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策略探究

2019-09-10 10:34廖凤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1期
关键词:互联网+改革课堂教学

廖凤

“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它代表一种先进的生产力,推动经济形态不断的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在知识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教育行业深受“互联网+”的影响,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手机课堂……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对此,作为从小接受传统教育的我们该持有怎样的态度,这引发了我的思考。

2010年《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指出:“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为提高教育质量。”而关注教育质量,就要关注课程改革、关注课堂教学改革。作为一线教师,首先要立足于课堂,实施课堂教学改革。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应该怎么做?就这一个问题,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实施课堂教学改革,首先要改变教育观念。

我国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就要求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当做独立的人,完成的人,尊重他们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人格尊严、思想意识……立足于学生个体本身,为学生一生的幸福与发展奠定基础。

我想,大多数为师者都是无私地爱着自己的学生的。但我们爱学生的方式正确吗?我们班有个女孩子,来自于农村家庭,父母不识字,外出打工,便携她到城里来读书。我知晓她的家庭情况,对她要求便严格了些。奈何她底子不太好,又不够勤奋,学得也就不好。有时候,真是又气又急。有一天早晨,到了学校门口,她百般不愿进校,我听闻后,迅速赶去劝说。好不容易,才领她到了教室。这一件事,至今都让我心惊。以前天真烂漫的一个孩子,怎么才到三年级就不愿意进学校了呢?她在班级里真的得到幸福与发展了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在信息化、网络化的今天,教师应充分运用网络,如参与网络教育培训;与同行、学生、家长充分交流;以开放的心态来对待各种教育理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懈努力。

二、实施课堂教学改革,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好课”首先应当是有效的,要实施有效教学,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学生是完整的人,有独立的思想意识,对很多事情、知识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上网搜集资料、运用旧知、逻辑判断、与同学父母讨论交流等各种方法来学习,如我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學中,在布置预习课文的同时,发给学生导学单,让学生根据导学单来预先学习。并且,我鼓励学生认真思考,大胆提问,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问题来进行教学。

(二)先教后学——以教导学。

很多时候,学生受到自身知识结构的限制,不能独立自主地学习,并且学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不能由着学生天马行空、随心所欲地只学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而偏离了知识的重难点。这时候,老师的教导就尤为重要。如,在讲授《草原》一课时,学生对“作者是用什么顺序来记叙这次草原之行的?”这一问题认识不清,我就引导他们去梳理文章内容,让学生抓住“在什么地方”、“谁做了什么”、“什么时间”来寻找答案。

(三)适时复习,学以致用

温故而知新。根据艾宾浩斯遗忘规律,我们知道,如果对学过的知识不及时加以复习,就会遗忘。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总是鼓励孩子们联系旧知,把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加以联系,直至熟练掌握为止。如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时,学生提出“重阳节是老人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会登高、插茱萸,以表达对老人的尊敬、孝顺。”我便趁机让学生回忆、搜集我们所学过的尊敬、孝顺老人的古诗,再鼓励孩子们就这一首诗发散开来,给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写一段话。

新课程改革提倡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师生之间是一种教学相长、相互促进的合作模式。先学后教、先教后学就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两大着力点。

三、实施课堂教学改革,要充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弥补了传统教育“你说我听”“一言堂”的缺陷,利用画面、声音、视频等资料,让学生在突破了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充分调动了学生视觉、听觉、感觉等体验,有着无比的优越性。

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从教师的活动方面来看,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来实施教学,如ppt、电子白板、微课、慕课,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学习;课后还可以通过聊天工具、网络平台给学生布置作业、评价学生学习情况、与家长交流沟通、上传学生所需的资料和课件等;老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实时摄像,将录像上传到网络平台,让有疑惑的学生去复习,减少老师重复性的劳动。

从学生的活动方面来看,学生可以从网络平台下载自己所需的资料、老师布置的作业、与老师同学交流学习的问题、完成小组学习任务等。

当下享有盛名的“翻转课堂”便是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典型。“翻转课堂也称“颠倒的课堂”,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一个山区学校——林地公园高中,是一种革新的教育模式:把原来在教室里进行的教学挤出去,将学生课下进行的活动提上来,通过网络学习,与同伴、老师一起讨论,运用知识。经过这样的翻转,课堂上的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按照自己的进度自主学习,灵活运用,老师成为学生实践的参与者和见证人。”

四、实施课堂教学改革,要尊重学生的体验。

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孩子,听老师说蝴蝶的成长过程,由卵怎样变为幼虫,由幼虫怎样变为蛹,由蛹怎样变成蝴蝶后,就到树林里去寻觅;不久,果然找到了一个蛹,便把它取回了家。不几天,蛹上就真的出现了一道小缝,那里面一个小小的脑袋果然突了出来;过了几个小时,他发现那脑袋还在拼命挣扎,想挤出那个束缚它的壳,可是就是不能突破。好心的孩子,便拿把剪刀把蛹剪开……然而,他等啊等,等啊等,就是没能等到美丽的蝴蝶!

生物学家说,蛹化蝶的过程,只能依靠生物自己亲身走过!学生的学习、成长、发展其实就是一个蛹化蝶的过程。学生要得到真正的发展和成长,必须依靠自身的不断实践,不断体验。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说:“要培养孩子个性化的朗读。让他们自身对文本有一定的理解和感悟。不要用老师的理解去代替学生的读。”其实,就是在尊重孩子自身的情感体验。

我有幸曾经听过北京市海淀区翠微小学的一名四年级语文老师做的研究报告。在进行《桥》这个单元的教学时,他让学生通过读桥、画桥、做桥、走桥等各种形式,让学生充分去理解桥,去感悟桥,去体验桥。后来学生激动地说,这是一次终身难忘的课。

我想,这位老师,一定深谙学生发展特点、发展需求。光从这一点来说,他就是一位以生为本的老师,一位敢为人先的老师,一位值得我们学习的老师。

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是一条漫漫长路,但我想,长路的尽头应该是似锦繁花。“非常之观在险远,故非有志者不能至。” 老师之于课程教学改革无异于蛹化蝶,但如果没有亲身经历化茧的煎熬与忍耐,何得羽化成蝶的翩跹与曼妙?

猜你喜欢
互联网+改革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就是涨价吗?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