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香优676作烟后稻机插种植表现与高产栽培技术

2019-09-10 02:16吴才玉
种子科技 2019年15期
关键词: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吴才玉

摘   要:在野香优676烤烟后作稻特征特性观察的基础上,提出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合理密植、科学田管、提高群体质量等烟后作稻机插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野香优676;烤烟后作稻;特征特性;机插;栽培技术

野香优676是由福建兴禾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西绿海种业有限公司、福建禾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用野香A与福恢676配组而成的籼型三系杂交稻品种。连城县常年种植烤烟1 533 hm2,为扩大烤烟后作优质稻生产,2018年引进野香优676在文亨镇、庙前镇、姑田镇、北团镇、莒溪镇等粮食主产乡镇(同时是烤烟发展重点乡镇)示范烤烟后作种植15.7 hm2,达到了较好的增产增收效果[1]。

1   野香优676烤烟后作稻机插性状

1.1   产量

野香优676在连城县4个烤烟重点乡(镇)作烟后稻示范种植,北团镇种植3.5 hm2,平均产量586 kg/667 m2;文亨镇种植4.2 hm2,平均产量572 kg/667 m2;庙前镇种植2.0 hm2,平均产量553 kg/667 m2;莒溪镇种植6.0 hm2,平均产量601 kg/667 m2,4点平均产量为578 kg/667 m2。结果表明,野香优676在烤烟后作稻表现出高产稳产。

1.2   生育期

野香优676在连城县作烟后稻种植,于6月15日播种,7月6日插秧,9月22日始穗,9月29日齐穗,10月26日成熟,全生育期134 d。

1.3   农艺性状

从表1可以看出,野香优676烟后机插表现为4个示范点平均有效穗数16.141万穗/667 m2,平均株高137.3 cm,每穗总粒数170.1粒,结实率83.4%,千粒重26.6 g。野香优676在连城县作烟后稻种植表现出分蘖力较强、株型紧凑、群体整齐、群体结构较优、穗大粒多、后期转色好的特点。

1.4   抗性

在连城作烟后种植田间未发生稻瘟病,表现为较抗稻瘟病;稻曲病偏重发生,生产上要注重稻曲病的防控。

2   机插栽培技术要点

2.1   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适宜播种期在6月中旬左右,大田用种量为1.2~1.3 kg/667 m2。采用全营养基质机播暗化育秧,秧田拱棚盖上防虫网。秧苗1叶1心期,施好“断奶”肥,每667 m2施45%复合肥5.0~7.5 kg;移栽前3~5 d施好“送嫁”肥,每667 m2施尿素3~5 kg;水管以畦土保持湿润为宜;秧苗1叶1心期用300 mg/L多效唑均匀喷施,促秧苗矮化多蘖。秧龄控制在20 d左右。

2.2   大田整地,合理密植

机械耕整要求田面保持平整,田面无杂物,移栽前沉淀1~2 d,薄水插秧,采用乘坐式久保田SPU-68C型插秧机,株行距为16 cm×30 cm,宽行窄株。

2.3   科学田管,提高群体质量

(1)合理施肥,促苗早发。充分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因地施肥。基肥、分蘖肥、接力肥、穗粒肥的用氮比例为5∶2∶1∶2;磷肥全部作基肥施用;钾肥分蘖肥施用50%,穗粒肥施用50%。每667 m2施纯氮10~12 kg,N∶P2O5∶K2O比例为1∶(0.3~0.5)∶(0.7~0.9)。具体施肥:结合整地每667 m2施碳酸氢铵30~35 kg、过磷酸钙30~35 kg作基肥;秧苗插后7~10 d施分蘖肥,每667 m2施碳酸氢铵12~14 kg、氯化钾6.0~7.5 kg;烤田结束复水时施尿素2.0~2.5 kg;进入幼穗分化2期末至3期初,每667 m2施尿素4.5~5.0 kg、氯化钾6.0~7 kg作穗肥,破口至齐穗期每667 m2用磷酸二氢钾150~200 g兑水60 kg叶面喷施[2]。

(2)科学管水,适时烤田。薄水插秧、寸水返青,分蘖期间采取浅水促分蘖,每667 m2茎蘖数达到预期的80%时,排水烤田,分次烤實,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生长中后期,除孕穗期及抽穗扬花期保持浅水层外,其他时期采用湿润间隙灌溉的水管方式,促进谷粒饱满,增加粒重[3]。

2.4   病虫害防治

推进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与专业化统防统治融合,实现农药减量控害,保障稻米生产和生态环境安全。以健身栽培等农业防治为基础,以保护利用天敌等生态调控、安装杀虫灯等理化诱控为手段,科学规范选用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对口农药。

2.5   机械收获

水稻黄熟期及时收获,采用高性能半喂入式收割机进行收割,秸秆可回收。收割时尽量做到收割干净、不漏割。

参考文献:

[ 1 ] 戴南火.长汀县烟后作稻品种比较试验[J].农民致富之友,2017(18):104.

[ 2 ] 廖玉琴,曾小梅.永定县烟后作稻氮磷钾肥料效试验研究[J].耕作与栽培,2014(3):25-26.

[ 3 ] 邹余冬,符家安,刘经虎,等.潜江市虾稻共作田杂交中稻品种比较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6(23):44, 46.

(收稿日期:2019-10-26)

猜你喜欢
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玉米杂交种金富36的选育经过及栽培技术
甘薯新品种徐紫薯1号的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
丰农啤1号大麦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