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2019-09-10 07:22程初温志萍汤其成
科教导刊 2019年27期
关键词:网络工程新工科人才培养

程初 温志萍 汤其成

关键词 新工科 网络工程 人才培养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9.09.022

Keywords new science; network engineering; talent training; innovative ability

1 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養模式

2017年2月,教育部发布《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启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建设工程教育强国。其中关于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文件明确要求在总结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CDIO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开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和实践。[1]

2 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网络工程专业正是一个典型的新工科专业,旨在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需要,为互联网及相关经济产业发展培养高质量的网络工程人才。

高等教育除了传授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更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而提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但是与众多工科专业一样,许多院校的网络工程专业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理论多,实践少”的现象:学生在校期间的工程实践机会有限;实验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有差距。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不足成为严重制约人才培养的瓶颈。

3 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

美国著名的学习科学专家和创造力研究专家科斯·索耶博士提出:“我们现在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创造力潜能,每个人的创造力潜能在正确的教育以及适当的环境中都可能提高。”[2]创新能力是衡量优质工程人才的重要依据,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

如何将创新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过程?如何统筹协调创新教育各要素的关系,形成全员参与、校企协同、相互促进的创新教育体系?这些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4 创新能力的培养措施

南京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校”)是国家“十三五”时期地方高校转型示范工程——产教融合规划项目实施高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CDIO工程教育改革”首批试点高校。我校在全国率先提出和开展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转型改革,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与同类高校公认的应用型本科教育转型改革发展的“领头羊”。因此以我校的网络工程专业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实施方法的有效性。

4.1 基于OBE教育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

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成果导向教育)是指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目标是学生通过教育过程,最后所取得的学习成果。[3]我校的网络工程专业正是基于OBE教育理念,遵循其“反向设计、正向实施”的原则,以高质量就业为导向,通过实施深度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已在移动互联网开发技术和网络工程技术方面形成人才培养优势和特色。2015-2019年连续5年成功申报江苏省“软件服务外包类专业嵌入式人才培养(网络工程专业)”项目。同时在专业发展规划上,网络工程专业一直坚持参照教育部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进行建设,积极准备参加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申请,促进工程教育专业深化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2 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

一二年级以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课程为主,面向基础知识,夯实学生知识基础,强化行业背景和基本动手能力。从三年级开始在学生明确专业方向(网络编程和网络系统)的基础上,加强专业特色课程训练,并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融入项目教学。整个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表示该模块的部分课程在理论教学基础上还配套1-2周的课程设计或实习实训。

我校的网络工程专业,在学校优质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环境、大背景下,紧紧围绕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高度重视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先后与多家行业骨干企业共建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为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基础。

目前建设的专业实验室有网络技术综合实验室、网络存储实验室、信息安全实验室、Radware智能應用网络实验室,与企业合作成立了华三网络学院、华赛存储系统与网络安全学院、思科网络学院、华为网络学院,学生可通过网络自主学习,并申请专业认证考试。依托相关IT企业的资源,先后与南京建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软国际有限公司、江苏万和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等多家国内知名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

另外我们打破传统的“3+1”模式(3年在校内学习+1年全年校外实习),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各项实习实训,实践环节贯穿整个培养过程。整个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表示为学有余力的同学制定的课外选修环节。

网络工程专业在多门专业课程中增加了案例讲解,既有效地使用传统的课堂教学、多媒体技术和项目教学等,又融合OBE理念、翻转课堂、移动教学、导生制等新兴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成就优良的课程教学效果,让学生具备扎实全面的知识储备,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4.5 开展“普及化”学科竞赛

为提高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学校出台《关于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规定》,对学生课外实践及科技活动规定:创新学分是学生毕业资格审查条件之一。网络工程专业面向该专业全体学生:

第一,依托学校的创新创业学院,在低年级的学生中开展以创新通识教育为主导、以基本技能培养为内容、以加强创新意识为特点的创新意识培训;针对二三年级学生以项目的立项、培训和实施为主导,以培养学生的项目设计开发的创新能力为目标,逐步完成学生的创新知识体系的构建。

第二,建立学科竞赛导师机制,以导师和课题为核心,以参与课题、参加竞赛同学为主体的课题小组。已多次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在“华三杯”全国大学生网络技术大赛、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网络技术挑战赛等竞赛中获得多个奖项。

第三,组织学生参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南京工程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等,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以点带面地培养学生了解行业发展、建立工程创新意识,通过各类创新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第四,牢牢抓住“江苏省‘软件服务外包类专业嵌入式人才培养(网络工程专业)’项目”的机遇,开展特色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认证考试。

5 总结

通过项目化教学、普及化竞赛等措施,我校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创新能力方面有了显著提高,学生人均参加课外各类创新与竞赛项目2.1项,多数学生在毕业时具有CCNP、CCIE、H3CTE等专业技术证书,毕业生得到企业的普遍好评。麦可思《201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本专业连续三年成为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高的“绿牌专业”,专业发展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Z].教高司函(2017)6号.

[2] 柴少明,赵建华,朱广艳.学习科学:从知识获取到知识创新——学习科学专家科斯·索耶博士访谈[J].中国电化教育,2011.292:1-6.

[3] 李志义.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成果导向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14(17):7-10.

猜你喜欢
网络工程新工科人才培养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地方本科院校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基于VR技术在网络工程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的应用研究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网络工程中的安全防护技术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