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联动订单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高职教育模式研究及对策

2019-09-10 07:22洪鹏鹏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对策

洪鹏鹏

摘  要:新形势下,深入研究校企联动订单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高职教育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在厘清订单培养存在的问题与难点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完备的培训机制、完善的评价机制健全的激励机制等校企联动的对策。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订单式培养;校企联动;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69(2019)02-024-04

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与此同时,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新形势下,深入研究订单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高职教育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更好地探索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产学结合,创新订单培养模式,切实提高培养创新型人才水平,要在充分调研及厘清问题与难点的基础上,国家、企业、学校、学生及家长多方联动,共同致力于认知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基本原则,明晰校企合作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建立订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长效机制。

一、订单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要问题

1.对“订单式培养”的理解

部分学生对“订单式培养”的理解不够明晰。对订单培养知识体系的认知度不够,认为所学知识与预期不匹配;对培养过程的认可度不高,认为与普通班学生培养过程差异不大;对培养成果的理解力不够,认为只能进入规定的企业而减少了就业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订单班在初步选拔阶段还存在对订单式培养模式宣传不到位、不全面,学生对未来规划没有明确目标等情况。这是高职院校在后续订单式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加强的重要环节。

2.对“创新型人才”的认知

一些学生对“创新型人才”的认知不够深入。对创新品质、创新人格等对个体行为具有基础影响的认识不高;对如何有意识地在学习、活动及工作实践中展现、运用创新理念和方法领悟不够。但普遍认为培养具备良好人文素质、创新素质、生存技能与职业技能的创新型人才尤为必要,而且认为人文素质、创新素质在未来就业过程中扮演者更为重要的角色。这是高职院校有待调整培养思路与方向的重要参考。

3.对“教育模式”的选择

并非所有订单班的学生乐于接受“订单式”培养教育模式,其有两方面的倾向:一类学生明确表示教育应多元化,给予他们更多的选择,提供更为全面的柔性培养机制;而另一类学生则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企业培训的专业度,提高教育的指向性与未来岗位的契合度,尽可能发挥学生长处,尤其是针对固定岗位的指导,降低就业与企业需求脱节的程度。这是高职院校有待思考培养教育模式的重要内容。

4.對“第二课堂”的需求

有学生认为第二课堂流于形式,在进入订单班后又很少参与学校的第二课堂。更希望在不忽视与企业岗位对口、专业技能专项培养的同时,也应当着重加强学生的通识教育和人文素养,开设通识教育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使学生更多参与到社团活动、各类竞赛、文体活动等第二课堂中,开阔眼界,增强团队协作、创新创造能力。这是高职院校有待创新培养教育模式的重要尝试。

二、充分认知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基本原则

1.重要前提

人才培养模式要服从和有效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这是构建的重要前提。为此,深入研究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要首先明确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并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在实践中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模式。

2.基本思路

人才培养模式要遵循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这是构建的基本思路。为此,深入研究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要着重体现以应用为主旨、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方向,更要注重以创新为重点的培养思路。

3.客观依据

人才培养模式要立足学校现有条件,贴近企业实际情况,结合学生应有现状,这是构建的客观依据,为此,深入研究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互相支持,不断完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学习模式。

4.努力方向

人才培养模式要尝试性地形成自己的特色,这是构建的努力方向。为此,深入研究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要不拘一格,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大胆设想、勇于创新,紧随时代步伐,做到与时俱进。

三、明晰校企合作取得成效的关键

1.创新招生主体,强化引进责任

校企合作的订单式培养应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负责招生引进、培养教育和指导就业全过程。在调研相关高职院校过程中,了解在培养教育、指导就业中校企双方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招生引进阶段,其责任主要在学校,进而发现入校后被编入普通班级的学生及其家长对于后期被选入订单班存在顾虑,之后会出现生源流失情况。为此,若能创新招生主体,发挥企业履行引进的责任,即校企合作直接按照订单班学生招生引进,将更利于学生及家长在入学前了解订单班培养模式,并在报考过程中做出明确的选择。

2.定位用人标准,创新联动方式

校企合作的基本前提是企业要有实实在在的用人标准与需求,学校要紧密围绕职业院校培养方向及企业用人标准明确自身的培养目标,使得校企之间形成共同协作与联动共需的关系,进而切实地携手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参与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选取、授课形式选择、实训实践方式等多重环节,以期达到订单培养的预期效果。校企合作的联动方式要倡导创新校企合作育人体系的建设,在订单培养全过程中实现校企双管齐下共同管理的目标。从学校角度,以校院两级管理体系建设为核心,构建良性运行、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体系。建设学校领导层、职能部门、二级学院共同组成、企业动态参与的校企合作委员会,充分发挥其在学校育人体系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与社会服务能力提高等方面的支撑作用。从企业角度,以企业专职人员专门负责管理为核心,搭建创新型校企合作交流反馈平台,促使学生享受订单式轮岗培养,多方面提升综合素质与技能。

