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科学精神的培养

2019-09-10 15:37刘炜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1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初中培养

刘炜

摘要:一个人的初中时期,是思想意识被周围环境影响最严重的时期,是一个人树立正确三观的最佳时期,对个人未来发展走向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本文针对怎样在新形势下,对初中政治教学潜移默化的渗透道德与法治教育,展开详细的分析,为我国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做出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培养

引言:

道德与法治教育对于初中生而言,是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并没有取得期望的成绩。所以,必须通过各种手段提升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作用,为我国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丰富多彩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精神

将积极、正面的思想和观念分章节对学生进行教导,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主要教学手段和目的。多元化的教学实践活动融入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鼓励学生从课堂中走出来,融入到实际生活中。通过亲身感受和体会,将自身的道德与法治水平提升,为未来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在学习初中人教版思想政治教材中《做诚信的人》这节课程時,初中政治老师可以将生活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集中起来,比如违纪、作弊、撒谎等,作为班会的讨论话题,让学生们根据实际遇到的情况,进行积极的讨论。根据讨论结果,判断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以及如何才能改掉这些坏习惯,做一名诚实守信的好学生,鼓励每一个学生积极发言,大胆将自己的想法分享给其他同学。通过类似这样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感悟到,不论是在生活还是学习中,诚信都是做人的基本道理和原则,进而将自身的诚信意识,在思想觉悟上进一步提高。

二、通过多媒体教学,进行道德与法治精神的渗透

我国社会科技化水平逐渐提升将各种多媒体手段合理的结合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中,不仅能够将实际学习过程进行完善、优化,还能将道德与法治教学成效进一步提升。在道德与法治教育课堂中,通过多媒体手段,能够将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具体、有趣,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不仅拓宽了视野,提升了能力,还能将教学目标完成,实现道德与法治教育。比如,初中政治老师在与同学讨论我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时,就可以将多媒体手段合理的融入其中,通过图片、视频等模式,将我国的优秀作品、景观,全面、立体的呈现在学生面前。指导学生学习这些内容的过程中,将道德与法治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我国文化在思想意识上的重视和认可,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骄傲感,对树立学生正确的爱国主义精神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深挖教材内涵,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

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而言,在具体的内容中,包含着丰富的情感。比如,老师在教导学生学习“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这节课时,老师可以让每一个学生给大家分享一个生活中,自己认为最开心的事情,将生活的美好感受潜移默化的传导给学生。因此,初中政治老师要将这些情感因素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激发出来,并且通过具体的课堂教学,将道德与法治教育渗透其中。比如,热爱劳动、孝敬父母、热爱生命、遵纪守法等。这样,学生不仅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学习了知识,而且,还能将生命的珍贵性,在学生的思想意识上深刻烙印。进而,将每一个学生都能珍惜自己和他人生命的目标,全面实现,使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更加根深蒂固[1]。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以上对怎样在新形势下,对初中政治教学潜移默化的渗透道德与法治教育,展开的详细分析,我们能够知道,初中老师将道德与法治教育在政治课堂上逐渐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够将知识传授的给学生,同时还能为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与法治规范,进一步促进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杨兴凯.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5(10).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初中培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