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缩短220kV变电站监控信息周期的方法研究

2019-09-10 07:54周远化谢正勇朱国宾李风
科学导报·科学工程与电力 2019年10期
关键词:验收变电站

周远化 谢正勇 朱国宾 李风

【摘 要】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壮大,新建变电站逐渐增多,监控班组有时需要对多个变电站进行同时验收,传统的监控信息验收方法验收周期普遍偏长,进而延缓了整个变电站的投运,造成了大量的经济损失,因此,有必要缩短变电站的监控信息验收周期。本文以六安地区220kV新投运变电站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开发监控信息分类程序、划分责任区、建立“1+1+N”验收小组制度这三种缩短220kV变电站监控信息周期的方法,并将这三种方法推广运用到了110kV变电站监控信息的验收过程中。结果表明:通过实施新方法后,220kV变电站的监控信息验收周期由原来的160个小时缩短为135个小时,本研究将为缩短变电站的监控信息验收周期提供新的参考。

【关键词】变电站;监控信息;验收;

0 引言

根据国家电网发展的战略需求,电网规模正不断壮大,投运的智能变电站也越来越多。随着变电站无人值班的全面开展以及“三集五大”体系的深入运转,监控信息的验收直接关系到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是变电站顺利投运的关键一环[1]。信息验收工作主要分为以下五个步骤:一、变电站运维上报监控信息点表;二、监控班审核信息点表;三、五类告警分类;四、监控信息录入数据库;五、验收监控信息[2]。整个监控信息的验收由监控和主站自动化共同完成,而主站自动化完成的时间是固定的,因此,缩短变电站监控信息周期的关键在于缩短监控班的监控信息验收时间。本文以六安220kV变电站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变电站监控信息验收周期偏长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三种缩短220kV变电站监控信息验收周期的方法,并将该三种方法运用到了新投运的220kV变电站监控信息的验收过程中,效果明显,在此基础上本文将以上三种方法推广到了110kV变电站的监控信息验收过程中,效果同样明显。

1 原因分析

六安地区220kV变电站的监控信息验收周期通常达到了160个小时,本文通过“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的分类找到了造成验收周期偏长的原因,并绘制了因果图,如图 1所示:

通过以上分析,共找到导致监控信息验收时间偏长的8条末端因素

本文通过对8条末端因素进行更进一步的调查、分析、研究,找到了3条导致监控信息验收时间偏长的3条主要原因。

1.1 人工分类效率低

220kV变电站约有2000~4000条监控信息,监控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对监控信息进行分类,同时大量的机械重复性劳动会造成监控员的注意力不集中,可能导致监控信息的误分类[3],为今后的监控工作埋下安全隐患。

对于220kV变电站而言,人工分类这个环节中所产生的冗余时间很长,因此,人工分类效率低是导致监控信息验收时间偏长的重要原因。

1.2 信息干扰

变电站的监控验收信息多达上千条,其中可能存在大量的干扰信息,若监控人员未能对监控区域进行科学、明确的划分,则会导致信息干扰问题,具体包括为正常监控信息与验收信息同时出现在信息验收窗口、其他变电站事故推图干扰验收界面、正常监控信息栏被大量的验收信息冲刷以及两者光字牌信息相互影响等情况[4]。清理非验收信息加重了验收人员的负担,对验收造成很大地干扰,进而会很大程度的影响监控信息的验收时间,因此干扰信息使得验收时间拖长。

1.3 单人验收效率低

目前六安监控采用的是单人验收工作模式,在这种工作方式下,监控员既要监视电网工况,又要进行大量的信号验收工作,严重影响了验收工作的正常进行。

在验收同样条数监控信息的前提下,多人验收与单人验收存在较大的耗时偏差,因此单人验收效率低是导致监控信息验收时间偏长的主要原因。

2 对策实施

2.1 开发监控信息分类程序

针对人工分类效率低这个主要原因,本文采取的对策是开发监控信息分类程序,即通过分类程序实现将各类信息进行自动分类。

2.1.1 设计思路

监控信息分为事故、异常、越限、变位、告知五类,而不同的监控信息都含有特定的关键词,如:事故类信号(出口、事故、动作等)、异常类信号(告警、报警、异常等)、告知类信号(启动、投入等)等等。本文的思路就是基于识别信号中的关键词来进行设计,通过Excel软件自带的VBA语言进行编写,实现将监控信息自动分类为事故、异常、变位、告知四类遥信信号(越限信号为遥测信号,无需考虑)。

2.1.2 编写程序

程序的編写一般包括设计流程图、编写程序主体、程序测试、修改定型四个部分,其中程序流程图是程序设计的最基本依据,

2.2 划分责任区

针对验收时干扰信息较多会影响验收工作,本文结合D5000系统提出了相应的方法措施。

2.2.1 设计思路

D5000系统可以实现数据采集、设备控制以及各类信号报警、能帮助快速诊断出系统故障状态等各项功能。为实现实时信息的分区告警,D5000系统将所有接入变电站信息按照区域、电压等级划分为不同的责任区域,这些责任区可以是所有厂站,可以是部分厂站,也可以是不同电压等级厂站的各种组合,同时也可以根据情况对具体的某个厂站中具体一些间隔设置其责任区,这些都可以通过设置界面方便灵活的进行定义。因此,本文提出建立“大监控C”责任区,该责任区只包含验收厂站新建间隔的构想,实现实时信息的分区告警。

