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策道德与法蹈竭缇逸管

2019-09-10 00:22云霞
关键词:校园环境情景法治

云霞

《道德与法治》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课程,对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思想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学习活动,学生能优化个人品行,提升自己,实现全面发展。如此以来,怎样更有效地让学生将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就成为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下面我简单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一、多运用情景教学法教学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就是一本教材、一根粉笔、一块黑板,教学手段和方式比较单一,通常是以填鸭式的方式说教,教学效果不好。在实际教学中,我经常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创设适宜的环境气氛和特定的教学情景来帮助学生理解课程知识,提升教学效率;通过运用社会或身边发生的一些事例要求学生模仿特定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课上让三四个同学上台模拟一段不文明情景,之后其他同学指出情景模拟中的不文明现象,老师再结合情景讲解文明礼貌、助人为乐、遵纪守法等社会道德内容,实现传授知识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双重目标。同时,在情景模拟过程中,学生必然会参与到剧情设计、角色分工等工作中去,这样就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计划、组织、协调、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可以说是一箭三雕。

二、将课程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生活阅历不足,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个人思维,所以,我在教学中及时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改变说教式教育方式,站在学生的角度,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帮助学生理解理论,从而提升个人道德品质。例如,小学一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开展的基础,主要是让学生在生活经验中获得生活的技能与感悟,在进行“我是小学生啦”这一部分内容教学时,我就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开展教学,效果很好。首先,我遵循课本知识内容,教会学生与人交流、自主整理书籍、班级值日等要点;之后让学生通过练习与操作,提升自身的知识应用技能;最后我特别列举出小学生生活、学习中常见的现象,要求学生判断这些现象正确与否,如“小明在班级图书馆看完书之后随意将其丢放在课桌上正确吗?应该怎样做?”等等,目的是让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不仅能明确正确的做法,还能从思想上获得提升。

三、重视校园环境对学生良好道德习惯养成的影响

众所周知,学校是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教育的机构。从生态学的观点看,校园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它有着自己的结构和功能,校园环境文化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之一,在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習惯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校园环境文化作为校园的生态系统,它的作用体现出“桃李不言”的特点,能使学生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暗示和感染。所以,在实际教学中,作为学校的教育者,我特别重视学校环境文化的设计,强化环境育人功能,使校园环境充满着道德文化色彩,“努力使学校的墙壁也讲话”,给学生营造一种高尚的、催人奋发的校园氛围。首先,我向学校建议多在校园内树立标语,宣传小学阶段应当了解的基础“道德与法治”思想与规范,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其次,我作为教学工作开展的直接人,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坚持以正确的行为规范来引导学生,让学生模仿教师,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个人道德素养的提升。

总之,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特点,多思考,多实践,帮助学生学好道德与法治这门课,使其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法律规则意识,从而实现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与法治素质的目标。

猜你喜欢
校园环境情景法治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校园环境卫生大比拼
环境设计中校园发展研究
迎接新学期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楼梯间 要小心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把美留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