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问题化的小课题研究选题策略

2019-09-10 10:34李少君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1期
关键词:选题高效课堂

李少君

摘要:自小课题研究概念提出以来,如何选择适合教师自己的课题研究项目一直是困扰一线教师的一大难题,要使小课题研究体现真正的价值,就要在选题中注意研究的内容以实践教学问题为主,选题角度适宜,切入点准确,以实现有效课堂的构建为基本目标;培养问题意识,使问题课题化;在具体确定课题名称时,要遵循适度原则,选择力所能及的研究方法,明确课题的研究对象。

关键词:小课题;选题;高效课堂

与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相比,小课题更贴近教育教学实际,申报小课题的教师有逐年增长的趋势。但在小课题研究选题上却存在不少问题。实践结果表明,小课题研究选题策略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研究的质量,影响着有效课堂的实现。因此,可以说课题选题与名称撰写,是小课题研究的第一环,也是关键一环,要实施好这一环,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处理。

一、围绕一个中心,形成问题库

“由于教育教学实践的不确定性、复杂性、不稳定性和独特性,教师所面对的教育实践是极其复杂的,所遇到的问题也是多种多样的。”【1】作为一名教师,天天置身于教育实践中,这是教育问题的原发地。而一线教师的精力被分散太多,能集中精力做好其中一个方面的课题研究已是极限。因此教师应坚持以校本教研为中心,切实做到“课题在教学中选,研究在教学中做,答案在教学中找,成果在教学中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将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列一个菜单,这些问题可能来自个人反思、同事座谈、学生讨论、或者来自家长反馈、学校管理要求等方面,分析这些问题的相互关系,确定问题的轻重缓急,找出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形成自己的“问题库”。这样,教师关注、追踪、提出解决某个教学问题的策略并加以实践,这个问题就可以成为课题研究内容。

以本人在形成课堂教学方面的课题为例,高效课堂教学倍受一线教师青睐,在林林总总的高效课堂教学样式下怎么才能真正提升自己课堂教学的效率?为此我在本学科的课堂上听了42节课,共6名教师,高中三个年级均有涉及。听课中,我侧重关注教师的课前三分钟的准备处理方式、课堂组织教学中课堂导入与情境创设的设计思路、师生互动情况中学生问题生成的频率和效度、教师精讲中重难点突破的针对性以及学生学法指导的层次性等方面的内容。并尽力保证有时间与精力在每次听课结束后,随机抽几个学生,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情况,同时收集授课教师的反思与教案,课后又和几位授课教师交换了意见。在此过程中发现了诸多在课堂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于是我将这些问题整理成库,进行梳理并提炼成几个小课题研究项目。

1.课前三分钟的准备工作,缺少足够的重视

有的老师在上课铃响后才到教室,本可提前准备的板书内容在上课时才进行,破坏了教学进程不说,主要是浪费了不少时间,为弥补这三分种,大多老师是压缩学生的思考时间,这极大地降低了课堂的效率,设立诸如《课前三分钟的有效利用研究》的小课题项目是对高效课堂研究的有力支撑。

2.课堂导入与情境创设缺少激情

教师能否第一时间将学生课前分散的注意力即刻转移到课堂学习中来是高效课堂成败的关键环节,而实际授课中,许多教师无意识地采用复习导入、陈述式导入等传统的常态化导入方式,也是课堂低效的原因之一。因此《课堂导入有效性研究》方面的课题研究项目是很有必要开展的。

3.教师对重难点的分析不到位

老师们在课堂语言组织上有明显的口头语习惯,甚至会形成诸如“那么、好的,接下来”等口头禅,如何减少无效重复、让重点内容的讲解更精炼无疑是提升有效课堂的重要手段,因此如《教师有效教学语言研究》方面的项目也是一线教师自我提升的主要课题。

4.师生提问的问题层次和频率

在教学中,有的老师“满堂问”、有的老师“满堂灌”。很明显的,这两种极端形式都不利于学生思维的训练与提升,而什么样的提问频率和层次才是满足本校、本班学生的需求?这就要求教师去开展如《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实践研究》之类的课题研究项目。

必须强调的是,在开展高效课堂改革实践工作中,这些问题的存在是实实在在的教学实践问题,是突破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难关,集合在一起可以形成一个较大的课题研究项目《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分则可变成一个个具体的、有操作性的小课题,教师如果有多年规划,则可做成课堂教学的系列小课题,每年选择其中一方面的问题开展研究。

二、坚持两个原则,做有价值的研究

面对诸多的可开展的项目时,教师究竟该选哪一个作为自己的小课题进行研究?结合近几年泉州市小课题申报的经验来讲,教师在选择课题时应坚持两个基本原则,力求做有价值、有意义的课题。

1.关注热点,把握当前教育的发展趋势

我们需要小课题研究成果是有研究价值的创新。当前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在众多学者、专家对教育的思考与实践后,从理论层面上提炼出的对教育问题的改革方向,从当前教育发展趋势的热点入手,是站在教育专家的肩膀上进行的研究,可让一线教师减少研究中理论方面的困扰,更专注于课题研究实践上,更容易出成果。

2.结合校情,做力所能及的研究

在确定了小课题研究的方向后,应认真思考这些问题是否可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有效解决。如能得到有效解决就确定为自己研究的小课题,如不能则暂时放一放,当然也可找其他人一起合作研究或等有能力解决时再研究,不能图省事而一味的“小”。笔者统计过本校近三年教师申报的小课题研究项目,就发现有的教师连续三年都只从事学生的调查研究,这种“讨巧”的形為只是让这位教师每年完成了课题研究的任务,得不到任何有意义的研究成果。所以教师应结合自己的研究与教学能力、学生的学业水平和最近发展区状况、学校的资金支持和制度保障力度去开展力所能及的研究。

三、把握三个关键要素,撰写合适的课题名称

进行小课题研究,教师不强求撰写详实的研究方案,但一定要知道自己要研究什么内容、清楚自己的研究对象是人或物,从而突出研究重点,明确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阶段性和最终目标,同时必须明确课题要采用什么适当的研究方法去解决问题。把握好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这三个要素,就可撰写出合适的课题名称,有利于课题研究的顺利申报。

以《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有效性行为课例研究》为例,这个课题名称中明确表明该课题为课例研究,即小课题研究中常见的行动研究法;研究对象是初中物理师生,其研究内容则是探究式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由此可见该课题研究范围适当,研究内容具体且有针对性,研究方法难度适宜一线教师参与,是一个合格的课题研究项目,而反观《英语课堂教学中采用动态教学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研究》这个项目,其研究内容“采用动态教学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就显得让人有困惑,首先动态教学法与创造性思维的提升之间的关系有待理论研究、其次创造性思维如何外显及评价也是个不小的问题,没有充分界定其研究方法,带来的后果就是研究范围容易偏大,研究方向更容易偏离预期目标,因此第个课题想顺利结题难度可想而知。

综上,教学问题化的小课题研究选题策略,实质是对小课题研究再梳理,真正实现“围绕校本教研、教学问题化、问题研究化”。合理、有效的小课题研究,使教师的研究就是教学工作,教学工作就是研究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王艳霞.教师成为研究者——基于一所中学的个案研究[M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选题高效课堂
生物学情境化新高考复习选题例析
出版社如何科学地落实好选题论证制度
新年刊
选题有误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