2.2.2 建立“大监控C”责任区

通过建立大监控C责任区,实现了验收信息的分区告警,有效缩短了监控人员与现场人员根据点号表逐一核对接入调度自动化系统监控信息时间。

2.3 建立“1+1+N验收小组制度

在对变电站进行监控信息验收时,由于监控员既要监视电网工况,又要进行大量的信号验收工作,会影响监控信息的正常验收,为了解决这个弊端,本文建立了一种新的验收制度。

2.3.1 建立思路

监控信息验收主要包括遥信、遥测、遥控信息的验收,遥信信号占监控信息的绝大部分,遥控及遥测只占很小一部分。以上五方面内容包含了变电站管理所需所有信息,具体包括电流、电压、现场设备信息、开关信息、以及各项监控画面信息等[5]。遥信信息验收主要在告警窗中完成,数量很多且需要确认D5000、主调、备调三个系统。而遥控及遥测信息主要在一次接线图中完成,虽然遥控信息较少,但操作次数多,以开关为例,一台开关需要在D5000、主调、备调及专线各分合一次,共需要操作8次,且操作过程较为麻烦,同时验收过程中如需要进行事故处理,也是在一次接线图完成。遥测信息数量少且验收简单,因此若将遥信与遥控遥测分开验收则会节约大量时间。

2.3.2 制定验收专人小组

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制定了验收专人小组的工作模式,即“1+1+N”验收模式,如图4所示。

“1”是指班长,主要负责各项组织、协调、沟通工作以及解决信号验收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1”是指遥信验收专人,主要负责遥信信号核对验收工作;

“N”是指遥控及遥测验收专人,主要负责遥控、遥测及事故处理。

当有新建变电站需要投运验收时,班长作为验收工作的协调人,协调监控验收人员、现场自动化运维人员及主站自动化运维人员。抽调一名验收经验丰富的人员作为遥信验收专人,上行政班,负责与现场自动化运维人员核对验收信号,同时,每值选一人作为遥控及遥测验收专人,负责与现场自动化运维人员联调遥控及遥测信号,电网发生事故时,与该值另一监控员配合进行事故处理。

3 效果检查

3.1 方法实施效果检查

本文将以上三种方法运用到了六安新投运的220kV石岗变的监控信息验收过程中,方法实施后的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可以看出,通过实施以上3种方法后,220kV石岗变验收周期为135个小时,相比方法实施前160小时的验收时间,验收时间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缩短,效果明显,因此这三种方法实用性很强。

3.2 推广

本文将以上三种方法推广到了110kV变电站的监控信息验收过程中,结果如表5所示:

从表5可以看出:通过实施三种方法后,110kV变电站的验收时间相比本单位原有平均水平得到了大大的缩短,同时也在向标杆单位的平均水平靠拢,因此以上三种方法对110kV变电站的监控信息验收工作同样有效。

4 结论

对于六安地区220kV变电站监控信息验收时间偏长,本文通过调查、分析,主要得出了以下结论:

1)造成220kV变电站监控信息验收时间偏长的原因有8条,其中主要原因占3条,分别是人工分类效率低、信息干扰多和单人验收效率低。

2)通过实施分类信息分类程序、划分责任区、建立“1+1+N”专人验收小组制度后,220kV变电站和110kV变电站的监控信息验收时间均得到了大大的缩短,这为监控班组的信息验收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张琦,高宏伟,沈奇明.无人值守变电站监控信息验收标准化建设[J].电力安全技术,2015,7(17):62-64.

[2] 高翔,罗俊,仲梓维.变电站监控信息接入自动验收方法探索[J].电力与能源,2017,38(7):263-267.

[3] 陈雪峰,张桂芹,刘焕聚等.变电站监控系统信息优化管理的实践[J].煤矿机电,2014,(1):97-100.

[4] 张逸婕,祁明,施伟成等.新建变电站监控信息验收方式的创新探讨[J ].电力安全技术,2014(02).

[5] 張静,朱国祥,朱涛.新建变电站监控信息验收方式的创新探讨[J].科技展望,2016(35).

(作者单位:国网六安供电公司)

猜你喜欢
验收变电站
500kV变电站的故障处理及其运维分析
变电站五防系统临时接地桩的设置
智能箱式变电站的应用探讨
110kV变电站运维风险及预防对策
刍议110?kV变电站运行维护措施
检察机关敞开大门:请社会各界上门“验收”
核电厂阀门出厂验收工作分析
阐述公路桥梁施工工艺及技术管理
高校货物采购后期执行监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