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方法课程实践教学在文科专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9-09-10 07:22廖求宁苏立宁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

廖求宁 苏立宁

摘  要:社会调查方法作为一门以实践性为主的方法性学科,对提高文科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但文科教育中有关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不足,成为约束文科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就如何在文科专业中优化加强社会调查方法课程实践教学,初步提高学生的社会调查能力和塑造学生创新性思维,培养文科应用性人才进行探索。

关键词:社会调查方法;实践教学;文科专业;文科应用性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69(2019)02-108-06

社会调查方法课程实践教学在理工科专业较为普及,但在文科专业中相对不足,文科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相比理工科专业而言,具有先天的差距,起步晚、投入少、供求失衡,使二者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均衡发展。虽然在文科专业中法学、心理学等学科开展有不少社会实践性教学,例如:模拟法律审判的模拟法院、心理测试实验等[1],但也仅局限于少数高校,未得到广泛普及。而且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 要“鼓励因校制宜, 探索科学基础、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2],却只是从教学环节、课外学习、社会服务三方面构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系,其中更多体现的是关于理工类学科的建设发展内容,未真正为文科学生培养社会调查能力、增加实践经验的硬件、软件设施或其他经费提供政策支持。在2018年4月,教育部公布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实施办法”,从“拓围、增量、提质、创新”四个维度出发实现“拔尖计划”文理学科覆盖。“拔尖计划”在一定层面上缓解了近年来社会关于文理科地位问题,但是对于文科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正视不够,其中就包括如何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调查能力和研究性学习精神,将文科学生培养成既有理论涵养,又有调查实践能力的应用性人才。社会调查方法课程作为学生调查社会、研究社会的基础性学科之一,能有效通过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初步培养学生与社会对话的本领,让学生走进社会,调查和寻找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寻求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因此,研究如何促进社会调查方法课程实践教学在文科专业中的发展不仅具有理论意义,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社会调查方法的基本概念

在对社会调查方法的具体定义上,从比较抽象角度的层次上有学者将社会调查方法定义为人们认识社会的一种实践活动;从具体层次上有学者则将其概念界定为社会研究中的一种资料收集方法。而从广义视角探讨,有学者则将社会调查方法界定为到社会中了解情况的活动;有的只是在狭义层面以自填式问卷和结构式访谈的方法、把从抽样样本中收集资料的工作称为社会调查方法。[3]但是,到目前为止,多数学者对社会调查方法的基本概念无论从基本内涵还是其外延上,还存在争议。

国内诸多学者在研究社会调查方法过程中以上述概念为启示借鉴,立足于社会实际和方法考量,提出了关于社会调查方法的概念。周德民、廖益光等[4](2006)认为社会调查是指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运用特定方法技术,系统地搜集有关社会和社会现象的相关资料,进而加以分析、综合,作出描述解释,阐明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一种自觉的社会认识活动。水延凯[5](2003)在研究社会和社会现象特点的过程中指出:社会调查就是人们有意识地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考察和分析研究,來认识社会生活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一种自觉认识活动。目前为止国内比较公认的社会调查方法的概念界定是风笑天[6](2001)在其《现代社会调查方法》著作中给出的解释:社会调查指的是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及结构式访问的方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一个取自样本那里收集量化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

二、社会调查方法课程实践教学对文科专业发展的意义

社会调查方法实践教学主要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通过调查实践环节,切身融入到社会中,真正做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从而增强认识实践水平。

(一)文科学生认识现实社会的“敲门砖”

无论什么问题,尤其是一些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问题或现象,离开调查研究就容易产生唯心主义的认识和错误的理论形成。文科教育理论性相较于实践性更加突出,这就导致文科学生——在大学主要表现为学习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学生普遍表现出一种实证精神的缺乏,[7]目光仅仅局限在书本知识和老师的言传身教当中,对现实社会认识不清,缺乏实践能力。因此急需要一种调查实践类学科的介入,以初步培养文科学生的社会调查能力为主要目标。社会调查方法也就成为文科学生认识现实社会的“敲门砖”,因为这门学科本身充满了实证科学色彩。常用的社会调查方法包括: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法、访谈法以及蹲点调查法等。尤其是蹲点调查法是让调查者深入到一个或几个基层单位持续较长一段时间,通过全面、深入调查研究,认识调查对象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探索解决社会问题途径的方法。[8]通过社会调查方法可以使文科学生树立重视事实、注重材料数据、推理严密的意识和习惯,也可以让文科学生逐渐走进社会,在调查中感受、认识和适应现实社会,最终从“校园人”变成“现实社会人”。

