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2019-09-10 22:19钱敏卿
速读·下旬 2019年12期
关键词:良好行为习惯区域活动培养

钱敏卿

摘  要:区域活动是幼儿园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也是幼儿喜欢的活动,它是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以操作、摆弄为途径的自主性学习活动作为一种自主游戏,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教师通过创设合理区域环境,投放适宜的区域材料,有效引导和评价,是可以有效促地进了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使孩子终身受益。

关键词:区域活动;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也是幼儿喜欢的活动,它是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以操作、摆弄为途径的自主性学习活动作为一种自主游戏,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区域活动的开展能有效促进孩子良好个性的发展,孩子通过互相交往,互相合作,共同商讨,提高孩子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培養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创设合理、适宜的区域环境

1.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区域创设很重要

我们在活动室确立一块幼儿集体活动的场地,再根据教育的主题、幼儿的不同兴趣点在其周边设计不同内容的学习空间,形成各个区域,区域的设置要考虑幼儿进区的人数,不能太狭窄,以免发生碰撞,动静要分开,合理分隔,以免相互干扰。从而使幼儿能专注投入某一活动中。

2.利用图片、图标的进行暗示

幼儿进区需要有序、安全的环境,在每个区域中都张贴有活动规则图片。在各区入口设有进区卡的家,幼儿进入区域前,把进区卡放进“家”的房间里,当每间房间放满了卡,就是区里已经满人了,从而限制幼儿进区的人数。在娃娃家、建构区进区口的地板上贴着小脚印,暗示孩子们进区要脱鞋子,并把鞋子放整齐。为了方便孩子取放材料,形成良好的收拾习惯。在每一个装玩具的篮子正对孩子的一面贴上要放玩具的照片或图标,这样孩子就知道玩具送回到固定的篮子。

3.材料的投放

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主要在对区内操作材料之上的,各区域投放的材料都有各自的独特教育功能。合理投放适宜性的区域材料,激发幼儿在活动中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在选择材料时,应该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让孩子动手、动脑,引发思维发展的同时也养成了良好行为习惯。

我们还在投放的材料的设计上去暗示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例如在语言区投放故事材料《小猫钓鱼》,每条小鱼都要放在对应的嵌板上,活动时,幼儿把小鱼取出放进池塘里进行操作和讲述,活动结束,孩子知道要把小鱼放回对应的嵌板,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收拾习惯。

二、与同伴交往的学习

模仿是幼儿的重要方式,他们通过模仿来学习同伴的经验和行为习惯,如果他模仿的是行为习惯好的同伴,他会跟着学好,反之,模仿的是不好的行为习惯,他的行为习惯也会不好。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意愿,引导幼儿的选择、搭配同伴。如收拾习惯好的幼儿搭配收拾欠缺的;让由和气、谦让、能助人的小朋友和一名幼儿自控能力差、合作能力弱的小朋友合作玩“过家家”的游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互相潜移默化地影响,在玩耍中学习收拾的技能、养成会收拾的良好习惯;学习互相交往的技能,从而改善同伴关系。

三、教师的指导

在区域游戏开展中,教师要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和指导区域游戏活动,在确保幼儿自主学习的前提下,实现其教育目标。

1.教师的正面示范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幼儿模仿的榜样。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会模仿教师使用礼貌用语、良好的收拾习惯,也模仿教师看书、做手工等,所以教师应该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提供正面示范的模板。

2.区域游戏中教师的有效观察适时介入

每个幼儿的个性发展和能力都存在着个体差异,每个幼儿的行为习惯也各不相同。老师在区域游戏活动指导时,要仔细观察孩子的表现情况,对幼儿好的行为表现要给予及时的肯定,教师要以适合的身份和适时的时间介入引导幼儿,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的时候教师要做一个游戏的玩伴,有的时候教师是时间的调解员,有的时候教师又是一个旁观者。幼儿在活动中的问题解决后,教师就要适时地退出,而当问题矛盾增大时,教师就要选择合适的办法帮助幼儿解决。在有效的师幼互动中,帮助幼儿建立游戏的规则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活动后的评价

教师应用幼儿区域行为习惯观察记录表记录每个区域中幼儿的行为习惯情况或个别幼儿跟踪情况,有时把一些好的行为用拍图片或视频,在活动结束后会,开展活动的分享、评价活动。通过评价把一些良好的行为传递给幼儿,强化了幼儿良好行为的认,最后形成自己的内化。有的评价可以幼儿自己说,有的评价可以教师说,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说说:你在搭建广场的时候跟谁合作的?当你想用玲玲的小篮子的时候,你是怎样跟她说的?每一次活动后的评价对于提升幼儿好的行为、习惯有着很大的帮助。

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需要反复的实践和练习才会逐渐形成好的习惯。幼儿对良好行为的认知,基本上是在行动过程中进行的,不断的行动过程能促进幼儿习惯的养成,而在丰富多彩的区域游戏中习得、模仿巩固,能极大地提高练习的趣味性,使幼儿在玩中学,在游戏中掌握,从而促进幼儿行为习惯的形成,并自觉地运用到一日生活中。

我们对每个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我们作为教师应细心的观察孩子,研究孩子,为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当然,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仅仅只限于区域活动中,应当渗透于一日生活活动中,幼儿园教育要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密切联系在一起,才能更有效培养地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陈亚.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小班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幼儿教育.

[2]刘爱珠.浅析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中常规培养的有效指导和策略[J].网络.

猜你喜欢
良好行为习惯区域活动培养
刍议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中的几个转变
浅议中小学开设书法课的意义
游戏角色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作用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几点做法
简谈幼儿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浅谈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与评价
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与幼儿的主动发展研究
品三口而知味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