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探究

2019-09-10 22:19邓茜
速读·下旬 2019年12期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高职院校探究

摘  要:当前,我国老龄化的情况越来越严重,社会对老年服务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但我国目前的现状是:这方面的人才极其短缺,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高职院校在开展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时,存在师资力量薄弱、校热企冷以及养老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设计不合理等问题。在未来的实践中,学校应该加强该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以此满足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高职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探究

一、前言

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的比重作为国家和地区进入老龄化的标准,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人口数据:截止到2018年末,我国最新的老年人口数据为: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中国式家庭结构日渐缩小,社会型的养老问题则日渐突出,但是由于目前养老管理等专业方面的人才存在数量少、专业度不够等问题,很难应对目前老龄化的问题。就目前而言,中国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不足五千人,而这其中包含了三千左右的在校学生。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属于社会急需缺口人才的专业,因为该专业的发展时间不长,因此我国很多院校还没有开设此专业。开设该专业的学校,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专业就业对口率也不高。老年服务的专业人才队伍培养面临着很多的问题与挑战。

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结合的一种职业教育制度。现代学徒制是通过职业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教师与师傅的联合传授,课堂学习与工作岗位实践紧密结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一种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就是以该专业在实行现代学徒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以此让该专业学生扎实专业学识,提升专业技能,一方面重视课程体系的搭建,做好专业知识的授予,另一面要重视学生的综合质量培养,探索相关环节进行实践和考量,输出德优技高的专业型人才。

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的成因

1.人才短缺

虽然之前国家有颁布《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但是并没有对养老机构中的医护与护理人数进行规定,因此,在养老机构中,护理与医护的专业人才十分短缺,甚至有的养老院没有医生。根据有关机构的资料显示,老年服务机构中,有超过一半的专业人才会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内辞职。在此情况下,学校根据市场需求,与企业联合开展学徒制的教学模式,就是为了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以供市场所需。

2.现有人才的能力素质高低不一

虽然我们国家一直提倡尊老爱幼等优秀传统,但是需要人具体涉足还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再加上该专业对此传统的要求更高,只有尊老爱幼、富有同情心、事业心的人才可以将此工作做好。但是根据现在的实际情况,有很多护理人员不顾原则、不顾道德约束致使养老的服务水平大打折扣。因此,在养老服务的市场中,需要更专业、更理智、更有道德人才能胜任这些工作,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就由此衍生出来,该专业开设的目的就是除了给养老服务市场培育专业技术人才外,还需要同时培养具有耐心、爱心、责任心的专业人才。

三、现代学徒制的相关概念

现代学徒制的概念为,将传统的学徒教学方式与现代科学教育的教学方式相融合,衍生出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即既有学徒教学的方式的特点,也有在校科学教学的特点。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现代学徒制这种新的教学方式,主要参与方有三方:一是学校,二是学生本人,三是企业,让学校与企业直接参与学生的教学指导工作。在该教学方式的基础上,让学生拥有两种身份,一种是企业的学徒,一种是学校的学生。该教学方式的本质就是让校方与企业方共同参与学生的培育工作,以老年人的养老服务与管理工作为讨论点,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可解决问题的方法,完善该专业的缺点。

四、存在的问题

1.企业缺乏内生动力

一般情况下,企业招人主要是依靠外部渠道,例如招聘会、直聘平台、亲友介绍等方式招人。这种情况,企业一般是不需要负担任何代价的。但是在现代学徒制的教育培训方式中,企业需要付出一定的精力培育学生,目前我国对行业内的劳动者的自由流动是没有具体的规定的,因此,企业面临着“学徒”(学生)可能被挖走的风险,这直接导致部分企业对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模式没有积极性。即使有合同作为约束的方式,但是严格的来说,学徒并不是正是员工,甚至有的三方协议中有规定有责任和義务在毕业后要留企工作,单在目前的情况下,这一点很难实现。再加上在合同期满以后,学徒依然可能会跳槽,企业发现自己付出的精力与代价与收获不成正比时,也会影响之后企业与学校的合作,很不愿为现代学徒制的教育模式付出精力。

2.师资队伍整合力量不足

学校的师资力量有限,学校的老师具备扎实的理论学识,但缺乏充分的实践经验;企业中很多师傅有丰富的经验,却没有系统的理论知识,这对带学徒来说,是极为不利的。而且企业师傅在参与学徒的培育工作中时,大多是是被企业临时赋予的任务,也可能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例如企业给师傅许诺涨工资,提高待遇等等方面,他们并没有从内心深处去认识到师傅的作用,更没有认识到“师者,传道受业解惑”这一角色的真正含义。一般情况下,师傅这一角色,在企业内部承担的往往是骨干这一角色,他自己的工作量已经很繁重,这种情形下,他是很难分散出精力去思考如何给学生讲解知识,传授经验。再加上目前在行业内依然存在“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现象,师傅们在教学时,依然不会给学生传授核心的教学知识。而且目前在开设该专业的学校任职的师傅,大多是在医院或者养老院工作多年的护士、护理员等等,在一线工作的医护人员工作繁重,很难抽出时间带徒弟。

