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新路径:与城镇化融合发展

2019-09-10 07:22薛洁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

薛洁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国家进行社会治理的主要路径之一,是与城镇化融合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必由之路,更是实现新“四化”的重要举措。新时期,与城镇相比,我国乡村发展现状在硬件基础设施和软件设施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为了使我国城乡之间的差距逐渐缩短,布局更加合理、教育更加公平、社会保障更加健全,须结合基本国情找到乡村振兴战略新路径,即乡村振兴与城镇化融合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城镇化融合;乡村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69(2019)02-010-04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1]这体现出乡村振兴与城镇化融合发展,是补齐城乡差距短板、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助推器,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路径。

一、我国乡村发展的现状透视

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强调:“我们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那是不完整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涵义。”[2]以此可以洞见,我国乡村的发展状况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度。然而,目前我国乡村发展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1.“空心村”的现象严重

何谓“空心村”?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农村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这部分剩余劳动力在农忙时进行农业生产,农闲时进城务工。他们只有在农忙或者春节的时候待在农村老家,其余时间都在城市打工、生活,而留在农村的大都是儿童或者老年人。这样的乡村就被称为“空心村”,这是乡村经济发展层面的“空心村”。另外,还有在发展规划上存在弊端出现的“空心村”。在农村自身建设方面,由于没有合理的规划,农村居民在建宅过程中往往不能合理、高效地利用农村住宅用地。新建住宅大都往村庄外围扩建,有的甚至占用耕地。这就造成了村庄内存在大量的闲置宅基地,形成了“内空外延”的情况。因此,无论农村经济发展,还是农村规划建设上,乡村这种空心化的现象会越来越严重。

2.农民文化程度较低

农村教育是当前教育工作的重点,其教育水平及九年义务普及程度直接关系着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实现程度,更是决定农村人口的质量。虽然我国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但从整体角度来看,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偏低,农村中仍有大多人的文化程度不高,甚至处于文盲半文盲状态。一个行政村几乎很少有大学生,更不用说本科及其以上学生,硕士、博士屈指可数。大多数农民都是小学、初中毕业。

3.产业发展缺乏特色

虽然乡村特色产业旅游业发展良好,但是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现状不容乐观。其目前的现状为:缺乏高精端的农产品,乡村旅游业缺乏特色。农民进行农业生产,仅仅是为了获取满足生存需要的粮食。农业生产缺乏产业化模式。部分具备旅游条件的乡村其发展模式还处于雏形阶段。这部分乡村发展旅游业依靠自身得天独厚的条件,以农家乐、红色革命老区、民族风情等模式为主,初期能够带动当地居民收入增长,但由于仅是单纯复制其他乡村旅游的模式,缺乏自身特色,无法避免游客会产生审美疲劳。

4.医疗资源短缺

近些年来我国农村医疗卫生、养老等服务水平得到空前改善,但是与经济发展迅速的大城市相比相对滞后。在农村地区,村子里的小诊所寥寥无几,甚至好几个行政村都没有一个诊所。在人口较多的乡镇往往也仅有一个卫生所。相反,大城市内拥有较多的三甲医院,而且基础设施条件较好。在大城市就医过程中,一些疑难杂症迎刃而解,而一些小病乡镇卫生所却很难医治。乡村地区除了医疗在硬件基础设施方面与大城市相差甚远,在医疗人才方面更是与大城市天壤之别。一些海归、高学历的医疗人才都集中在城市,很少自愿去乡村卫生所。

二、我国乡村振兴出现问题的原因

1.乡村发展布局不合理

目前,我国乡村地区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这部分劳动力的生存状态为“钟摆式”,也就是亦工亦农。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也不断增多。为了能有更好的生存条件,外出务工队伍的规模越来越大。归根结底,就是城乡布局不合理。大城市的经济发展较快,有较多的岗位吸引外来务工者。尤其是城市建设方面,更离不开城市建设者—农民工。这就导致农闲季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钟摆向城市务工倾斜。另外,我国城镇化进程越来越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增多,集聚于城市,城市的土地都是寸土寸金。乡村在建设规划过程中一般是自由建房,更不会请专业的规划团队去评估。无疑,这就导致乡村一味地占用耕地去建造住宅,结果耕地面积减少,居住人口也逐渐减少,逐渐集中在村庄的外围,乡村中心出现破落的现象。究其原因,是乡村发展布局不合理,城乡经济发展差距大。

2.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

近些年来,我国公共投入在教育方面逐渐增多,教育均衡逐步推进,城乡之间的教育资源分布情况已有很大的改观。但是在优质教育资源方面,城乡之间仍有较大的差距。其中主要表现为:一是城乡之间教学设施不均匀。农村地区学校办学设施较为落后,基本硬件设施并不能保障教学工作顺利完成。一部分山区的学校房屋为危房,比如媒体曾曝光的“悬崖边的学校”。二是,农村资源中教师队伍与城镇相比相差大。其不僅在量上不占优势,在质上更是没有优势而言。农村学校的教师数量少,教师占有量低于城镇。教师整体综合素质明显低于城镇。农村教师大都是本科及以下学历,而一些高学历重点大学毕业的学生更愿意待在大城市就业。

