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2019-09-10 13:27于红梅
速读·下旬 2019年12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信息技术应用

于红梅

摘  要:此文简单介绍了信息技术应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关键作用,详细分析了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情况,希望能够给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信息技术;应用

面对新课标的不断推进,如何将学科教学落到实处,让学生对科学学习产生兴趣,并且真切地学习到有效的科学知识,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是所有小学科学教师都要重视的教学任务。实践证明,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应用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能优化教学内容,提升课堂效率。

1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1丰富学生知识含量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拓展课堂教学容量,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传统课堂教学中,受到时间与空间的制约,教师讲授的内容是有限的。但是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搜集更多与教学相关的素材,还能够利用多媒体技术、PPT等制作课件,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知识量的丰富。

1.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科学中包括很多抽象的知识点,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存在困难。比如,春夏秋冬的星空变换、种子的发芽与成长等,这些生活中的科学知识,教师都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引入课堂,通过影像直观地展现,小学生被生动的动画或视频所吸引,自然会对科学知识产生浓烈的兴趣,在兴趣的支配下,小学生会更加主动地投入科学知识探究与学习,从而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

1.3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中的应用,丰富了教学内容,创新了教学形式,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中开展教学,课堂教学效率会更高、课堂容量更大,学生所接受和学习的知识会更多,学习效率自然能够得到保障。

1.4教学方式的转变

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方式直接影响学生到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方式,如果还是像之前一样,教师知识讲授科学知识,学生不仅无法理解科学中的一些现象,还会导致学生逐渐对科学失去兴趣,因此,教师要以生为本,借助信息化技术是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2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2.1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科学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导入新课也是教学的首要环节。好的导入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其求知的欲望,从而促进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科学教育的目的是以问题为纽带进行科学教学,从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开始,到产生新的问题终止。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2.2理解实验现象

小学科学教学中会涉及很多实验课程,在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引入信息技术,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灵活地掌握知识。小学课堂教学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将实验内容生动地展示出来,信息技术的融入解决了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实验现象、实验理论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会更加透彻,掌握得更加牢固。如小学科学五年级种子发芽实验的教学,学生要判断中发发芽手否需要阳光,教师利用虚拟实验室,让学生在pad上通过使用NB小学科学实验app,模拟种子发芽实验,学生在实验中就能清楚地了解到种子发芽的过程和必要条件。

2.3培养学生能力

小学科学是奠定小学生科学素养、学习基础的重要阶段,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将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作为主要教学目标。但是科学课本中很多知识,仅借助教师的口头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是无法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目的的。基于此,教师必须引入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操作的机会,让学生通过网络平台搜集相关学习内容,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够增强科学教学的趣味性,还能够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和能力。如“自然界中水的循环”一课的教学,其中有关“大自然水循环的内容”是非常抽象的,特别是水循环的变化过程,小学生通过观看题本内容及教师单一的口头讲解,很难完全理解其中的内容:天上的云、空中的雨、地上的植物、大海及星辰,这些事物一同组成了一个水循环系统。对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水循环的过程,以影像的形式展示在大屏幕上:先是太陽照射大地,接着土壤与江河湖海中的水分在阳光的照耀下不断蒸发,水蒸气上升,在空中遭遇冷空气形成云,云中的水蒸气越来越多,最后在空气托不住的情况下,就会下雨或下雪。雨雪落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生动、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在观看完视频之后,教师让学生进行口头阐述,根据视频的内容,将水循环的过程在电子互动白板上简单手绘出来,并加以讲解,其他学生在这个图上进行修改和注释,从而得到完整的循环过程。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可以强化学生的科学理解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真正做到“生本课堂”。

2.4丰富教学资源

科学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多层次、多方位的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科学知识的需求。但是传统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源是有限的,一部分学生不感兴趣、一部分学生难以理解,这样教师很难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资源,通过整合网络与课本的教学资源,提升课堂教学生动性,同时引入多元化的教学内容,更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科学学习兴趣,带动全班学生学习热情。另外,信息技术还促进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整合,学生课后可利用网络平台,搜集教师布置的任务,完成学习任务,这弥补了课上教学资源的不足,丰富了自身的知识储备。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小学科学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效果得到保障,从整体上促进了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可助力我国小学科学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教学信息技术应用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探究小学科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思路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渗透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