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时间与借古

2019-09-10 12:55冀翼
青年生活 2019年23期
关键词:本土化

冀翼

摘要:在亚洲当代艺术呈现井喷状态的当下,中国当代艺术本土化成为了一种趋势,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借古”作为自己思想的承载,并通过“借古”的方式表达出来。本文将浅析在世界环境的发展下中国当代艺术借古风潮的产生以及反思和要求。

关键词:中国当代艺术 世界时间 借古 本土化

亚洲时间构架下的中国当代艺术

一、世界时间与亚洲时间

文化输出在相对和平的年代,是世界各国比拼的重要竞争手段之一,双年展提出“(强调亚洲时间)的目的并不在于突显东西方的二元对立,或者试图以另一种时间形式取而代之,而是要破除以自我中心、排他和擴张的逻辑。以亚洲视野重新校准现存的‘世界时间’基准。”如今的世界时间是以西方文化和经济为主导的时间,亚洲时间若是想对世界时间进行校正,就必须在世界上拿到更多的话语权,让亚洲的力量的参与到世界中去。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艺术文化。亚洲近些年的经济逐渐成为了世界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与此同时,亚洲拥有着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虽然现在整个亚洲都在向世界看齐,但是曾经这种文化也曾是不同于现今任何西方主流的独特体系。

二、亚洲时间构架下的中国当代艺术

当今世界是一个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中国正以空前的速度发展,正在向欧美为主导的世界中心靠近,有朝一日可能将成为未来世界的中心,所以就如同世界时间和亚洲时间的关系一样,在亚洲时间里中国需要更有话语权,这种环境下的中国当代艺术应该向世界呈现一个真实的中国,用中国时间来‘校准’现存的亚洲时间。但是在现今的亚洲时间中,作为亚洲的发达国家,日本和韩国成为了亚洲众多国家的典范,甚至主导了整个亚洲的文化潮流风尚。同时日韩两国也是整个亚洲当代艺术氛围最浓烈的地区之一,孕育出了众多世界著名的当代艺术家。

中国的艺术从发展开始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自成体系,接纳过多元文化也承受过文化冲击,历史打断并改变了它本身的艺术样式。但是改革开放给艺术家们带来了一个新的世界,进入中国的除了各种新鲜的艺术样式,还有各种崭新的理论与观念。中国的艺术界有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受到冲击的艺术家开始纷纷效仿和实验西方的艺术,中国开始有了当代艺术的雏形并且一直蓬勃发展至今。

在当代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呼应,社会的包容和转型给了艺术家更多的自由,大量的艺术家停止了效仿西方的“形”,投入社会审视着当今社会的发展和自身所处的位置,在亚洲当代艺术呈现井喷状态的当下,中国当代艺术家活跃在世界中,代表中国甚至是中国的文化代表登上了世界的舞台,这些艺术家的作品中充分的利用了中国文化,并在国际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以这些艺术家成功为例,随之也产生了许多问题,越来越多的年轻艺术家不约而同的选择了中国文化作为自己思想的承载,并通过“借古”的方式表达出来。

三、中国当代艺术的“借古”的产生与世界时间的关系

纵观古今,“借古”不是一件新鲜事,当代艺术中不乏很多带有有中国因素的作品,近几年更是不减反增。如何提取和使用中国元素,是中国艺术和世界艺术共同的问题,在这个基础上如何处理走向世界和消化自我之间的利弊关系是每个国家的艺术家的必经之路。但是现在一部分的中国当代艺术变成了廉价易行的“当代艺术本土化”,以西方当代艺术为楷模为标准,不考虑本土性的创作和简单粗暴的套用挪用,充满了浮躁之风,而2011成都双年展中此类作品频出。

现今处于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时间”,所以对东方的关注是不可避免的,今天的中国艺术家因为外界的期待必须要展示一些特有的中华文明,对于这种现象,艺术家也会感觉到压力迫使着自己做一些带有中国元素的作品。这种现象在亚洲来讲并不是只有中国存在,现在的中国艺术的发展就好像是2、30年前的日本,我们同以前的日本一样都发现了自己正在背离本民族的文化,向西方看齐。这样看来在想脱离他国影响,寻求民族独立、证明自身存在的路上这个问题是普遍存在的,日本的成功说明我们也有能力去克服它。中国以重回世界中心为目标而发展,不仅仅需要经济的支持,在艺术等方面上更需要有话语权,要想有话语权,就得先让世界了解并认同本民族的文化。

中国有着悠久的艺术传统和大量的优质艺术资源,在传统的中国艺术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士大夫阶层消亡之后,中国传统艺术应该以何种方式复生的问题,在当代艺术在中国展开后意外地得到了答案。王国维说过“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艺术也是如此,世界文化的全部洗牌使得各个国家都在向现今世界最强大的势力和文化学习,整个生活方式,居住样式,整个生活的想象力都已经不属于中国,艺术和社会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中国现今社会发展变化迅速,以世界的角度来看,近40年来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种文化像中国一样在短时间内飞速发展并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变革。艺术是这种现象的见证者和参与者,艺术承载了许多重任和创伤,需要更多的时间去跟上社会发展,文化的断层就这样产生了,艺术家在断层之后很难找到相持恒的现代中国文化,但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体系完整且独特,所以艺术家们愿意借用古代的历史文化以及思想为载体承载着当代的思想,对其作品进行创作。

中国文化具有独特性,如何将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重新连接,这是一件需要整体国民和艺术家们一起思考的事情。对于当代艺术来讲,这是一条必经之路,“借古”本身并没有错误,之所以变的廉价易行,这说明用错了方式,应该及时进行调整,否则知识机械的对现有的艺术进行照抄和挪用。

四、借古的发展

在当代的艺术创作中,艺术家们要善于借助古人对艺术的分析和理解,不浮于表面,而是深入强调内涵,对错误的“借古”方式进行及时的调整,断层的文化需要修复,符合国情又和古代文化相融合的新文化需要时间来培养,中国需要具有独特性和原创性的新艺术,需要源于自身民族和文化的创造力,当中国当代艺术逐渐剥离急功近利并产生对中国社会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理性思考时,才会以一个真实的面貌登上世界时间的舞台。这也是中国艺术家的责任和世界的期待。

参考文献

北川弗兰《艺术怎么样 来自中国的当代艺术》中《北川弗兰与蔡国强谈话》

浅田彰《艺术怎么样 来自中国的当代艺术》中《浅田彰与蔡国强谈话》

猜你喜欢
本土化
基于“主题语境”的高中英语阅读本土化研究
慕课及翻转课堂与大学英语教育本土化融合对策
论鲁迅小说中黑色幽默的灰色化呈现
小议中国油画的本土化
中国油画本土化的发展情况刍议
“小妞电影”在国内的类型化发展
“毒树之果”证据排除规则本土化的必要性分析
泰国神话与印度神话中神祗形象的对比研究
国内少儿音乐教育发展的困境与思考
法律移植视阈下英、德民事诉讼制度在山东租借地的“本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