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乾隆通宝”钱文“通”字书写体式之演变

2019-09-10 13:45张秀民葛海洋
理财·收藏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通宝体式钱币

张秀民 葛海洋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开元通宝始铸。开元通宝的出现,开元宝、通宝圆形方孔钱之先河,宣告了自秦以来流通了八百多年的铢两货币的结束。从此,我国的圆形方孔钱多以通宝、元宝相称,亦即宝文钱的开始。它的文字、重量、形制均成为后世铸钱的楷模。清朝古币,在仿效历朝的基础上,又呈现出自己的民族特色。本文以清朝“乾隆通宝”古币为例,分析清代通宝吉币钱文“通”字书写之演变。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作为东北边防少数民族入关中原执政的政权,其政治、经济、文化在吸取继承历朝精华的基础上,又呈现出自己鲜明的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和朝代特征。笔者今从馆藏清代“乾隆通宝”古钱币“通”字书写之演变,解析其货币文字书法变化,以供各位泉友交流收藏。

公元1644年,清军攻入关内,清爱新觉罗·福临至北京,即皇帝位,改元顺治,成为清世祖。在清军刚入关时,允许明钱流通,但不久即严禁使用明钱及其他古钱,独行清钱。在北京设铸造局铸钱,于工部、户部开设宝源局、宝泉局,后随着天下统一,在各地开钱局,并铸“顺治通宝”。清承明制,仍称本朝所铸铜钱为铜钱,钱式在顺治末年以后固定正面汉字钱文,背面满文纪局。

乾隆通宝,铸于清高宗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币材多用黄铜、青铜,新疆用红铜。钱文“乾隆通宝”,楷书,直读。乾隆钱背文以满文纪局。现馆藏宝泉、宝福、宝云、宝昌、宝武、宝陕、宝南、宝浙、宝源、宝川、宝临、宝桂、宝黔、宝广、宝苏、宝晋、宝直等17个铸造局古币。馆藏乾隆通宝钱径2.1~2.6厘米,重1.4~5.5克。“乾隆通宝”该铜钱书法及铸造工艺都比雍正时更为精美。现根据馆藏铜钱“乾隆通宝”,通過整理分析发现,铜钱“乾隆通宝”之“通”字钱文书写体式大致分为以下四个类型:

第一,单点三角通。(图1、图2)

第二,单点方头通。(图3、图4)

第三,双点三角通。(图5、图6)

第四,双点方头通。(图7、图8)

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始铸“开元通宝”钱,钱文是唐初著名书法家欧阳询书写的。唐代钱币改变了秦汉以来以重量为钱币名称的习惯,开“通宝”钱币之先河。纵观清代通宝古币钱文“通”字书写体式较之历朝历代,种类、书写体式趋向多元化,之所以出现如此变化,笔者认为大概有以下原因:

第一,炉记版式的不同。在清朝,有铸造权的机关,中央有户部和工部,地方则有各省布政司。户部有宝泉局,工部有宝源局。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户部议定各省铸造局根据宝泉、宝源之例,将各省局名称一律改为以“宝”字为首,次用本省一字,于是每省设立一个钱币铸造局。“乾隆通宝”古币背文以满文纪局,共有泉、源、直、陕、福、浙、苏、武、昌桂、广、云、南、川、晋、济、黔、台、伊、乌什、叶尔羌、阿克苏、喀什、库车等24局。乾隆平定准噶尔后,在新疆设局,销毁旧有的察合台文普尔钱用红铜改铸制钱,称新式普尔钱,俗称新疆红钱。中央铸造局和各省铸造局,由于炉记版本不同,铸造古币的模板钱文书法出自不同人,导致了书写体式的不同,所以我们见到的清代“乾隆通宝”之“通”字书写体式呈现出“单点三角通”“单点方头通”“双点三角通”“双点方头通”的变化。即使同一铸造局,由于铸造版式和炉记不同,清朝通宝古币钱文“通”字也呈现以上四种书写体式。据王庆云说:“凡铸钱先凿块铜曰祖钱,乃铸无文而环者日母钱,然后印铸函方而成制钱。凡铸治之工八,曰:看火、翻砂、刷灰、杂作、剉边、滚边、磨钱、洗眼,治之各以其序。”由于炉记版别不同,导致相应工序呈现细微差别,所以清代“乾隆通宝”钱文“通”字呈现多种不同书写体。

第二,满族文化的影响。清政府是关外少数民族满族入主中原执政,为了强化其政权的合法性,清朝大兴文字狱,导致清朝文化呈现贫瘠状态。清朝文化上的贫瘠也相应影响到清朝朝政的各项政策,对货币的影响最明显反映在钱文书写体的变化。清朝钱币特点:一朝天子只用一种年号钱,虽铸量大,但形制较简朴;除个别年号钱外,一股清朝年号钱均称通宝;钱文皆为工致楷书,读法均直读,背满汉文纪局。这与文化昌盛的宋代古币钱文书写体式形成明显对比。宋代古币钱文有真、行、草三种书写体,还有皇帝御笔的瘦金体。

中国货币文化已经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它既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在中国古钱币的铸造及鉴赏过程中,文化意蕴与艺术价值都在古币上得到充分体现,无论是钱币的形制,还是币面上的纹饰图案、文字内容都表达了儒释道思想的深刻内涵,包含着传统宗教信仰、礼教观念的内蕴,寄托着古代人民崇尚自然的理念和美好的生活愿望。我们通过馆藏“乾隆通宝”古币研究分析“通”字书写体式之演变,对研究中国古钱币书体书法史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同时,文章通过“乾隆通宝”钱文“通”字之变化,将古钱货币书法呈现给广大泉友,有助于提高各位钱币收藏者的收藏境界与视野。

猜你喜欢
通宝体式钱币
王充著述意识的构建与汉代子书体式的变迁
北曲套曲体式研究述评
孙氏武学“三体”论
通宝钱制与两宋钱法及特点
Sun Yat-sen Numismatic Museum, Hangzhou
左脑风暴
谁传承了大顺通宝的基因
Scholar and East Lake
钱币保存各有法
一枚罕见的“圣宋元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