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专业阅读对学生整本书阅读的促进作用

2019-09-10 12:34尹剑锋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1期
关键词:习惯教师学生

尹剑锋

摘要:阅读是语文教育的重要方法,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根本方法。进入高中后,学生学习的语文内容呈现多元化的特点,文言文、古诗词、现代诗歌、散文、传记、新闻等体裁的作品应接不暇。这些作品中蕴含着大量的知识,需要学生有充足的阅读作为支撑才能有良好的理解。再者,高中生进行大量阅读也是丰富见识,开拓视野,增长技能的重要途径。因此,高中必读书目成为了学生重要的学习内容。但是,由于学生存在阅读时间缺乏,阅读能力欠缺,却独习惯不强等特点,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够进行良好的阅读。因此,教师的专业阅读对于学生整本书的阅读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

关键词:教师;专业阅读;学生;整本书阅读;习惯

高中阶段,学生需要完成大量的课外阅读任务。但是由于学生课业负担中,阅读时间有限,阅读能力还比较欠缺,因此不能对于阅读内容有很好的掌握。教师作为学习的“过来人”,知识广泛,阅读经验丰富,阅读习惯良好。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及时解决阅读中遇到的困难。所以,教师的专业阅读对于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笔者就以《论语》和《红楼梦》为例,对教师的专业阅读对学生整本书阅读的促进作用进行探究。

一、激发阅读兴趣

《论语》和《红楼梦》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文化典籍,它们内涵深刻,影响广泛。《论语》是儒家“四书五经”之一,在古代诗科举考试的重要考察内容;《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之一。阅读《论语》和《红楼梦》,是课标的要求,更是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必不可少的环节。

但是,由于古今文化差异、阅读能力局限等原因,学生在理解这样的经典时有很大的困难,这就造成他们兴趣不足,热情不高的现实问题。这时,教师专业阅读的促进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教师先读,可以从最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角度入手,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阅读《论语》时,笔者先从《论语·宪问》中的“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入手,让学生针对孔子的“以直报怨”和老子的“以德报怨”展开辩论。一时间学生言来语往,唇枪舌剑,争得面红耳赤。接下来,以一则小故事“祁奚外举不避仇”来启发学生,学生意识到,祁奚是本着公正公平的原则推荐解狐的。这样,学生就对“以直报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孔子的言论也就有了探究的兴趣。

教师的专业阅读因为结合了自己的阅读经历和感悟,往往可以生发出多种灵活的导入方式。除了上述常见的“章节导入法”,“悬念导入法”“影视导入法”“情境导入法”“续写导入法”等等也非常常见。

其中的“续写导入法”,是从整本书中抽取部分内容,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对接下来的内容进行想象,尝试加以续写。这种方式可以将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很受学生欢迎。比如在学完课内所选的《林黛玉进贾府》之后,笔者让学生尝试续写接下来的内容,学生写的五花八门,有的续写简直匪夷所思。这时再将原著的相关内容展示出来,原来是袭人当晚探望黛玉,两人闲话白天宝玉“摔玉”之事。这一段,一来突出了林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二来侧面展示了宝玉离经叛道的思想状况,三来袭人正式登场,寥寥数语显示了其处事之细心得体,勾勒出一个大丫鬟的形象。这一分析比较,学生体会出了《红楼梦》的艺术魅力,热情高涨。

二、指导阅读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读书是要教给学生的。”高中阶段,学生的课业负担繁杂,很难有固定的时间进行大量的阅读,因此也很难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对于书本已经有了完整的阅读,具有成熟的阅读经验。所以教师结合学生根据自己的学生状况和阅读特点,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就能避免学生流于形式,保证阅读的实效性。

例如,在阅读《红楼梦》时,面对这样的鸿篇巨著,笔者将自己的阅读方式在学生身上进行了“再现”。首先,要提纲挈领,先不看内容,而是拿出时间专门阅读甚至背诵回目。

这一读,学生有了最粗浅的认识和感悟,这时,放手让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心得收获。有的学生说:“这样的大部头大著作,没想到故事却这样紧凑,六十五回‘贾二舍偷娶尤二姨’,到六十九回‘觉大限吞生金自逝’,尤二姐的故事就结束了,而其中还有尤三姐的故事。秦牧先生在说:‘一座大山上有一小堆乱石,并无损于大山的壮观。但如果一个小小园林中有一堆乱石,却很容易破坏园林之美。’《红楼梦》是用设计园林的匠心去塑造山川河谷!”有的学生说“看回目,总有一种喜与悲相续,生与死相邻的感觉。一边是‘贾元春才选凤藻宫’,贾家大喜;一边是‘秦鲸卿夭逝黄泉路’,秦家家破人亡。一边是‘闲取乐偶攒金庆寿’,过生日;一边是‘不了情暂撮土为香’,祭祀死者。这样的回目还有几个,这大概也是作者思想观念的一种体现。”有的学生说:“这些回目,形式整齐,对仗工整,特别是‘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滴翠亭杨妃扑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还很有诗情画意,真美。”

除了“回目研读法”,笔者还尝试过“反向阅读法”“精华萃取法”“想象对比法”等,由于教师先读,在学生阅读中能够给予有效帮扶,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三、深化阅读理解

经典作品篇幅长、内涵深刻,需要反复地阅读与研究才能获得理解。《论语》和《红楼梦》都是内含非常深刻的经典。学生在阅读时要经过多方面的思考和探索才能理解。所以教师要开阔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反复解读作品,“于不疑处有疑”。

例如,阅读《林黛玉进贾府》时,学生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先后出场的几个主要人物身上,对“摔玉”这个意蕴丰富的高潮情节注意不足。结合自己专业阅读的积累和体验,我特意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贾宝玉为何突然问‘有玉没有’,这反映了他的什么心理?”“林黛玉‘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的回答是否得体?”“脂砚斋这样评价林黛玉的回答‘忽将黛玉亦写成一极痴女子’,黛玉‘痴’在哪里?”通过讨论,加上老师的点拨,学生意识到:林黛玉的回答,正是遵循了她一开始的原则“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小心谨慎,举止得体;贾宝玉对于只有自己衔玉而生不但不以为荣,反而备感孤独落寞,足见他离经叛道,质疑天命,渴望平等;二人心有灵犀,也为以后的爱情纠葛埋下伏笔。这是超越平庸、探究深意的思考和认识,离不开教师专业阅读的启发与引导。

综上所述,由于学业的负担,时间的有限,整本书阅读对于高中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困难。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帮助学生有效完成阅读,离不开教师的专业阅读。正如朱永新教授所言:“有些教师,则能够复活知识,让知识还原到它最初被发现的状态,让学生能够经历科学家当初发現知识时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发现知识,而不是被动记忆和接受知识。教师这种复活知识的能力,与教师的专业阅读是分不开的。”以教师的专业阅读指导学生整本书阅读,用学生的整本书阅读促进教师专业阅读,才能实现师生双赢。

参考文献:

[1]王贵君,马新报;阅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J];中华少年;2018年13期.

[2]毛静,基于阅读视角的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问题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8年09期.

[3]李金云,李胜利.整本书阅读教学实施的三重视角[J].语文教学通讯,2018(29):24-26.

[4]秦牧,《散文创作谈》

猜你喜欢
习惯教师学生
习惯
上课好习惯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赶不走的学生
好习惯
秋天在哪里
学生写话
美育教师
聪明的学生等
增进健康的8个好习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