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西陵,美景胜画图

2019-09-10 07:22卢斌
党员生活·下 2019年7期
关键词:我区宜昌历史性

卢斌

“西陵山水天下佳,寄人堪作画图夸”,这是1000多年前夷陵县令欧阳修描绘的西陵胜景。往事越千年,今朝看西陵,美景胜画图。

西陵区因长江三峡的西陵峡而得名,1986年12月由国务院批准设立,位于宜昌市城区中北部,东与伍家岗区接壤,西北与夷陵区毗邻,南与点军区隔江相望,地域面积89.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4万。

千年宜昌城,文脉在西陵。宜昌,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即为“楚蜀间一大都会”,有着2600多年的建城历史。宜昌城市发展的核心轨迹大都在西陵辖区。明清以来,有记载的“七门”城墙、“墨池、尔雅、六一”三大书院都在我区的学院街道一带。

建区30年来,我是第8任区委书记,我和我的前任们亲历并见证了西陵的成长:逐步实现了从“宜昌老城区”向“中心区、核心区、先导区、源头区、标志区”的华丽转身。

城市功能的中心区。我区的前身,可以上溯到宜昌解放初期建立的市人民政府第二、三区政府和第一区政府管辖部分区域。30年来,历届区委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抢抓葛洲坝工程、三峡工程、宜昌大城建设三大机遇,励精图治,开拓创新,综合实力实现了从小到大、整体跃升的历史性跨越,成为了宜昌的政治、经济、商贸、文化和科教中心。

城市治理的核心区。全区行政版图“一分为四”,即:西陵片区、葛洲坝片区、宜昌高新区东山片区、三峡旅游新区。辖区人口占全市城区人口的“半壁江山”。近年来,我区坚守“平安、城管、服务”的三条底线,深入推进“区乡融合、撤乡设街、村居并行”,持续推进“生态市民”和干部能力建设,创新推进居民小区源头治理,常态推进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创建,在宜昌率先进入“全域城市化”,成功创建“国家健康促进区”,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局面。

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的先导区。建区初期,全区工农业年总产值不到1亿元。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区牢牢把握城市经济规律,坚持“优二强三”的发展战略,精准发力服务经济、总部经济和都市工业,实现了从传统业态向服务经济的历史性转型。2016年,三产占比突破70%,率先迈进服务经济主导的时代。截至2018年底,我区GDP、地方财政总收入分别达到374亿元、27.44亿元,是建区时的670倍、600倍;“土地收入”占比从2015年的52%降至18%以内,率先摆脱了“土地财政”依赖。

城市党建的源头区。1927年,曹壮父等组建的宜昌城区第一个党支部,就在如今我区的学院街小学一带。城市党建始终是我区的品牌,上世纪90年代,学院街道被确定为中组部全国基层党建联系点。近年来,我区坚持传承红色基因,全面提升城市党建质量,创新推出的“党建主导型业委会”建设、“群团组织带动型社会组织”建设、“帮你”工作室等系列党建品牌,在全国全省有影响、有地位。

城市形象的标志区。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坐落在我区的西坝岛。近年来,在宜昌大城建设中,西陵东接西进,勾画出“1456”蓝图,城市形象日新月异,实现了从老旧城区向绿色生态城区的历史性飞跃。推进老城区改造,一批重大工程建成,城市品质稳步提升,实现了从瓶颈制约到功能完善的历史性改变。滨江流影、葛洲锁钥、东山图画等新“西陵八景”成为了市民城市旅游首选目的地。

三十而立,奮斗正当时。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我区推动“第二个30年高质量发展”的奋斗之年。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实工作、砥砺奋进,全力建设好“绿色西陵、智慧西陵、文化西陵、品质西陵、幸福西陵”。

猜你喜欢
我区宜昌历史性
宜昌“清单之外无事项”等
祭坛画作为装置
40年,中国实现历史性跨越
讲话稿
湖北宜昌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重点高校进一步扩大在我区招收农村学生的比例