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点拨—探究”为核心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方式

2019-09-10 15:16李建民
天津教育·上 2019年9期
关键词:科学探究课程

李建民

新的小学科学教程标准指明:“相关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得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培养人才的需求,所以小学的科学教材逐渐加大了关于科学实验、自主探究的相关内容。在教师的指导和点拨下,学生开展有效的科学探究学习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至关重要。探究活动是人类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一大途径,当然,探究也可以给学生们带来不同的收获。如果学生们从小就接触过探究活动,沉醉于探究活动,有过探究经历和体验,那么他必将对探究活动印象深刻,且在未来的成长中,越发重视探究,对于发现生活中美好时刻的感觉更敏锐,更充分地体会人生真谛。作为小学的科学课程教师,在日常的科学教学中,注重选择有价值的观察和实验探究活动,加强对学生们的思维训练,进而激发学生们学习科学的兴趣,方便学生们对于科学课程的理解,有助于学生们形成良好的观察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一、培养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他们的情感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学习活动中积极向上的情绪有利于增加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在小学科学课程的日常教学中,科学教师们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措施,最大限度地带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氛围,刺激学生们的感官,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作为科学课程教学的基础,培养学生对于科学课程的兴趣至关重要,只有在有了兴趣的前提上,学生们才会发散思维,去学习,去了解,去解决问题。如果学生们对于科学学习毫无兴趣,那就更别谈往后深入的学习了。

例如,教科版科学教材分别以不同的单元,向学生展示有关植物、动物、天气环境、地球、宇宙、电学、力学、物质变化等科学知识,就是向学生们灌输生活中科技的思想,在生活中去发现科学科技,所有的科技都源自生活。学习亦是如此,在生活中就能观察了解并学习,何愁课堂上学生们没有兴趣学习呢?在科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们要多向学生们讲解一些有趣的科学问题,能够被学生们所接受的科学知识,针对不同年龄阶段要有不同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们的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科学知识教学。先培养起学生们学习科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才方便教师们开展日后更深层次的教学。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善于提问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中,通过观察发现问题,从而提出问题,是学生们观察力敏锐的一大重要体现,也是学生们具有实践和创新意识的体现。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师们应当重视培养学生们发现问题并敢于提出问题的能力,并且着重培养学生们的自主探究能力。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师们应该积极主动地创造情境引发学生们的思考,进而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课题。

例如,教科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声音》一课,学生们观察到课桌上摆放着的各种各样能够发出声音的物体,立刻就会想到关于研究声音如何产生的问题,学生了解了关于声音的强弱和高低的相关知识,也就会促使学生们提出关于声音的问题:“声音如何传播?”“为何不同的物体声音各有不同?”“人类是如何能够听到声音的?”“声音有哪些划分”……接下来,就需要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师们进一步引导学生们对以上问题进行整理和分类,让学生们分清问题主次,先后顺序,以便明确人教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章中的重点研究问题。

例如,教科版科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一课的学习中,展示了拱形、建筑框架、高塔、桥的形状和结构等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多媒体幻灯片中给学生们展现出赵州桥、卢沟桥、南京长江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青岛海湾大桥、港珠澳大桥的形状和结构,展示故宫、巴黎圣母院、长城、埃菲尔铁塔等各种风格的建筑,让学生们仔细观察并思考:“为什么不同的建筑有不同的模样?”“建筑结构和风格的不同是否与材料的选取有关?”“建筑风格的不同是否取决于力学结构?”只要科学教师们积极主动地为学生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思维活跃的空间,就一定能够引导学生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能力的提升。

对于学生们所提及的问题,科学教师们不能有所否定,都要有相应程度的肯定,以免打击学生们对于科学学科学习的积极性。科学教师们积极培养学生们对于自然科学的兴趣,学生们将受益终身。

三、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在教科版科学教材整个三年级上册、下册的第一单元内容中,有关于植物的科学探讨占据很大比例,学生们可以了解天气与植物、人类和植物之间的关系。在引导学生们积极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我们要让学生们投入实际的实践中。教师们可以通过养殖一些植物,将它带上课堂,让学生们仔细观察植物的形态、生长状况等植物情况,深化学生们的自主探究能力,积极鼓励学生们在课余时间也养殖一些比较容易成活的植物,将观察和自主探究深入生活中,在生活中观察植物,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们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养殖和观察,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

例如,教科版科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电磁铁》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实验材料制作的电磁装置,去吸引大头针,最后发现电磁铁吸取大头针与传统磁铁吸取大头针的数量大不相同。由此引发思考,为什么同样作为磁铁,吸铁能力却不同呢?再通过学习章节中的小节,让学生们去了解电磁铁的性质、磁力、极性和应用,最后让学生们对之前提出的问题,作出自己的解释,而教师们可以让学生设计实验或者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大家的想法是否正确,找到正确的解释。

四、引导学生密切联系生活,培养科学质疑能力

科学总是在质疑中中取得进步,在批判中获得发展,当然,科学的质疑是建立于理性思考基础之上的怀疑。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探究中,我们要重视学生质疑和评判意识的培养,要对学生经常提出以下问题:我们怎么知道这些科学规律的?有哪些证据可以证明这个规律?解释这些现象的理由有哪些?你觉得还有更好的解释方法吗?这样,在多问几个为什么的基础上提出探究性的问题。在小学科学的课程中,帮助学生们理解并解释自然规律和自然现象也是科学课程教师们需要完成的日常工作。灵感源于生活,成长源于点滴,人们创新创造的前提都是善于观察生活现象,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观察自然现象。观察自然现象,了解自然规律,会给学生们日后的发展提供巨大帮助。所以,在科学课程的日常教学中,教师们应当有有意识地让学生们尝试理解和解释一些自然规律,以拓展学生们的思维,打破思维固化,培养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模式。只要学生们可以积極主动地思考和表达并进行活跃的辩论,这就达到了科学教学的目的。

