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宝安区社区居民血脂异常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

2019-09-06 00:20夏挺松孙婷彭绩雷林邱奕冰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9年4期
关键词:腹型患病率慢性病

夏挺松, 孙婷, 彭绩, 雷林, 邱奕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因素。调查研究显示,我国成人的血脂异常患病率正逐渐上升,2012年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40.40%[1]。血脂异常已是成人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主要危害是增加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引起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1-2]。有效控制血脂异常,对预防控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2015年深圳市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分析深圳市宝安区社区居民血脂异常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旨在为社区居民血脂异常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5年深圳市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调查对象为调查前12个月内在深圳市宝安区居住6个月以上、年龄≥18岁且<70岁的社区居民。以社区为基本抽样单位,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第1阶段在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区和下属6个街道各随机抽取2个社区;第2阶段在抽中的社区中随机抽取90户家庭;第3阶段采用KISH表法在家庭成员中随机抽取一名符合条件的成员作为调查对象。

1.2 调查内容

监测内容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血生化检测。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采用《深圳市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个人问卷》进行一对一的方式调查,调查对象均得到告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问卷内容包括个体特征(性别、年龄、户籍、文化、身高等)、健康行为情况(吸烟、饮酒、体育锻炼等)。体格测量包括身高、体重、腰围等指标。血生化检测通过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1.3 判定标准

血脂异常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3]:总胆固醇≥6.22 mmol/L和(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14 mmol/L和(或)甘油三酯≥2.26 mmol/L和(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4 mmol/L。根据《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4]标准,BMI<18.5为低体质量,18.5≤BMI<24.0为正常体质量,24.0≤BMI<28.0为超重,BMI≥28为肥胖。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报告2010》[5]中的界定,吸烟者的定义:过去吸烟达到100支的人,或者目前每天吸烟者;饮酒者定义:30 d内饮酒为在调查前30 d内饮酒者;12个月内饮酒为调查前30 d内未饮酒但调查前12个月内饮酒者,不饮酒为调查前12个月内均未饮酒者。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6]的建议,每天食盐不超过6 g,本研究中高于6 g定义为超量;每周至少进行5 d中等强度身体活动且累计150 min以上,本研究定义每周低于150 min为不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标准,蔬菜水果每日摄入量至少为400 g,本研究中低于400 g定义为不足。根据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的推荐,猪牛羊肉及禽肉等红肉类食物平均每日摄入量按生重计算不应超过100 g,本研究中将人均每日摄入量在100 g以上视为摄入过多。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Epidata 3.1软件进行双录入,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共计调查1 273人,经复核有效样本为1 237人,有效回收率为97.17%。其中男性512人(41.39%),女性725人(58.61%);汉族居民有1 209人(97.73%),其他民族有28人(2.27%);调查居民18~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分别占13.18%、29.83%、25.87%、15.93%、15.20%;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中专/技校、大专及以上分别占15.48%、30.23%、26.34%、27.96%;居民单身/分居、已婚/同居、离婚/丧偶分别占4.80%、90.07%、5.13%。

2.2 不同个体特征居民血脂异常患病情况

社区居民血脂异常人数为339人,血脂异常患病率为27.40%。男性血脂异常患病率为38.09%,高于女性的19.86%(P<0.001)。超重/肥胖组居民的血脂异常患病率为39.85%,高于低或正常体质量组的17.49%(P<0.001)。腹型肥胖组居民的血脂异常患病率为34.45%,高于非腹型肥胖组的17.92%(P<0.001)。不同民族、年龄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户籍组居民的血脂异常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表1 社区居民个体特征血脂异常情况 n,%

注:a表示数据有缺失;b“否”表示男性腰围<85 cm或女性腰围<80 cm,“是”表示男性腰围≥85 cm或女性腰围≥80 cm

2.3 不同行为特征居民血脂异常患病情况

以社区居民的吸烟、饮酒、红肉摄入量、果蔬摄入量、体育运功等健康行为特征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组居民的血脂异常患病率为38.89%,高于不吸烟组的25.12%(P<0.001),饮酒组居民的血脂异常患病率为32.42%,高于不饮酒组的25.58%(P<0.05)。见表2。