3.缺乏对企业师傅的激励机制

在自由竞争的劳动力模式下,企业师傅一般是依靠自身掌握的经验与理论知识在企业立足,这也是他们“讨价还价”的资本,完全可以凭借优越的能力跳槽到其他条件更好的企业。换句话说,当下的劳动力市场制度之下,决定了企业师傅对自身能力进行垄断是实现自身利益价值最大化的主要途径。带学徒一般是企业单方面的安排,企业师傅在学徒的选择上没有主动权。在带学徒的过程中,师傅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交给学徒照顾老年人的经验,这样会影响他们自身工作的紧张,在目前以工作成果为标准的薪酬待遇的制度之下,师傅带徒弟不但会增加师傅的工作量,还会直接影响工作的进度,影响最后的质量。再加上企业师傅即使交给徒弟所有经验与学识,徒弟也不能直接给予师傅回报,在这种不平等的关系中,很多师傅开始放弃了。通过查阅资料也可以发现,参与学徒制的企业师傅,在学徒制的参与工作中,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劳动,而企业却对这一情况没有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

4.学生自身素质不达标

据调查,目前社会上工作的主力军为80后、90后,这两代人有超过一半的人是独生子女家庭,他们从小受到家庭的宠爱,自我意识非常强,很多人的生活模式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老年服务行业属于服务业,需要极强的耐心与同情心,对于独生子女来说压力很大,这也导致很多人不喜欢、不愿意从事该工作甚至胜任该工作。

5.专业课程设计不合理

就目前而言,开设老年服务于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大多数为医学专科院校或者非医学院校,根据学校的教学特点,大致可分为两种,专科医学院注重于基础的医学护理知识与专业的护理技能;非医学的注重于服务的质量与管理的相关技能。这就导致了很多学生在毕业以后,难以根据实际的工作岗位调整自己的心态与定位,所学知识与实际不符,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容易流失,出现跨专业就业的情况。

五、改进建议意见

1.建立相应的机制

国家应该将现代学徒制的相关政策进行完善,建立责任共担的机制,坚持“合作共赢”的原则,对参与现代学徒制的企业减免税收,或者在企业的发展上,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以此提高企业对推进学徒制教学模式的责任意识。对于带学徒的师傅们增加奖励机制,对师带徒期间的职责履行问题进行考核,其中学校评分占30%;企业方评分占40%;徒弟评分占30%,并根据评分的高低评选优秀师傅,并给予优秀师傅办法证书及奖金。在学业结束以后,若徒弟仍然在该养老服务机构工作,可以采取优先配对搭档原则,让师傅与徒弟继续为一组,并对他们的业绩进行绑定,这样也有利于提纲师傅培养学徒的积极性。也可以设立专门额“师带徒”津贴补助,根据师傅带徒弟的评分进行颁发补助。

2.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可根据学生自身的发展情况与养老服务机构岗位设置的特点,双向定制一体化的课程。建议该课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以学校教导理论知识为主,主要是专业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与职业素养的培养;第二阶段学校可与养老服务机构进行交替培育,根据岗位特点开发一系列与岗位匹配度高的专业技术课程;第三阶段主要以到养老服务机构学习为主,根据学生前两个阶段所学成果开展职业规划的课程。

3.共建共享師资力量

充分整合专兼职师资资源和力量,建立学校教师定期、不定期到养老企业去学习交流的机制,企业师傅到学校补充学习理论,让老师的实践技能和企业师傅的理论都有针对性的进行弥补,把校企双方的资源优势充分挖掘和使用,在互相的交流学习中,教师和企业师傅也向着“专、精、尖”方向迈进,提升整体的素质。甚至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引进国内外的养老服务专家一起打造。

六、结论

现代学徒制的培训内容要突破机制体制的障碍,形成校企一体共商、共建、共享的康复、护理、管理等多方位的综合服务育人体系。校企本着共赢的原则,共同研究,把课程的内容、结构、育人方向与行业需求紧密相连,为国家的养老服务产业和国家的民生健康共同发力。

参考文献

[1]吴燕.教育养老的制度设计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

[2]姜婷婷.大连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

[3]马小霞.基于]马小霞.研究下职业院校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程体以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例[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9,28(01):23-26+30.

[4]吕绍玖,李彭.职业院校培养养老专业人才的困境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11):16-18.

[5]冯戴豪,龚大强,盛樑凯.民办高职在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中存在的问题——以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20,7(02):122-124.

[6]侯晓霞.高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与实践式探索与实践制中存在的[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11):32-35.

作者简介

邓茜(1980.08—),女,汉,讲师,工作单位及职务: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云南省教育厅2019年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资助”,科研课题名称: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二三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究。项目编号:2019J0299。

猜你喜欢
现代学徒制高职院校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