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权市场与要素市场化配置

2019-09-10 07:22刘闻
产权导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产权交易产权市场化

刘闻

今年来,北交所、光谷所、北部湾和广东产权承担了中产协“产权市场与要素市场化配置”研究课题,下面就调研的初浅体会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探索实践作简要汇报。

1  新时代中国产权市场的新使命

早在2013年,習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生产要素市场发展滞后,要素闲置和大量有效需求得不到满足并存”。造成要素低效率配置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率的市场平台。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这既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也是产权市场进一步完善非标资本市场功能,继续加快推动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的重要理论基础。

实践证明,中国产权市场是中国在非标准化资本交易领域的重大制度创新,它与证券市场一起,构成了中国复合资本市场体系的基础框架,有效推动了产权制度改革,为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中国产权市场推动全民所有的各类生产要素,实现市场化配置,实现资源要素化、要素权益化、权益资产化、资产资本化,既是激活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也是新时代赋予产权市场的新使命。

2  产权市场相关概念及其实现要素市场化配置的优势与路径

2.1  生产资料、生产要素与产权市场

生产资料是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生产要素是指进行物质生产所必需的一切要素及环境条件,二者要成为现实的生产要素就必须结合起来。产权交易是实现生产要素优化组合以及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有效途径。因此,产权市场应当成为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的重要制度安排。

2.2  产权市场具有发展要素市场的制度优势

(1)市场定位和市场功能适应要素市场化配置。党中央22号文件定位产权市场就是资本市场,要素交易规模在产权市场中占比不断上升。

(2)市场结构和品种体系适应要素市场化配置。产权市场的结构层次和品种体系属于非标准市场形态,而要素的非标准性与产权的非标准性基本相同。

(3)公信力和规范性适应要素市场化配置。要素市场应是政府主导设立、规范运营、具有公信力的市场,而产权市场正是这样的市场。

(4)社会性和非营利性适应要素市场化配置。产权市场的社会性和非营利性,主要表现为市场的服务性、保护性、平台性,这对要素市场化配置非常重要。

2.3  产权市场实现要素市场化配置的路径

(1)必须有前瞻的战略思维。从1993年十四届、2003年十六届、2013年十八届三个三中全会到2017年的十九大报告,党和国家发展要素市场的指导思想一以贯之,产权市场发展要素市场,目前的发展机遇可以说是千载难逢。

(2)必须有破局的战略决断。与标准化证券等市场相比,产权市场在有效扩大市场规模、强化产权市场融资功能等方面,亟待找到破局之思路。

(3)必须有实现的担当作为。要素市场化配置需要建立产权和要素一体化的新型资本市场。

第一,要求新业态。产权市场目前呈现新业态:抵押担保、融资租赁、大宗现货、投行私募类、衍生类合约(环境和知识产权等)等。基本上是要素市场功能延伸的各种表现形式,要素市场已经成为推动产权市场发展的新动力;第二,要求新模式。近年来,许多产权机构已经从单一国有产权模式逐步转变为产权要素一体化的综合交易模式;第三,要求新层次。实践证明产权和要素同属于要素大市场范畴,从这个意义上讲,要素市场是母市场,产权市场是子市场;第四,(会员管理)要求新体制。要素市场化配置应当有科学的会员管理制度支撑;第五,要求新功能。要素交易比产权交易需要更强的直接融资功能,在市场化配置中更应发挥泛金融特性,通过市场充分竞争实现规模融资。

案例:广东探索与实践

A谋篇布局

2013年,经广东省政府批准,组建了广东省产权交易集团,构建全省统一的综合型要素交易平台(18个子平台)。五年来,交易规模年均增长178%,营业收入年均增长74.44%,净利润年均增长169.90%。五年发展实践证明了广东谋篇布局的新思维是正确的、有前瞻性,提升产权市场功能、发展要素市场的顶层设计是可行的。

