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经典诗文诵读的指导策略探究

2019-09-10 13:27马玉清
速读·下旬 2019年12期
关键词:指导策略小学语文

马玉清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小学语文迎来了全新的教学要求和目标,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而经典诗 文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好能够满足这一需要。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对学生经典诗文诵读进行有效指导,争取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同时,也能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显著提升,从而实现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教育的双重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经典诗文诵读;指导策略

经典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将其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而且还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和文化素养的显著提升。鉴于此,广大教师必须要认识到小学生经典诗文诵读的重要意义,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予以有效的教学指导,以便最大限度的发挥出经典诗文的内在价值,从而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实际需要。本文阐述了小学语文经典诗文诵读的指导策略,仅供大家参考。

1将经典诗文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1.1有利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经典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不仅蕴含着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情感,而且还承载着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历史。将其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拓展传统文化的教育空间,学生通过诵读更能体会传统文化的优美意蕴,从而产生对传统文化的探究兴趣,进一步自觉肩负起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这对实现我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1.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新课改明确指出:“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只有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实际需要,从而推动我国人才建设的深入发展。”小学生正处于语文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必须要抓住机遇,整合所有相关教学资源,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而经典诗文诵读恰好能够满足这一需要,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诵读指导,能够让学生在经典诗文中发现更多的文化知识和语文内涵,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而且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1.3有利于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

诵读是一种眼、耳、口多种感官协同合作的学习活动,同时也是一种强调个体主观体验和感受的学习活动。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会调动全部的注意力,同时也会增强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还会使思维随着眼、口的活动而展开想象,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各个器官的协调性,而且还能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

2小学语文经典诗文诵读的指导策略

2.1激发学生对经典诗文诵读的兴趣

经典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语言简洁,意蕴深远。但是作为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靠自己的文化底蕴是无法感受到其中的魅力的。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一定的引导和鼓励。首先,教师可以利用自身的言传身教,让学生在教师的感染下体会到经典诗文的美好意蕴,这就要求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能够对经典诗文进行很好的诠释和解释,促使学生更容易感受到经典诗文的独特魅力,从而引发对诗文诵读的兴趣。其次,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关于诗文诵读的竞赛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为学生营造适于诗文诵读的情境

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通过创设相应的诵读情境来激发学生对诗文诵读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利用传统节日的契机,在向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宣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诗文的诵读。例如,在重阳节当天,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重阳节的由来及相关习俗的同时,引导学生联想关于重阳节的经典诗文,学生们纷纷发言,诵读了很多相关的诗文,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等。在这些诗文的诵读过程中,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更加深了学生对这些诗文意境的体验和感悟。

2.3传授学生正确的诵读方法和技巧

正确的诵读方法和诵读技巧对学生理解、感悟经典诗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进行诵读方法和诵读技巧的传授。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自身标准的示范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诵读方法和技巧。另外,对于诗文诵读中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教师应着重指出,以此来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例如,在学生诵读《道德经》时,通常都会采用三字的间隔停顿,但是有些地方就不能这样读,否则会影响学生对诗文的理解。如在“道可道,非常道。”一句的诵读中,教师就应指导学生应采用正确的诵读方法,即“道——可道,非——常道”,并给予相应释义的讲解,使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2.4开展形式丰富的课外诵读活动

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需要通过长期的诗文诵读的实践来实现的。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学生能够逐渐养成诗文诵读的习惯,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首先,教师可以开展“书香班级”的评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的进行经典诗文的诵读,从而在班级里营造一种浓厚的诵读氛围。另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经常观看一些关于诗词的电视节目,如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河北电视台的《中华好诗词》等,在这些节目的感染下,也会激发学生的诵读积极性,进而形成良好的诵读习惯。

3结语

综上所述,经典诗文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诵读方法和技巧,才能体会其真正内涵,从而为强化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素养创造有利的条件。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必须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加强对学生经典诗文诵读兴趣的培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诵读情境,传授丰富的诵读方法和技巧,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争取在增强教学效果的同时,也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从而为促进小学语文与傳统文化的融合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包春艳.探讨小学语文经典诗文诵读的有效策略[J].课外语文,2018(34).

[2]陈巧芸.小学语文经典诗文诵读的有效策略[J].基础学科,2016(05).

[3]杨裕华.浅谈小学语文经典诗文诵读的指导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15(02).

猜你喜欢
指导策略小学语文
区角游戏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大学生思想行为偏误与指导策略研究
小学生记叙文习作课堂指导策略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