3.遴选合适专业,匹配合适企业

校企合作的订单培养人才的重要基础是遴选合适专业,并在此基础上匹配合适企业,将有助于提升订单培养的规模、质量,有助于提升校企合作的深度,拓展校企合作的范围。通过走访调研了解到,并非所有专业都适合促进订单式培养,其中就业度低的专业不宜设置订单班。为此,学校在专业的选择上要进行市场调研和实践检验。在此基础上,要遴选合适的企业,既要考量企业的层次,如或面向大型领军企业,或面向行业领先企业,或面向中小微企业,也要考虑与企业深化实施重大战略项目或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还要考查企业提供的岗位是否满足社会需求等。

4.注重支持力度,建设功能基地

校企合作需要企业制订相关管理制度以保障企业高层领导、中层干部、基层管理者全力支持这项工作。需要成立专项工作组织,由专人负责协调,专人负责落实,由专业师傅负责实践指导,有专门经费支持;也需要学校制定相应管理体系以确保学校领导层、职能部门、二级学院全力支持合作项目,确保相关教师能够全身心投入此项工作。需要成立二级学院专项工作小组,有专职思想政治辅导员的细心跟进,有专业指导教师教育指导,有全面体现学生创新成长的过程记录。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校企师资力量作用的发挥,既离不开学校教师的培养教育,也离不开企业师傅的指导实践。将学校作为企业师傅的培训基地,将企业作为学校教师的实践基地,对于解决师资建设、实践教学、指导就业等方面的难题至关重要。派遣教师深入企业学习实践,为保证订单班教学效果奠定了基础。执行企业师傅进校教学实践或被聘为学校兼职教师的政策,将促进订单人才培养的延伸性,极大地提升了联合培养的效果。

四、全面建立订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长效机制

1.建立完备的培训机制

第一,注重建立专业化、情境化的第一课堂。订单式培养创新型人才需借鉴德国双元制教学中的学习情境“私人定制”第一课堂的学习内容,打造突出专业化、情境化的学习课程培训体系,在着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具备良好人文素质与生存技能方面要增设通识教育课程,在重点培养创新型人才具备良好创新素质与职业技能方面增设创新创业课程,并尝试使其模块化、标准化,培养学生在日常教学中感受企业经营管理环境。

第二,注重建立创新性、实践性的第二课堂。订单式培养创新型人才需校企联动持续深入, 并“量身定作”学校第二课堂与企业第二课堂的实践内容,打造突出创新性、实践性的实践课程培训体系,在培养创新型人才具备良好人文素质、创新素质、生存技能与職业技能方面采用知行合一的“学校社团实践+企业现场实战”的形式,并使其项目化、岗位化,为学生提供课余实践交流学习平台,培养学生在学校活动及企业实践中感受校企共赢的培训环境。

第三,注重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订单式培养创新型人才要在深入探究如何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坚韧的创新意志、超前的创新思维、敏锐的创新观察、丰富的创新知识、科学的创新实践等基础上,注重探究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效性、可持续性结合,加大学校第一课堂培训的理论深度,加强学校第二课堂实践的丰富性与企业第二课堂的实战性。

2.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

一是建立严格的选拔机制。对订单班学生的挑选要更加全面严格,在自愿基础上突出选拔过程的层级,既有理论方面的考核,也有践行方面的评价;既考查学生自身具备的创新性,也考量学生家长的支持度。通过严格的选拔,使学生以能够进入订单班为荣。二是建立全面的考核机制。无论是入学时直接进入订单班的学生,还是后期经过选拔进入订单班的学生,校企要联合为他们构建创新学习与实践指标体系,为他们建立创新积分手册档案,以期综合考核评价学生德、勤、能、绩及创新等方面的整体情况。三是建立适时的反馈机制。在订单培养过程中,校企要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碰头会议,双方共同反馈学生学习、实践与创新成长情况,并就学生关心的问题给予及时处理与解决,注重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3.健全激励机制

一是关于“做”的激励。在学生进入订单班后,要激励其参加学校各类社团活动、各项竞技活动、各种文体活动,激励其在活动中彰显创新的思路与创新的方法。二是关于“奖”的激励。校企联合设置不同级别的奖学金制度,实现以奖促进、以奖促改,激励学生向创新型人才迈近,通过不断成长以满足企业需求。三是关于“升”的激励。树立学习榜样,将综合评价高的学生安排在重要岗位进行锻炼,并按照企业的创新型储备干部或中层干部进行培养,以实效性激励其快速成才。

总之,应在借鉴“双元制”职教模式、现代学徒制模式等的基础上,厘清问题与难点,深挖政策、制度、管理方面的对策与办法,通过校企合作工作牵引,建设“双创”平台,在为企业输送人才中积累经验,不断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培养更多适用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烈强,张志霞,金传伟,唐新宇.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障碍与发展策略研究[J].职教论坛,2015(24):9-12.

[2]黎修良,沈言锦,张坤.“中国制造 2025”背景下校企深度融合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8):78-80.

[3]付子顺.高职商贸类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实践、探索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4]刘萌,薛兵旺.现代旅游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M].北京:中华书籍出版社,2015.

[5]罗如学,刘晓丽,尤妙娜.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协同培养模式创新研究[M].北京:中华书籍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创新型人才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我国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及改革策略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高校艺术专业打造“众创空间”模式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