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管理工作中“人本主义”理念的 应用探讨

2019-09-10 07:22黄晔
新教育论坛 2019年18期
关键词:大学教育人本主义应用探讨

黄晔

摘要:大学中“人本主义”理念的教育对于大学的管理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人本主义”理念概念的阐述,分析了大学教育管理中人本主义观念应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人本主义理念在大学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措施,以帮助教育管理者更好的服务管理学生。

关键词:人本主义;大学教育;应用探讨

一、大学教育管理中“人本主义”理念的涵义

人本主义的概念就是人本学唯物主义,大学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给学生灌输知识为主要目的,但是人本主义的理念讲求的是将学生作为教育的中心,教育的目的和归宿,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对学识的探究,以保证自身学习过程的完整性,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学校必须转变传统管理思想和模式,加强人本主义观念的应用,在此观念之上运用合理的教学管理模式以及教学管理内容促进学生本身的知识的积累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同时人本主义提倡的是管理模式的人性化,从前传统教学模式以对学生的斥责、威胁、恐吓等为主要方式的管理模式转变为如今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人本主义观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正确全面引导学生发展,避免错误的发展方向,从而产生正向的管理效果。

最后大学教育管理应当注重学生自身的主体化,大学教育的主体以学生为主,在大学中应当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大学教育管理中将学生视为一个能动的人,而不是一个抽象的人,应当充分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同时弥补自身的不足,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化,认识学生之间的差异化的存在,尊重每个学的个性化发展,保证学生在大学教育管理中的主体地位,更多的围绕学生展开教育管理。

二、大学教育管理中人本主义观念应用所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的大学教育管理中人本主义理念得到了一定的运用,在管理教育方面也围绕人本主义理念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和创新,但是从实际运用方面,也发现了诸多问题,在此对其中几点主要问题進行分析。

(一)大学教育管理中缺乏理论实践

大学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质很强的课程,所以在大学课程教育中需要进行一定的实践过程才能让学生从中认识到知识的真理,体会到知识形成的过程。如果只是对知识进行单纯的教学和灌输,学生会觉得知识晦涩、乏味、了无生趣,死记硬背的记忆和生搬硬套的理解方式会让学生本身失去对学习的兴趣,没有在真正的层面上去掌握知识和理解知识,以至于通过了考试之后就完全忘记,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无法运用。

(二)教育管理主体性不足

大学教育管理中主体性不足是违背人本主义理念的一大关键之一,人本主义是大学管理教育的任务之一,也是根本目标。而大学教育管理中主体性不足表现在教育过程中忽视学生自身的参与,把教师的地位抬高。无法和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说教式的教育太多,让学生产生过多的反感,忽视了学生是整个教育管理过程中的主体,应当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中的所有过程。因此,大学管理教育应当充分注重主体性不足这个现象。

(三)教学手段单一化

教育手段的单一化也是大学教育管理中心的一大漏洞,传统的教育模式需要进行变革和创新,虽然学校中已经关注到教学模式和方式需要就其进行一定的转变,但是在变革过程中,虽然进行了模式等方面的创新,但是基于其方式采用的是“拿来主义”,没有就其根本和实际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因此拿来的方法所产生的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由此,教学模式又返回到了原本的传统教学模式当中。另外还有一些在教学系统中已经有了自身一定经验、地位较为稳固的老师,处于自身的资历并没有进行认真的反思,而是一味的采用老式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样也是不可取的行为。

三、加强人本主义理念在大学教育管理工作中应用的措施

(一)给与大学生足够的重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大学生本身是一个成熟、有思想、有个性的群体,在大学教育管理中应当充分发挥大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给与大学生足够的尊重和重视,让其在大学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和教师之间保持平等的沟通关系,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学校作为一个管理体系,不是一个生硬的机械系统,而是一个温暖有包容性的大家庭,让学生能够真正的认识到大学管理教育的改善,对大学教育管理给与充分的信任,从而在不断的沟通交流中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改变大学教育管理模式

在大学教育管理当中,应当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贯彻人本主义的理念,加强实践性的管理,在这样的背景下,必须改变大学教育管理模式。首先,需要从以前传统教学模式的单向灌输到如今以教师和学生平等沟通和探讨为主要模式的课堂,让学生能够贯穿整个课堂内容的教育环节,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和教师一起完成每一节课程内容的学习。同时应当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摒弃从前理论优于实际、理论高于实际的教学管理模式,让知行合一融入到现有的教学模式当中。

(三)加强人文关怀,发挥激励作用

如今大学教育的理念是一种以人为本,更多的是以一种人文关怀的理念来进行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以鼓励为主、督促为辅的教学模式,多鼓励学生以一种正能量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而不是一味的批评,形式上的鼓励除了口头上的鼓励之外,还需要重视的是物质上的奖励,以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激励评价机制,帮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竞争氛围。

结语:大学教育管理工作需要以人为本,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形成一个竞争向上的氛围。人本主义理念的运用在大学教育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教育的科学发展,加快教育的改革创新。让学生在积极的氛围中不断的自我更新、自我学习,培养健全的人格,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同时学校应当围绕以人为本开展一系列的专项工作,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同时提高学校的教学管理服务模式。

参考文献:

[1]蔡世华, 董晓曦. 浅议人本主义教育观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从新《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谈起[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25(6):60-62.

[2]普书贞.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S1):192- 194.

[3]靳蔚云, 咸本松. 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用人本主义理论和方法研究[J]. 内蒙古中医药, 2016, 35(4):109-110.

(西南大学 重庆北碚 400715)

猜你喜欢
大学教育人本主义应用探讨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对项目化学习的发展意义
生本教育理念在应用心理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农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自主学习理论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研究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调查与分析
科学管理理论和人本主义思想在某互联网公司的运用
论将中医学纳入大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ADS—B在空管中的应用探讨
生物监测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探讨
水溶性色粉在防冻液中的应用探讨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及其简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