥员下达命令的同一瞬间,张超从座舱弹射出来。由于弹射高度太低,角度不好,主伞无法打开,座椅没有分离,张超从空中重重落下,摔在跑道边的草地上。

飞行记录显示,张超从战机报警到跳伞离机的4.4秒里,动作只是一个,就是全力推杆到底,制止机头上扬。歼-15型舰载战斗机如发生电传故障,第一时间跳伞是最佳选择。但在生死关头,张超却为避免战机损毁做出了最后的努力。短短4.4秒,生死一瞬,张超首先选择了“推杆”,拼尽全力挽救飞机。正是这个选择,让他错过了跳伞自救的最佳时机,不幸殉职。

10分57秒内完成操作上百次

2017年8月16日,海军空兵某团副大队长袁伟,在一次飞行训练中,驾驶歼-15型舰载战斗机起飞不到一分钟,与鸟群迎面相撞,左侧发动机突发火情,飞机座舱刺耳的自动报警声,通过无线电传到塔台指挥室。飞过9种机型、取得航母飞行资质认证的特级飞行员袁伟,首次遇见所有指示灯同时告警的特情。

空中撞鸟的一瞬间,作为战斗机飞行员的职业反应,袁伟已经做好了相应准备,塔台指挥员的“跳伞指令”也已含在口中。作为飞行员,当空中特情发生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保住战机,更何况下面是村庄,前方是城市。飞机加载有数吨燃油并挂载4枚导弹,一旦火苗引燃油箱,后果不堪设想。

“保持好状态,改平坡度。”塔台指挥员、该团副团长卢朝辉果断下令。

“关闭左发!”“左发停车!”危急关头,袁伟迅速恢复冷静,接连作出判断,操作飞机开始小坡度右转上升。

袁伟逐步控制住了飞机状态,提高飞行速度,拉升高度,他小心翼翼地选择最佳的着陆方案。与此同时,地面塔台根据特情处置预案,一套航程最短、航时最短的安全着陆方案逐渐成形。

“调转航向,由南向北,对头着陆。”卢朝辉脑海中飞速盘算过多种方案,最终下达了一连串指令。袁伟靠着多年的技术积累,果断按照单发超重着陆要领,进行着对正跑道,迅速检查飞机状态参数,应急放下起落架,打开着陆滑行灯……这一系列有条不紊的操作,最终使战机沿着跑道中线稳稳地滑向跑道尽头。

在塔台指挥员冷静果断指挥、僚机全程伴随提醒下,袁伟沉着应对,在10分57秒的时间内,接收指令50多条,完成操作上百次,成功挽救了战机,创下了战机撞鸟起火、载重超极限着陆、低高度单发迫降成功的特情处置奇迹。

猜你喜欢
袁伟塔台张超
基于设备共享远程塔台过渡方案设计研究
张超个人简介
远程塔台技术体系研究及实现
My New Invention
How to Protect Us from Infectious Diseases
张超个人简介
塔台
飞机场的塔台是干什么的?
石油环保:责任之路
河南农民在狱中却成贷款担保人 信用社遭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