3.产业布局发展不协调

我国产业结构扭曲、不协调,其中大量剩余劳动力集聚于第一产业,生产效率较低,乡村中农民以种地为生。完全意义上来讲,我国的农业生产还没有成为一个产业,大多数农民所进行的农业生产仅是小农生产,小农经济在我国还普遍存在。农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其地位只能加强不会削弱。虽然近些年来无论是经济作物,还是粮食作物都有所增长。但是我国农业发展与发达国家先进的农业技术相比差距较大。工业化时代的到来,也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但是第二产业吸收劳动力的增速是有限的,无法大量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我国工业化发展水平较低,工业核心技术缺乏,创新力不高。我国大城市的第三产业发展相对繁荣,而乡村地区第三产业几乎寥寥无几,自然拉动不了乡村自身经济的发展。

4.配套保障体系不完善

党的十九大报告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目标更加明晰化。当前经济形势下,人民群众参保意识逐渐增强,对于社会保障的需求更加迫切。然而,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仍不完善,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待遇有“天壤之别”。究其缘由,一是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制度存在缺失。镇户籍的人员享受到的社会保障待遇高于乡村户籍者,城镇居民生病住院报销的比例较大,而农村居民享受的医保报销比例较小。城乡之间社会保障制度衔接方面存在问题。二是农村社会保障资金不足。现在城乡之间的社会保障资源相差悬殊,政府对城镇投入的较多,农村投入的较少。三是社会保障管理机制不完善。社会保障管理涉及到多个部门,多个部门之间工作协调具有滞后性。

三、乡村振兴新路径:与城镇化融合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是深化城乡发展规律,破解城乡二元格局的主要抓手。”[3]其振兴新路径必须要与城镇化融合。

1.合理规划城乡布局,避免出现“空心村”现象

我国乡村“空心化”现象非常严重,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非常不利,这一现象要引起高度重视,真正做到:第一,要发展农村经济,乡村振兴要振兴经济。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足不出村”就能挣钱的目的,减少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等数量。第二,城乡规划要合理。现在城市一味的开发新区,出现主城区没落的现象,而郊区越来越繁荣。乡村更要合理规划,不能占用耕地,尤其是在建住宅的时候,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不能占用耕地。同时,要有专业的规划设计协助乡村规划建设,使乡村在规划建设过程中更加科学、合理。总而言之,乡村振兴要生态宜居,合理规划城乡布局,避免出现“空心村”现象。

2.融合城乡教育资源,促进乡风文明

城乡之间的融合发展,其中“融合”包括要素、资源等的融合,也即城乡之间要真正意义上实现要素、资源的双向流动。在城乡资源双向流动过程中,城乡之间相对应的协调机制要做好配套工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关系国本,关系着扶贫攻坚战能否打赢。我国城乡之间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布制约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乡村振兴要振兴教育,扶贫先扶人、扶智。均衡城乡教育资源非一日之功,是一项长久的工作重任。采取的措施具体如下:一是均衡城乡教育的资金投资,缩小城乡之间教育硬件设施的差别。城市的学生看过大千世界,贫困乡村的孩子只能远远地望见大山,走不出去,不知道大山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加大投资硬件设施,能够真正做到乡村的孩子同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互联网信息化的教育,即使待在大山中也能了解外面多彩缤纷的世界。二是政府鼓励大学生支边、支乡。尤其是待在基层乡村的大学生,要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政策支持。总之,融合城乡教育资源,整体上提高乡村人口的素质,有利于促进乡风文明。

3.优化城乡产业布局,促使产业协调、兴旺

乡村振兴,产业现行。我国产业发展总体上缺乏特色,产业布局不合理,限制了产业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发展特色产业成为当务之急。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其耕作模式仍然为传统模式。在未来,要转变农业耕作模式,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人才,促使农业朝着大规模机械化的方向发展,农业生产出来的农产品要朝高精的方向努力。第二产业要研发核心技术,积极创新,研发出世界领先的工业技术。第三产业要加速发展。我国的劳动力还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要把劳动力转移到第三产业。第三产业中着重发展旅游业,发展乡村旅游业不仅能够使乡村旅游资源得到开发,还能促进乡村人口的增收。

4.完善配套保障体系,平等享受社会保障资源

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民生,社会保障关系民生,与老百姓的利益息息想关。虽然政府在尽力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其一,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就是要不断地找出社会保障缺失,尽力地缩短城镇户籍和农村户籍人口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差别。其二,拓宽社会保障资金来源渠道。社会保障资金主要以政府为主,通过政府牵头吸引其他投资主体,促使投资主体多元化。有了资金作保障,尤其是农村社会保障就有了更充足的资源。其三,加强社会保障管理机制。社会保障关系众多群众的利益,协调多个部门积极配合工作,争取社会保障工作做得人人满意、人人放心。

參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EB/OL]. (2017-10-27).http://cpc.people.com.cn/19th/n1/2017/1027/c414395-29613458.html.

[2]霍小光.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侧记[EB/OL].(2015-02-16).http://politics. people.com.cn/n/2015/0216/ c1024-26577337.html

[3]陈龙.新时代中国特色乡村振兴战略探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56.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战略
农村改革四十年的演变轨迹及其新时代新征程
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及举措
新农村呼唤更多的知识型“新农人”
乡村振兴战略中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开发
哪些农村民生问题亟待解决
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的若干重大关系
新时代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理论与实践创新
他山之石,来自日本的“乡村振兴战略”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