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中文教育中的成语教学策略探究

2019-09-10 22:19贺洁瑞
速读·下旬 2019年12期
关键词:文化教学教学策略

贺洁瑞

摘  要:本文探讨了成语教学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意义,依据成语自身特点和教学现状分析了成语教学的重难点,并根据教学现状提出相应教学建议。

关键词:国际中文教育;成语教学;文化教学;教学策略

一、国际中文教育中成语教学的意义

成语是几千年来中华文化的凝练,黄伯荣,廖旭东在《现代汉语》中将成语定义为:一种相沿习用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成语的格式和意义较为固定,言简意赅,风格典雅,在语用方面与一般词汇有一定区别,成语有很大一部分从古代沿用至今,是汉语词汇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在国际中文教育中,成语教学是不容忽视的一部分。成语结构凝固,内涵丰富,语义融合能力强,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在交际中掌握并正确使用成语是检验其汉语学习成果和水平的重要标志。

汉语教学和文化教学密切相关,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教学贯穿国际中文教育始终(李东宾,赵红伟,2016:103)。而成语是中华文化的象征,在成语教学中,教师除了解释意义以外,也必不可少会提及成语蕴含的相应历史文化。由此可见,成语教学是词汇和文化教学的融合,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二、成语教学中的重难点分析

成语由于流传已久,本身的历史性十分浓重,表现力极强,也正因为此,在教学和汉语学习者使用时都存在一些困难,容易出现偏误。

首先,学习者母语与汉语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大部分成语往往都有一段典故,蕴含哲理,需要学习者了解这些成语的文化特征,了解中国文化和他们母语国文化间的不同,这样才能理解掌握这些成语。

其次,成语是词汇系统中较为特殊的一部分,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结构凝固,成语的意义表达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复杂(张永芳,1999:26)。有部分成语字面与本身意义相差甚远:如“差强人意”,本义为大体上还能令人满意,但部分学习者会望文生义,误解为“不令人满意”的意思。还有一些成语形近但意义无关联,学习者易混淆,如“不负众望”和“不孚众望”:“不负众望”是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而“不孚众望”是不能让人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由于理解意义出现偏差或使用场合错误对初中级学习者来说十分常见。除了形近成语外,还有一些意思相近但使用场合有区别的成语,比如“名列前茅”和“出类拔萃”,这两个成语都包含“很优秀,数一数二”的意思,但修饰对象却有一定的区别:“名列前茅”一般指名次,“出类拔萃”用来修饰人的品格才能,有学习者没有弄清楚修饰对象,就会出现“他的成绩一直出类拔萃”这样的偏误。辨析近义成语的使用场合,搭配对象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有一定的困难。

此外,还存在学习者对成语所做句法成分不清的现象:成语句法功能通常是固定的,比如“川流不息”,这个成语在句中做一般做谓语和定语,很少做宾语,有学习者对这个成语的句法成分没有掌握准确,就会出现“我和朋友一直在联系,保持川流不息”这样的偏误。正确掌握成语的句法成分需要学习者长期积累,培养语感,对于初级水平的学习者来说难度较大。

三、国际中文教育中成语教学的策略

1.考虑汉语学习者的母语文化背景,开展国别化教学。如汉语和越南中都有关于动物的成语,但是动物自身所代表的形象色彩由于民族信仰等原因不尽相同,比如“马”这个形象,在汉语中用来形容人才或积极进取等意思,大多为褒义,常见的有“千里马”,“马到成功”等,但是在越南语中“马”多用来形容暴躁,脾气不好的人,多为贬义,如“Như ngựa bât kham”(不堪之马)等,动物形象色彩在两民族间的差异会直接影响到学习者对汉语动物成语意义的理解(廖灵专,潘芳清,2018:147)。针对这样的成语,建议教师展开对比教学,比较两种文化中成语包含的文化的共性和个性,有侧重性地展开教学。

2.开展成语分类教学。对于有典故或历史背景的成语可以介绍历史,追根溯源,让学习者充分了解成语的起源背景;针对人们口头相传,没有典故的成语,可以使用中介语解释意思,或者类比中文和中介语中有类似表达的词汇,如学习“爱屋及乌”这一成语时,针对母语为英语的学习者,可以类比英语中意义类似的表达“love me love my dog”,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习者记忆掌握;对于描写景色或画面的成语,如龙飞凤舞,满园春色等,可采用视听结合的方法,利用Flash动画等多媒体软件,创设情景,直观展示成语所描述的画面。

3.加强成语语用功能与搭配教学。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仅满足于解释清楚成语的意思,也要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增加成语使用的比例,还要针对性的展开操练,课堂中多展开交际练习,让学生了解成语的使用场合和语用功能,能够在现实生活,在真实语境中使用成语,并且做到句法成分使用正确。

4.加强形近成语,近义成语对比教学。针对形近成语,可从字义入手,有侧重地介绍分析两个成语意义差别所在;对近义成语展开对比教学,通过例句让学习者感受相近成语在意义,语体色彩,感情色彩等方面的差别。

四、结论

成语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精髓,成语教学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地位不容小觑,学习掌握成语有助于汉语学习者更好的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在教授成语时教师应注重文化差异,针对不同类型的成语采取合适的方式讲授加练习,帮助学习者提高在实际场合中正确运用成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312.

[2]廖灵专,潘芳清.汉越动物成语的文化内涵差异对比分析比分析MB1级汉语水平的越南学生汉语成语教学[J].现代语文,2018(07):146-150.

[3]李东宾,赵红伟.汉语国际教育视域下成语教学的问题与策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29(11):102-106.

[4]张永芳.外国留学生使用漢语成语的偏误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1999(03):25-30.

猜你喜欢
文化教学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浅议文化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高中英语课堂中文化教学应关注的两个问题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浅析大学英语文化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