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手段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19-09-10 12:34吴希琴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1期
关键词:整合策略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吴希琴

摘要:实验是初中化学学科的重要教学内容,影响着初中生动手实践能力的發展,决定着初中生的化学思维发育情况,是培养学生化学素养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活动。因此,初中化学教师要积极保障实验活动的教学课时,同时还可尝试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来优化化学实验的现象、效果与操作步骤,进一步完善学生的化学思维结构。本文将从以信息技术优化实验教学情境、以信息技术优化化学演示实验、以信息技术优化化学探究实验三个角度来分析初中化学教师应该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发挥信息技术的多重功效。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信息技术、整合策略

常规的初中化学教学比较看重理论知识的传递情况,忽视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认为实验教学耗时、耗力、耗材,所以出现了“阳奉阴违”的问题,并未将实验教学落到实处。针对这一现象,新课改着重强调了“实验是化学的基础”这一学科特性,希望初中化学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实验教学,切实保障实验活动的质量。其中,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各行各业都在积极借助信息技术来实现有效改革与结构转型,而这一时代特性就促使信息技术逐步成为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同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因此,初中化学教师要积极借助信息技术来组织实验教学,切实完善学生的化学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一、以信息技术优化实验教学情境

建构主义认为在实际情境中导入新知教学更易于学生建构知识意义,使其自主串联旧知与新知,促使学生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同样需要以情境教学来整合化学知识,引导学生积极应用理论所学来展开实验探索,促使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操作步骤来推测化学结论,生成化学知识。为此,初中化学教师则要积极借助信息技术来创设实验教学情境,以生动、直观、丰富的情境活动来唤起学生的多维思考,促使学生积极投身于实验探究活动中。

就如在“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一课教学中,笔者就借助信息技术呈现了地球的自然条件与月球的自然条件,着重突出了地球适宜人类生存的基本前提是氧气,同时还以信息技术呈现了在氧气含量充足以及缺少氧气物质条件下的植被生长情况,让学生们充分认识到了氧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再以燃烧现象、食品变质等学生十分熟悉的生活现象全面调动了初中生的多维思考。在这些信息资源的驱动下,本班学生都对氧气这一化学物质产生了浓重的好奇心,而这就切实优化了实验教学情境,便于学生积极展开化学思考,产生强烈的实验操作欲望。接下来,笔者就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组织了分组实验,借助信息技术整合了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注意事项等理论知识,便于学生积极利用这些理论知识展开实验探究,切实丰富学生的动手实践经验。

二、以信息技术优化化学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一般是由教师独立完成实验操作步骤来呈现实验现象、操作程序与学科结论的一种实验类型。但是,我国初中学校普遍存在大班额特点,这就意味着初中化学教师在演示实验活动时,会存在视线盲区的问题,而且有不少实验的现象并不明显,且时间短暂,很可能在学生还未观察到有效结论时便已消失。针对这一问题,初中化学教师可以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来优化演示实验的教学效果,以多媒体技术呈现清晰、完整、直观的实验操作程序与实验现象,便于所有的学生都能及时获取有效信息。

就如在“木炭的吸附性实验”教学中,笔者就提前利用微课设计软件录制了利用木炭吸附杂质的实验过程,积极展示了木炭的吸附性特点。然后,笔者就在化学课上播放了这一微视频资源,让位于各个位置的学生都能积极观察木炭的吸附性特点。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笔者使用了近景拍摄手法,突出了木炭吸附性实验的每一个操作要点,所以学生们十分有效地把握了木炭吸附性实验的操作步骤与实验现象,了解了木炭的化学性质,及时补充了实践认知。这就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优化了演示实验的教学效果。另外,笔者还会将各个化学演示实验视频组建成一个化学教学资源库,与学生共享这一化学资源,希望学生们可以积极展开自主学习,完善实验探究。比如,在初中阶段的化学学习过程中,固体药品的取用与液体药品的取用十分重要,几乎每个实验都会涉及。因此,笔者便以信息技术整合了这两个基础实验技能的操作步骤,既有文字说明,也有图片、视频演示,便于学生及时利用这些数字化资源取用化学实验药品,更快速地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以信息技术优化化学探究实验

探究实验是随着新课改越来越看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逐渐形成的一种实验教学方法,是由学生们自主操作化学实验、观察实验现象与提炼化学实验结论的方式来组织的实验教学活动,看重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与创新能力。面对这一现实需求,初中化学教师也可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来优化探究实验的操作程序与教学效果,保证每一轮探究实验都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化学认知。

就如在“硬水、软水的检验”实验教学中,笔者就鼓励本班学生自主利用信息技术展开实验探究,通过互联网学习硬水、软水的检验方法,以便积极在化学实验课上展开有效探究。再如,笔者也会经常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来建立虚拟实验室,通过信息技术来显化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不断深化初中生的实验认知。比如,在“测定稀盐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溶液pH的变化”实验教学中,笔者就引导学生利用数字化实验技术来测定了稀盐酸滴入碳酸钠溶液的pH值,借此生成了实验数据曲线,引导学生分析了碳酸钠溶液pH值的变化过程,由此引导学生展开了实验探究,强化了初中生对化学模型的认知程度,希望学生们可以掌握更加先进的实验技术。

总而言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实验活动可以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化学认识,促使学生积极展开化学探索,优化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为了进一步发挥实验教学的育人功效,初中化学教师则需积极借助信息技术的多重教育功效,切实优化实验教学的质量与效益,为学生的长足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军赫,刘艳.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8(10):44.

[2]黄郁郁.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实验课中应用的案例研究[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8(18):60-61.

猜你喜欢
整合策略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小学数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整合策略浅析
谈小学作文教学方法的整合
例说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整合策略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