例如,科学教材《不平静的地球》一课中,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内部构造以及地震和火山的相关情况。科学教师在进行这一章节的教学时,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地震或者火山喷发的视频资料,让学生们亲眼目睹地震或火山喷发的场景,然后让学生们踊跃发言提问,例如为什么会发生地震?怎样将地震危害降到最低?教师们就可以就学生们的具体问题进行详细解答,以便于引导学生们了解自然规律。

五、明确教师身份定位,处理好“扶”与“放”的关系

探究教学的典型特征就是创设特定的学习环境,以学生作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定位要准确,才能成为学生探究学习的推动者。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负责讲授的“传授者”身份,而成为学生的探究合作学习伙伴,必要时候成为点拨者,强调参与但是不强调干预,给学生充足的空间。但是我们小学科学探究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就是如何巧妙处理“扶”与“放”的关系,怎样才能够使开放性课堂的度在合理范围内?教师在探究教学模式下,不再主导课堂,但是不代表教师的作用就被削弱了,而是教学指导更具有针对性。如《电磁铁》的课时教学中,首先简单介绍电磁铁工作原理,之后就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电磁铁制作中,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强化巡视指导。我在指导这一环节的教学活动中就发现学生在自主制作中成功率比较低,有的学生没有固定导线两端,导致导线松弛和铁钉连接不紧密;有的学生没有减掉导线两端的胶皮,因此无法通电。学生因为实验过程中出现种种困难,致使不能顺利地完成探究。针对以上比较集中和突出的问题,我就利用演示实验的方式明确实验步骤,对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做出说明,实现对学生的指导。

处理“扶”与“放”的关系要求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正确对待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指导的问题,基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水平做出科学考量。当然教师也要避免指导过度,时刻关注课堂教学活动的探索性。

六、注重课堂讨论教学,使学生积极地交流与沟通

在小学科学课程的教育教學中,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需要对教学内容的合理设计,还需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与环境,积极地开展课堂讨论教学,能够让学生之间相互地交流与沟通,以团结合作为主要的核心内容,使学生能够积极自主地参与讨论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具有针对性地对问题展开展探究与思考,在各位同学的相互配合下,用理论知识解决出问题,从而得到了最终的结论。并且,注重课堂讨论教学,能够充分地体现出科学教学在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的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从而提升整体的教学效果。

(一)营造良好讨论空间,对学生正确地引导

对小学科学的实践教学,最常见的就是实验教学,主要是根据班级学生的人数划分成4人讨论学习小组,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实验。但是,对小组划分的过程中,会受到出学生个人因素的影响,使小组成员的划分产生了局限性,最好的划分方法,就是根据学生的综合能力合理地划分,能够使小组内的学生之间产生互补的关系,以此形式,不仅能够提升整体学生的综合能力,还能够在良好的氛围下,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展讨论教学活动,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具有目标与针对性,能够对详细的问题进行有效处理。如果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发生了无法处理的问题,就需要教师能够积极地对学生正确引导,鼓励学生能够多角度、全方面地对问题进行分析,才能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受到局限性的影,从而对问题有效地解决。如果依然无法解决问题,那么就可以进行课堂的集体讨论,在学生们的讨论中,教师要对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地观察,使教学对学生能够详细了解,引导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能够学会举一反三的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二)讨论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

开展讨论教学,对重点、难点的知识内容进行讨论,使其开展的中医基础,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利用自己所学习与掌握的知识内容积极问题,并且在讨论的过程中,还能够抓住讨论的重点,能够通过不断探索与学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除此之外,对讨论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主要是以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出发点,使选择的讨论内容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积极自主地参与到讨论活动教学中,使两者充分融合教学,才能发挥出更大的教学效果。当然,在实验教学中也会与遇到一些突发情况,会使讨论内容与学生的思维发生了冲突,影响到学生参与讨论的学习热情。那么就需要教师能够起到正确引导的作用,控制课堂讨论的节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综合评价

教师是学生习、成长的引导者,得到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在学生的心中有高大的形象,教师所说的话学生都会认真听取。那么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能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帮助。尤其是讨论教学完成后,需要教师最出客观性、合理性的综合卷评价,在学生激烈的讨论过程中,不能对学生发出制止的指令,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果学生在讨论中观点不同而产生了火花,需要教师能够正确引导学生,既培养学生团结友好的合作精神,又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把所掌握与学生的知识内容灵活地应用,掌握正确的学习技能。讨论完成后,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量与评价,不仅是对小学科学讨论教学的总结,更是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认可,给予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促进学生能够积极自主地学习。

七、结语

一个有着探究体验的人,无论是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发现一般人所不能发现的惊喜和乐趣,解读出个性魅力与众不同的意义。根据学生探究能力的不同水平,科学教师们要开展不同的探究实践活动,以此满足不同的需求。不仅要引领学生们了解科学、探究科学,更要注重探究活动的实质性效果,让学生们从科学课程的学习中,得到更多其他的发展。

(责任编辑  林 娟)

猜你喜欢
科学探究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设问引导探究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科学拔牙
自行车的发明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