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心理危机干预

2019-09-10 13:00黄腊梅
速读·下旬 2019年12期
关键词:当事人危机防疫

黄腊梅

摘  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是一次突发的公共卫生危机事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疫战包括身体防疫和心理防疫。本文通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心理压力反应和影响,根据心理危机的界定标准,探讨心理危机产生的后果、危机心理反应阶段。对于如何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产生的心理危机反应,文章中提出心理危机干预办法和实施过程,以帮助从业人员更好的提供心理危机干预。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心理危机干预

随着疫情蔓延,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也给大众带来强烈的心理冲击,引起相应的心理行为问题。尤其是一线的医护人员、感染患者、疑似隔离群众和疫区民众。大部分人都经历了恐慌、焦虑、担忧等心理反应。国家对疫情下的心理健康问题非常重视。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对疫情下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给予科学规范地指导,减轻疫情对大众心理的干扰和可能造成的心理伤害,促进社会稳定。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疫战的战场为两方面:身体防疫和心理防疫。因受到新冠肺炎病毒的威胁,需要进行身体防疫。同时受到负面情绪的侵害,需要进行心理防疫。人的身体和心理相辅相成,如何提高心理战疫能力,共克时艰,心理疏导与心理干预尤为重要。

1心理危机

1.1心理危机的概念

心理危机指个体面临突然意外事件时,手足无措,原有的应对方式或应对资源无法解决的状况,陷入心理失衡状态中。它是一种短暂的、临时的、混乱的、崩溃的状态,当事人无法用通常有效的方法来处理所面临的特殊困难,有获得新的良性结果得潜在机会。

1.2心理危机界定标准

判定心理危机标准为:重大心理影响事件发生后,当事人用平常解决问题的手段暂不能应付或解决问题,引起非精神疾病诊断的急性情绪扰乱,导致认知、躯体和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导致身心健康问题,影响人际关系,甚至出现自我伤害的想法。为解决严重的心理危机,需要寻求心理支持以及专业人员的帮助。

1.3心理危机产生的后果

危机事件会危及生命安全或伤害,若处理不当会严重影响正常生活秩序,更会蔓延而成为社区或社会问题,处理得当,会从中吸取教训,转危为机。危和机总是同时并存,克服了“危”即是“机”。危机后身心发展的可能性为:危机后成长、复原到原有水平、幸存但心理有损、陷入崩溃状态,甚至自杀。

2心理危机的反应

2.1疫情下心理压力反应和影响。

根据中国社科院社会研究所王俊秀等人调查发现,疫情下,从民众的情绪反应来看,在积极情绪方面,民众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不强烈的乐观、平静体验居多。在消极情绪方面,有较强烈的担忧、恐惧、愤怒,而担忧占主流情绪。而卫健委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概括不同人群的心态。见表1

疫情下心理压力表现是危机事件下的正常反应,如果能在较短时期内减轻,不会妨害日常的生活、工作,不用过度担心。过度的压力会让个人对生活失去掌控感,引发生理疾病,焦虑抑郁心理问题,社会联系网络破坏,出现各种异常行为。对社会也产生不良影响,如对疫情管控不利,影响正常社会秩序,失去信任感,引发冲突行为和群体事件。

2.2危机心理反应阶段

当个体面对危机事件时,产生一系列生理、情绪、认知和行为上的反应,反应时间一般会持续6~8周。心理学家认为,处于危机的个体要经历平衡打破、尝试解决、寻求帮助、陷入抑郁或逐渐恢复四个阶段:①平衡打破:个体经历危机事件后,出现紧张、担忧、焦虑的情绪等情绪,内心平衡被打破。如听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每天确诊人数和死亡人数的增加、武汉封城、境外输入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等消息后,会表现出惊慌、害怕、震惊,担心自己会不会被传染等想法;②尝试解决:危机事件以后,个体以惯常的策略未能解决问题,于是紧张、焦虑的情绪会增加,尝试利用资源,采取各种办法解决问题。力求恢复心理上的平衡,控制紧张、焦虑紊乱的情绪;③寻求帮助:当事人尝试各种方法未能有效的解决问题,并想方设法利用各种有效资源,采用各种心理防御机制来解决问題;④陷入抑郁:如当事人采取错误的应对方式,对事件产生过度的评估和判断,就会产生极端、灾难化的负面情绪。当事人经过前三个阶段仍未能有效解决问题,就很容易产生无助、沮丧和崩溃。