(二)培养文科学生社会调查能力的关键环节

我国社会学家言心哲认为,社会调查就是要把社会事实开一个清单,将社会里面所有的社会状况,如人口、教育、治安、文化、经济、习俗等,详细地列出清单,在这个清单中可以找到一切社会问题的优缺点,发展原因及认识改造社会的路径。但要对社会事实列出清单,不是简简单单地阅读几本书、听几堂课就可以完成的,需要深入社会,经过长期调查研究,逐渐积累形成的。现今各行各业都离不开调查,尤其是新闻工作者,如果远离社会调查,则他所掌握的资料往往都是过时陈旧的,无法作为最新鲜的新闻资料。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操作性技能比理论知识更受社会青睐,一种实用技术往往抵过几十种理论。因而,通过社会调查方法实践教学可以初步培养文科学生的社会调查能力,对学生的SPSS技术、统计分析技术以及问卷设计技术的教学,就是让学生掌握一门“硬功夫”,可以增加学生在社会上的竞争力,同时让学生无论是在农村调查、城市调查还是其他陌生环境调查都能如鱼得水,能够有效地获取到第一手资料和数据。

三、 社会调查方法课程实践教学在文科专业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文科教育领域,为提高文科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研究性学习,各高校纷纷开设与社会调查方法相关的实践教学课程,从选题—设计方案—概念操作化—问卷设计与发放—实地深入访谈—撰写调研报告等环节进行实践教学,但是在社会调查方法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经费投入不足,文科实验室和实践基地少

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是文科应用性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但文科领域中要建立实践教学平台,就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以及实践基地的创建。从1994年起中国人民大学陈禹教授就致力建设文科实验室,他认为要使人文社会科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获得创新性发展,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就必须重视文科实验室的建设,鼓励文科学生进入实验室、实践基地学习,将自身所学理论知识投入到相关实践当中。[9]首先经费缺乏。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的费用多数由自身承担,从而导致学生在选题方面倾向于选择与学生层面相关的课题进行研究,對于深入社会调查研究的现实问题避之不谈。即使有少数学生选择与社会关联性较强的课题,也会因为经费问题,不能深入其他地区调查研究,进行科学的对比分析,使得学生收集的资料不够真实全面,最终影响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其次,文科实验室的现状无法有效满足当今文科实验教学的需要。建立文科实验室,不仅是花钱建教学楼,置办实验设备,而是应当按照文科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调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实验室和实践基地总体建设规划。一个运作良好的实验室应当是资源共享和开放性管理,唯其如此,才能打破传统文科“小而全”的局面,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10]但是,许多高校不仅在经费上投入不足,在实验室、实践基地的建设上关注度不高,少建或没有文科实验室和实践基地,文科学生如果想在社会调查结束之后进行相关的实验检验,往往不能得到满足,只能依靠简单的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二)社会调查方法相关课程设置简单化,缺乏实践环节

目前,国内众多高校都有对文科专业学生安排社会调查方法的相关课程,例如《现代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和《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等。从本(专)科到研究生层次,许多学生至少都有学习其中一门或多门课程,但是无论是本(专)科生还是研究生,都仅仅是学习了社会调查的相关理论知识,对于如何进入社会进行实地调查,却存在“调查什么” “怎么调查” “为什么要调查”的哲学性问题。在日常社会调查课程中,文科学生只拥有一本社会调查相关课本,或根本没有任何可阅读性书籍,更谈不上学校为其配备社会调查实践性基础设施进行辅助性学习,或直接由学校或院系牵头深入实地调查研究。社会调查方法课程教学往往只是依靠文科专业老师的“四个1”进行言传身教,即专业老师的嘴、粉笔、书以及一份PPT。老师在讲台上阐述社会调查方法的分类,包括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法、访谈法等,并论述其中的具体内容,明确在社会调查的“准备阶段、研究阶段、整理阶段、总结阶段”所进行的相关操作。当学生毕业准备论文写作或者在企业工作进行市场调研,撰写市场分析报告时,学生所面临的“调查什么”“怎么调查”“为什么要调查”的哲学性问题将重新出现。可见,实践环节的缺失,使得理论与实践相脱节,造就出文科学生的“病残式”发展。