B谋定破局

今年,广东省产权交易集团被列为全员市场化、股份制改革、市场化选聘、体制机制创新等试点,同时被列为全国“双百试点”。不久前,经广东省政府批准,广东省产权交易集团正式更名为广东省交易控股集团,控股广东联合产权、南方联合产权、广东股权托管、广东知识产权、广东资源交易集团、广交金服集团、广交数信公司、“广东经济”智库等八大板块。

C实践模式

模式一:产权市场——省市共建。2017年,广东省国资委和广州、深圳、珠海国资委共同组建了广东联合产权交易中心,实现“六统一”,去年实现企业公有、国有资产交易金额1182亿元。

模式二:要素市场——全要素。目前,已经搭建的18个要素交易平台,市场功能逐步显现。

模式三:金融领域——泛金融。研发了五大类十多个非标金融资产交易产品,承担人民币跨境试点和银行不良资产跨境试点,累计成交量超2万亿,集团共提供直接融资等金融支持超过3000亿元。

模式四:资源配置——广东模式。广东药交在全国率先实现五个“在线”交易。平台实现交易近2900亿元,交易规模稳居全国第一位,降价成效显著,实现了“惠民、利企、保廉”的发展目标。广东药交、广东钻石、广东珠宝、广东权益都探索了解决方案。只要理解资源要素化、要素权益化的市场运作机理,把握第三方要素交易平台的运营模式,广东药交案例既然在健康医疗产业中出现、也完全可以在其他产业的要素资源配置中出现。

3  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深层原因

问题主要有三点:

(1)法律环境不容乐观。产权市场的制度基本完善,但基本没有进入法律层面,要素市场方面则更为突出。

(2)制度创新动力不足。产权市场制度创新乏力,制度的创新“短板”制约了市场发展。

(3)体制机制改革滞后。市场配置总量较少、产权市场依赖政策的惯性思维、低水平重复发展等等,都难以适应市场需要。

深层次原因主要有四:

(1)要素界定的复杂性。要素概念的宽泛性比产权更大,给准确界定其定义带来复杂性。

(2)要素质体的非标准性。现实的要素资源质体处于非均匀状态,应当属于非标准化交易。

(3)要素流转的无序性。由于要素存在非排他性,导致要素的无序流转和场外交易,造成要素低效率配置。

(4)市场制度的不适性。产权市场制度对要素进场交易还有很多不适应之处。

4  对策建议

一是适当调整产权市场定位。根据行业协会课题研究总报告对产权市场定位:“产权交易市场是国有产权交易为主、以非标准产品和非连续交易方式为企业产权交易和并购融资服务的资本市场”,是否可以考虑修改为“产权市场是以国有企业的产权和要素交易为主,以非标准化交易品种和非连续化交易方式为各类所有制市场主体提供服务的资本市场”。理由:一是应将国有企业的要素和产权同列为主要交易品种;二是“为各类所有制市场主体”服务,更符合中央文件精神;三是用“提供市场交易服务”的表述,更能突出产权和要素市场的综合服务功能。

二是复制产权市场制度。充分运用产权市场制度的可复制性,让产权市场配置更多的要素(包含公共资源等),是国家降低市场建设成本、降低市场交易成本的有效制度选择。

三是保护严格的法制环境。加快产权市场立法进程是产权行业的非常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四是大力推进“互联网+”。全力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广泛运用“互联网+”。

五是构建产权要素市场智库。搶占非标资本市场理论与宣传、智库支撑的制高点。

(作者为广东省产权交易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本文为作者在“推进产权交易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助力国企国资改革<井冈山>高峰论坛”上的专题演讲。文章经作者修改)

猜你喜欢
产权交易产权市场化
基于可交易产权的土地征收制度改革研究
西方经济学产权理论
我国国有企业无形资产产权交易关键问题及对策探究
浅议农村资产评估体系的构建
产权
互联网+背景下的黄梅戏市场化运作模式研究
“小产权”为什么“小”
公有产权与私有产权经济效率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