心理学家黄龙杰认为经历危机事件后的心理变化历程为:不能接受、满腔愤怒、心怀期盼、忧愁沮丧、接纳事实、改变适应。

3心理危机的干预

3.1心理危机干预的概念

心理危机干预指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人或群体采取明确有效措施,使之通过发挥自身的潜能,战胜危机,恢复到其危机前的心理平衡状态,重新适应生活。个体对危机事件重新认识,对现状有把握,且学到更好的应对策略与手段来处理未来的可能发生的危机。

3.2心理危机干预方法

危机事件发生后,人们希望减小恐慌、焦虑情绪,增强控制感和安全感,增加社会支持和社会连接感,尽快恢复心理平衡。危机干预一般的工作模式为确定干预人群、评估心理危机状况、针对性设计干预方案、实施心理危机干预、小组督导。疫情下根据“人群分类”,及时评估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心理需求和心理困惑,及时识别出心理高危人群,有针对性地拟订心理干预方案,实施心理危机干预。动态评估干预的效果,做好记录和随访工作。对有极端自伤自杀或伤人毁物风险的个体,在对方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应及时报告其家属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分析原因并协调更多资源予以协助干预。

3.3心理危机干预的实施过程

心理学家樊富珉和徐凯文在《危机干预的技术规范与示范》里提出基本的八大步骤:①确保安全:进行自杀风险评估,将当事人对自身和他人的生理和心理危险性和致死性降到最小可能性,预防自杀和自伤行为,确保当事人安全;②确定问题:了解危机发生的诱发事件,从当事人的角度来确定和理解其所认识的心理危机问题,确定危机干预的目标;③评估危机:评估危机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评估主要的症状和行为表现,评估被干预者的资源和自杀风险;④提供支持:危机干预工作者积极的、无条件地接纳当事人,采用恰当的会谈技术和各种途径给予当事人心理、身体、社会支持;⑤给予希望:帮助当事人寻找被忽视的经验、物质资源和人际资源,找到应对危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⑥制定计划:根据找到的方法、资源和途径,和被干预者一起制定实现目标和计划并实施;⑦获得承诺:回顾和改善计划和行动方案,帮助求助者向自己承诺采取确定的、积极的行动步骤,坚持按照预定计划和方案行事,得到不伤害协议和不自我伤害的承诺;⑧转介随访:安排后续的干预和转介,干预者要做好“转介”的心理准备,可以转介专业督导或转诊至当地精神卫生医疗机构。

新冠肺炎传染性强,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根据SARS、汶川大地震等危机事件的影响可知,突发事件不同程度给人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如何将 “危”转为“机”。提供系统的、科学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显得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ShigetoMaeda,Kazuo Shimizu,Shigeki Minami,et al.Video-assisted neck surgery for thyroid and parathyroid diseases[J].Biomed Pharmacother,2002,56:92-95.

[2]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要点解读[Z].2020-01-28.

[3]樊富珉.“非典”危机反应与危机心理干预[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18):32-33.

[4]樊富珉.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与和谐社会建设[J].心理与行为研究(增刊),2011.

[5]樊富珉.心理咨询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

[6]王俊秀.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社会心态调查报告[J].国家治理周刊,2020(02).

[7]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的通知[Z].2020-01-26.

[8]WHO.Cumulative number of reported probable cases of severe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

[9]符国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高校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构建[J].心理月刊,2020,4(15):26-27.

[10]李杨.新冠肺炎疫情心理危机干预重点及工作方式的转变[J].四川精神卫生,2020,33(1).

[11]樊富珉,徐凱文.危机干预的技术规范与示范[M].

[12]张亚林,曹玉萍.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技术操作规范[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当事人危机防疫
“豪华防疫包”
我不喜欢你
春节防疫 不得松懈
防疫、复工当“三员”
端午节俗与夏日防疫
美国就业歧视当事人的诉讼权保障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什么是赞扬激励法?
“危机”中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