表2 社区居民行为特征与血脂异常情况 n,%

注:*表示数据有缺失

2.4 血脂异常患病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超重/肥胖、腹型肥胖是居民血脂异常的个体特征危险因素;吸烟是社区居民血脂异常的危险行为因素,吸烟居民血脂异常患病危险性是不吸烟居民的1.774倍。见表3。

表3 血脂异常患病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注:变量赋值:是否血脂异常:未患病=0,患病=1;性别:男性=0,女性=1;BMI:低/正常体质量=0,超重/肥胖=1;腹型肥胖:否=0,是=1;吸烟:不吸烟=0,吸烟=1;饮酒:不饮酒=0,饮酒=1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深圳市宝安区社区居民的血脂异常患病率为27.40%,低于2015年深圳市(32.27%)[7]、广州市(41.31%)[8]和2012年全国(40.40%)[9]的调查结果,与宋丽君等[10]的研究结果(25.13%)接近。男性居民的血脂异常患病率高于女性,与其他研究报道一致[8-10]。可能与男性不良饮食习惯以及吸烟、饮酒等危险行为有关。研究结果提示,超重/肥胖、腹型肥胖与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有关,这与国内外报道一致[11-12]。因此,应加强对男性、超重/肥胖、腹型肥胖等重点人群开展血脂异常干预活动,指导居民控制饮食、增加体育锻炼、控制体重及腰围等。

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居民的血脂异常患病率与饮酒行为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有学者提议从源头管理,以立法形式实行酒类专卖制度[10]。但重点还是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宣传酒精对健康的危害,提高居民的健康知识和意识,养成良好的健康饮酒行为习惯。本研究提示,吸烟是社区居民血脂异常发生的行为风险因素,与其他报道一致[13]。吸烟是冠心病、主动脉瘤、外周血管疾病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影响因素[14],居民的吸烟危险行为应引起重视。社区作为慢性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加强在社区中开展控烟健康教育,增强居民的控烟意识和法规意识,进一步提高居民对烟草危害的认识,营造健康、无烟的社会环境尤为重要。虽然本研究结果显示,居民的血脂异常患病率与体育运动、静态行为等危险行为无关,但不能忽视上述危险行为的影响。

合理膳食是预防和控制慢性病发生和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目前,大部分居民了解高盐高脂饮食的危害,能主动防范危险行为,但生活中较容易忽视蔬菜水果、红肉、水摄入量。文献提示,居民血脂异常与膳食能量摄入水平及水摄入不足有明显关联[15],每日红肉摄入>100 g的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较高[10]。本研究结果虽然提示居民的食盐、果蔬、红肉摄入量不是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但仍应倡导居民均衡饮食,增加水果蔬菜、水摄入量,养成良好的膳食行为习惯。

综上所述,深圳市宝安区社区居民的血脂异常患病率与性别、超重/肥胖、腹型肥胖、吸烟及饮酒因素有关。建议,一是利用“宝安第一课”、社区健康活动中心等平台开展健康教育,宣传血脂异常及危险因素防治知识,提高居民的知识和技能,做好一级预防;二是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应做好居民的健康体检、慢性病管理等工作,及时记录和监测重点人群的血脂变化情况,预防血脂异常和其他慢性病的发生;三是社区居民应合理膳食,多吃蔬菜水果,控制脂肪和胆固醇类的摄入,坚持体育锻炼控制体重,同时要戒烟限酒,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

猜你喜欢
腹型患病率慢性病
不同营养支持方案应用于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效果观察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针灸联合疗法治疗腹型肥胖效果的Meta分析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
云南省寻甸县小学生视力不良及屈光不正患病率调查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昆明市3~5岁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BMI正常老年腹型肥胖人群脂代谢异常及中医辨证治疗的研究
我国高血压人群的一般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