(三)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学习能力

由于社会调查方法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社会研究方式,需要调查者通过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和科学方法,深入到社会,发现其中的相关现象、发展成因、趋势等,这就需要文科学生不仅要对社会调查方法课程实践环节有浓厚的兴趣,同时也需要有强劲的学习动力。文科学生受传统“硬塞式”教学模式的影响,习惯于安坐在教室,快速记录老师所讲内容,被动式学习。而当社会调查方法课程进入实践调查环节时,随着实际工作的深入开展,难度系数逐渐递增。强制性要求学生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和快速吸收相关知识和实践操作,部分学生就容易表现出疲倦和懈怠,缺乏足够的动力支撑高质量、快速的学习。[11]尤其当需要学生独自走进社会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时,学生更容易出现消极情绪,或者仅仅应付了事,无法真正主动地运用社会调查方法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四、优化社会调查方法课程实践教学的对策

(一)加大资金投入,建立符合文科专业实际情况的实验室和实践基地

应用型文科学生的培养需要大量文科实验室和实践基地的支撑。通过文科实验室和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锻炼社会调查实践能力的平台,学生能够在实际动手操作中检验所学的理论知识,将理论与调查相结合。因此,实验室与实践基地建设要根据文科专业的实际情况,找准目标定位。实验室与实践基地的建设不仅仅局限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调查能力,还要贴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比如,企业需要针对公司新产品的推广做前期市场调研。实践基地就可以进行相关的模拟训练和教学,让学生深入社会运用社会调查方法设计问卷,实地调查、整理分析资料,撰写报告。此外,为满足社会调查方法课程实践教学各环节的需要,实践基地的建设要有前瞻性,就是要讲求跨越式可持续发展,做好长远打算。所谓跨越式发展,就是不要按部就班、就事论事。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调查方法课程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尤其是实践环节,不再局限于问卷调查、小范围实地调查等,需要跨部门、跨区域进行调查研究,因此应当具有一定的学科前瞻性,为进一步的发展留有一定的空间。例如场地、硬软件设施方面,需要借鉴理工科实践基地建设理念,并结合本专业的发展潜力空间等因素合理安排,尤其为满足学生跨区域调查研究,需要加强与校外企事业单位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变单一性为多元性,使得学生的社会调查研究能够在各地区得到支持和帮助。

(二)建立“三位一体”的社会调查方法课程实践教学模式

“三位一体”的社会调查方法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就是强调理论与调查实践相结合,形成“课堂教学+校外调查+实验教学”的实践教学模式。

1.课堂教学是“三位一体”社会调查方法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基础环节

第一, 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关于社会调查方法课程教学,尤其是涉及课程实践环节,教师授课不能局限于课本表面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而要根据其中的重点难点,扩大课程的广度和深度,增加与相关课程的衔接联系。对课程的特点,注重调查研究实际操作方法的讲解和掌握,这是从事实际调查工作的基础。[12]还应破解学生“调查什么” “怎么调查” “为什么要调查”的哲学性问题。比如:重点让学生掌握如何确定测量指标、如何设计调查问卷、怎样进行访谈、如何利用软件分析数据、如何撰写调查报告等。

第二, 改善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研究性学习动力。“猛灌式”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于进入本(专)科层次和研究生层次的学生,“寓教于乐”式教学、“参与式”教学更易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针对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的独特性,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根据当前讲课内容设置相应情境,以学生为主导,安排角色,进行全真式模拟训练。比如,在讲述访谈法时,教师设置情境和规定时间,安排二到三位学生,分别担任访谈者和被访谈者,根据已有情境进行相关访谈,并做好访谈记录,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

2.校外调查是社会调查方法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关键阶段

校外调查是由任课老师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题项目,深入社会实地调查研究。因此,要明确一个研究目标,学生根据课题独立思考给出想法和見解之后,由指导老师依据学生所学专业的学科性质和条件支持,针对学生知识的差异和性格特点权衡比重,明确研究课题目标。同时在实地调查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课堂教学环节所讲解的内容与实际相结合,并对学生在实际调查活动中遇到用课堂知识无法应对时,要联系实际重新讲解和处理。例如,河南南阳师范学院为促进学生的社会调查能力,设置有大学生实践教学活动创新项目(spcp项目),由学生自由组队,选择一位指导老师,由指导老师带领学生确定选题,并进行社会调查。指导老师指导学生设计调查问卷、讲解相关调查方法,带领学生进入社会做好实地调查工作,并在调查过程中进一步做讲解和指导。调查结束后,指导学生整理资料和撰写调查报告以及学术论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社会调查方法,还能参加实地调查研究,增强自身的社会调查能力和创新性思维。

