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审计转型升级:聚焦责任与战略

2019-09-10 10:14石建新王芊
中国内部审计 2019年1期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高管

石建新 王芊

[摘要]本文以突出审计重点、改进审计方法、重塑审计报告三个方面的七个聚焦为落脚点,探索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路、理念和方法,为审计人员和审计报告使用者提供参照。

[关键词]高管 精准画像 经济责任审计

权力监督的要求、强力监管的趋势、经营发展

的诉求等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内在要求,使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面临许多新的挑战。经济责任审计如何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从传统型审计向管理型和风险型审计转型升级,是公司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不可忽略的重要一环。

高质量发展需要各级经营管理者的强力推动。经济责任审计作为权力监督的手段和公司治理的工具,如果仍然停留在传统的业务、财务审计以及对内部控制的一般性评价上,缺乏对经营单位领导者管理方式和个性的刻画,那么审计发现就难以跳出操作层面的局限,就会出现责任界限划分不清、审计报告陷入雷同的情形。因此,应积极思考和探索改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方式方法,出台经济责任和高管审计有关补充规定,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全力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转型升级,努力使其真正成为公司强化管理的促进者、提高效能的推动者、价值增值的促导者、防范风险的守护者。

一、突出审计重点,提高针对性和关联度:核心是围绕领导干部“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

中央七部委及其联席会议强调,经济责任审计要在审计重点上有新的突破。

聚焦一:定位审计目标

新形势新要求下,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首先要突出权责核心。从经济责任角度看,核心是领导干部基于特定的职务而应当履行的、与经济和经营相关的职责和义务;从经济责任审计角度看,核心是围绕领导干部被赋予的经营管理权和政策执行权查找管理漏洞、纠正违法违规问题、揭示大案要案,完善、规范和改进管理,最终凸显审计的针对性和关联度。以此目标和角度切入,对领导干部进行高标准严要求的审计“体检”,切实做到问题早发现、早预防、早纠偏。同时,客观评价领导干部履职尽责的成效,认定其应承担的经济责任,为公司选拔任用、监督领导干部提供有效的手段和依据,更好地满足公司管理层对领导干部管理的需要。

聚焦二:把握内容节点

把好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关,要重点查处重大违法违规案件、重大失职渎职行为、重大决策失误、重大损失浪费和重大管理漏洞等重要事项。这就需要在审计内容的节点上有新的突破。例如,公司重要决策部署、经营方案及重点工作落实的真实性情况、主要经营绩效指标考核完成的真实性情况、业务管理当期重点关注执行情况、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及“三重一大”事项决策情况、领导干部个人职务消费情况、以往审计检查发现但尚未整改到位的重大问题及个人尚未解除或还受限制的问责处分情况。

以上内容节点应更加突出以责定审:一是对公司重要决策部署、经营方案和重点工作,要求逐项比对组织与落实情况,分析查找出现问题的原因。二是对经营绩效的考核结果,要求对保费收入、費用支出和未决赔款准备金等经营数据及或有债务进行真实性检查。三是对经营管理漏洞、业务违规操作风险隐患及领导干部在职务消费或与第三方合作事项上不廉洁的情况进行排查。此外,对于具体业务板块,也应关注相应节点。

二、改进审计方法,提升精准性和有效性:核心是“风险导向”和“跟踪审计”

中央七部委及其联席会议多次指出,经济责任审计要在审计覆盖面、审计深度和审计力度上有新的突破。

聚焦三:瞄准审计范围

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更加突出全面性、精准性和灵活性。首先,不受限于选点单位,而是突出与领导干部履行职责直接相关的具体重要事项,着力在审计覆盖面上有新的突破。其次,用审计目标导航,通过大数据审计分析,包括审计系统风险数据分析和业务、财务系统重要经营管理指标异常变动分析,在非现场远程精准锁定相关重要事项,查找经营管理漏洞。最后,大量基础审计工作非现场远程处理,机动灵活,问题清单、任务清单一目了然,大幅提高了现场审计工作效率。

聚焦四:运用双向思维

以风险和问题为导向,要善于用已查出的具体操作层面的问题来追溯经营管理问题,更要直接围绕领导干部个人被赋予的经营管理权和政策执行权等重要经济事项,有选择、有重点地查找违规违纪问题和风险隐患,着力在审计深度、审计力度上有新突破。在方法上,突出跟踪审计,运用顺藤摸瓜加追根溯源的双向思维。在此过程中,应注意三点:一是结合公司管理层当期重点关注,以发展的眼光跟踪审计基层公司在高质量转型发展中的重大系统性风险、体制性障碍和制度性缺陷。二是不过度审计,多提示风险,推动基层公司改善经营管理,促进公司业务健康长远发展。三是在责任界定时,深入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和造成的后果,按照习总书记“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坚持实事求是,宽容高质量转型发展创新中的失误,最大限度地调动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地服务公司高质量转型发展。

三、重塑审计报告,提升可读性和实用性:核心是“使用诉求”和“精准画像”

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作为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载体,需要面对审计结果的使用者,其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集中体现审计工作者在履职中的价值作用。

聚焦五:符合使用习惯

从使用者的角度来看,审计报告要进一步理顺结构,精简内容,突出重点,缩减篇幅。首先,为醒目展示,可依据使用习惯将领导干部个人情况及审计评价部分在审计报告中适当前置。其次,主要经营绩效各考核指标采用大量篇幅和文字罗列,不能直观展示变化情况,可依据视觉习惯以表格化、图形化列示。再次,主要履职情况篇幅冗长、可读性差,应重点放在典型突出、具有亮点特色的管理经验方面。最后,审计发现问题属操作层面的居多,与领导干部履职关联性不大、针对性不强,应立足管理,将已查出的具体问题进一步追溯到经营管理层面,寻找源头,并作为具体事例佐证支撑等。

聚焦六:勾勒经营画像

审计评价依据数据模型,运用画像技术,重点反映、个性评价、精准画像,应着力突出两个层面的内容:其一,使用审计评价定量指标。关键定量指标包括:重大决策部署落实率、违规率、失误率;目标责任完成率,其核心是发展、盈利、服务这三大能力建设情况;重大违法违规和损失浪费问题金额及问责处分情况;以往审计检查发现但尚未整改到位的重大问题及个人尚未解除或还受限制的问责处分情况等。其二,使用审计评价定性指标。凸显领导干部个人经营管理理念,重点强调四种意识:一是市场竞争意识,是否对标市场、奋发图强;二是法律风险意识,是否依法经营、防范风险;三是管理责任意识,是否科学决策、责任担当;四是发展增值意识,是否高质量转型发展、保值增值。

聚焦七:提升建议视角

审计建议作为审计服务职能的最终体现,不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通用条款,而应是针对被审计单位的“一剂良药”,体现问题导向和因地制宜,帮助被审计单位规范管理,明确方向。具体来讲,要突出三个特点:一是立意高。从战略发展、经营管理等重要方面入手,对于因体制、机制及制度性缺陷出现的不规范经营行为,应多进行风险提示,力求推动公司在这些重要领域有所提升。二是痛点准。围绕公司治理、市场占领、销售模式等难点痛点问题出谋划策,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可操作。审计建议不仅有高度还要可操作,使审计对象不仅明确问题整改的方向,而且明确如何整改、整改的标准、要求和成效等,最终助力公司高质量转型发展,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邮政编码:100022,电子邮箱:wangqian176@picc.com.cn)

猜你喜欢
经济责任审计高管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浅析经济责任审计的问题及对策
经济责任审计发挥国家治理作用的实现路径
论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及风险控制
新形势下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方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