3.实验教学是社会调查方法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重要手段

实验教学就是通过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学习社会调查研究的定量分析方法,进行调查资料的整理和分析。[13]现今社会,计算机的运用已经不在局限于信息存储、文本撰写,而是发展到复杂的统计整理和计算分析阶段。有关的社会调查分析软件和统计分析软件的运用也是每一位学生必备的技能,例如:SPSS、SAS、AMOS等统计分析软件,是社会调查分析中作为数据处理的常用软件。因此,在社会调查方法课程实验教学环节,教师可以根据校外调查获取的资料和数据,用统计分析软件实际操作演示给学生学习,并附有详细讲解和操作过程,让学生熟悉和掌握资料分组及统计表和统计图的制作;掌握统计资料的集中趋势分析、离散趋势分析、交互分类表的检验、相关和回归分析、因子和聚类分析、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等社会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13]

(三)全方位、多层次创新研究性学习与社会调查能力的培养

1.参与相关课题项目研究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调查活动,深入社会现实获取第一手资料是国内外众多高校的做法,尤其是学生进入研究生层次,更需要亲身参与社会调查,进行学术性研究,而不是闭门造车,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完全割裂开来。因此,学生可以单人或团队形式,选择一个有社会实际效益的选题,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社会调查研究。或者学生主动参与到导师已有的课题项目,充当“先锋”,帮助导师深入社会实践领域搜集资料,辅助导师完成相关的课题项目。此外,学校可以承接企业、政府或事业单位的社科基金项目或其他有关“社情民意调查项目”,让学生参与相关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最后将报告和资料提交给相关单位。例如,国家统计局中山调查队和零点调查公司广州分公司合作,这两个单位给学生培训直接参与他们的调查项目。[14]

2.增加学科科研竞赛

要培养文科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与社会调查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科研竞赛是不可或缺的环节。校级、市级、省级甚至国家级的科研竞赛如果运用得当,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科研竞赛中可以设置一系列奖励,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尤其是经费方面。比如,安徽大学举办的搏明论坛征稿,2018年论坛主题“立足新时代,共谋新发展,共享发展理念打造社会治理格局”,鼓励各专业学生投稿,此次征稿在设立基本奖金的同时,部分优秀论文将会在《安徽大学学报》或其他优秀期刊发表。此举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也让他们投身于社会调查研究当中,力争做出优秀的学术论文。

3.建立校企合作模式,实行联合培养

高校培养学生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让学生融入社会中,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因此靠学校培养学生是单项选择,建立校企合作模式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培养文科应用性人才的多项选择。此外,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可以解决相应资金链短缺问题,而企事业单位可以借此途径培养本单位所需人才,这是双赢的选择。同时,通过学校与企业、政府、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加强联系,并建立符合文科专业性质的实践基地,不仅可以与相关单位共同培养学生,还可以让学生的社会调查更具有目的性、规范性和稳定性。因此,公共管理专业可以与政府、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建立合作,学生可以把政府、社区或社会组织当作社会调查基地,了解熟悉其行政管理工作发展的趋势;法学院可以与律师事务所、法院、检察院建立合作,联合培养学生,让学生将其作为社会调查和实训基地。[15]比如,湘潭大学哲学系与深圳坪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立联合培养机制,学校每年将社会工作专业学生送往该组织进行为期3个月的学习和工作,并参与相关社会调查活动及培训。

参考文献:

[1]钟育三.高校文科类课程实验、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以《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课程为例[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32(5):69-74.

[2]蔡爱国.大学文科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系建设[J].教学研究,2013,36(6):92-96.

[3]谢俊贵.网络记实法:离场状态的社会现实研究[J].人文杂志,2016(7):102-113.

[4]周德民,廖益光,曾岗.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

[5]水延凯.社会调查教程(第3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6]风笑天.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第2版)[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7]杨榕.社会研究方法在大学文科教育中的普适性[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140-144.

[8]德斯靳,曾湘泉.人力资源管理(第10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9]史宝中,吴隆坤,周腾蛟.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实验室建设[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79-80.

[10]刘树郁,林明河.文科教学实验室建设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5):4-6.

[11]邱梦华.社会调查方法课程实践环节的改革与反思[J].大学教育,2017(3):8-11.

[12]叶金国,李冰.《社会调查方法》课程“三位一体”教学改革模式设计[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6, 6(1):62-64.

[13]黄梅.法学本科《社会调查》课程的实践路径[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2(5):126-130.

[14]司睿.《社会调查方法》环节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5,33(1):87-89.

[15]洪丽华.基于社会调查能力提升的文科类复合应用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析[J].高教学刊,2016(17):212-214.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
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的特色化探索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